從影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非誠勿擾》到話劇《茶館》《嘩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隊隊長馮遠征曾帶給觀眾眾多深入人心的角色。
而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征也時刻關注文藝界的動向。疫情之下,演出行業受到巨大沖擊。為此,馮遠征提出一份關于恢復演出市場的提案,他希望國家藝術基金能夠資助受影響較大的民營企業,讓他們能重拾信心。
此外,他還建議出臺新文藝群體職稱評審制度,將新文藝群體的職稱評審,納入到現有職稱評審體系中來。“如果新文藝群體有了職稱,對于演員是一個保護,同時也能夠限制片酬。”馮遠征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
資料圖:馮遠征 小新 攝
談演出行業危機:不希望從業者的夢想破滅
其實之前,馮遠征本來準備了別的提案。但在3月份時,受疫情影響,演出行業迎來一波“取消潮”。通過詢問做演出的朋友,馮遠征得知很多演出公司都已陷入低迷中。
據他了解,北京有5000家有演出資質的公司,有3000至4000家沒有演出資質的公司,總共將近1萬家。而在5000家有演出資質的公司中,80%是國營的,剩下全部都是民營的。“他們演出就掙錢,不演出就沒錢。”
馮遠征介紹,去年很多演出公司都已把今年所有的演出場次安排好了,如今很多都已取消,如果以后劇場開放,這些演出可能也無法重新上映,因為劇場已經安排到了今年年底。馮遠征感慨,他們很難,工作人員的薪酬、辦公室的租金可能都是問題。
前段時間,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管理司印發《劇院等演出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其中提到,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不得超過劇場座位數的30%。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上座率低于30%,演出公司根本不掙錢,可能還要賠錢。
正是在此情形下,馮遠征提出了關于恢復演出市場的提案。國家藝術基金在繁榮藝術創作,培養藝術人才,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推進藝術事業健康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馮遠征看來,疫情之下,國家肯定會出臺相關政策救助演出市場,但對于演出公司來說,如果只靠他們自己再崛起,可能會比較困難,尤其是一些民營公司。
在馮遠征的建議中,他希望特事特辦,拿出國家藝術基金來補充他們。除了項目上的補助外,每一場演出也可以給一些補助,讓從業者能生存得好一些。“能夠做藝術和藝術演出的,一定都是非常有夢想的人,我不希望他們的夢想在這次疫情中破滅,這一點讓我決定做這個提案。”馮遠征說。
資料圖:北京人藝原創大戲《杜甫》登臺 李春光 攝
談演出行業新變化:線上演出或是將來熱點
線下演出按下暫停鍵后,業內人士也紛紛開始自救,比如開展各類“云演出”,北京人藝也連續開啟幾場線上劇本朗讀。
對此,馮遠征也有自己的觀察。在他看來,首先這是無奈之舉,之后變成了一個大家主動探索的事情。他相信,在未來,除了傳統的劇場演出外,線上演出也可能會是一個熱點。“線上的演出,它的那種寬闊是劇場演出達不到的,觀眾也可以來自世界各地。”
最近,各地影劇院正逐步恢復營業。不過,有多少觀眾愿意進劇院看戲,這卻是未知數。馮遠征認為,現在大家都變得更謹慎了,比如今年五一,很多人以為會出現報復性消費,但結果并沒有達到預期。
“我們也在想,首都劇場開放了,有多少觀眾敢進去,愿意進去。我要是進劇場一看,人挨人,我可能也會‘瘆得慌’。哪怕現在劇院真開了,真能有30%的觀眾嗎?而且觀眾都戴著口罩,對臺上的演員也會有強大的心理壓力。”馮遠征說,真正讓觀眾鼓起勇氣走進劇場,是需要時間的。
資料圖:馮遠征。李春光 攝
談新文藝群體:建議出臺新文藝群體職稱評審制度
近些年,包括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制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在內的新文藝群體正在崛起,同時,他們的權益保障也備受關注。
這跟馮遠征的另一個提案有關,他建議出臺新文藝群體職稱評審制度,將新文藝群體的職稱評審,納入到現有職稱評審體系中,盡快打破壁壘,暢通人才渠道,讓他們得到該有的認可。
在他看來,既然定義了新文藝群體,除了身份外,在藝術成就上也要給他們一些肯定。如果新文藝群體有了職稱評定,對于演員也是一個保護,同時也能夠限制片酬。
“我們都有職稱評定,從國家一級演員到國家四級演員。我是上海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的客座教授,之所以能夠封客座教授,是因為國家一級演員對等的職位就是教授級。但如果我是新文藝群體的一員,那么大學叫我去,他沒法給我定義,因為沒有職稱。”馮遠征認為,新文藝群體的職稱還可以規定片酬的下限和上限,它是規范,同時也是保護,很多亂降價、亂漲價的現象就會得到一定的抑制。
馮遠征曾表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要一直學習,深入到生活中去。對于每年的提案,他也有自己的考量。“首先要積極履職,做調研的時候要積極參與。”除此之外,他覺得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本職工作,關注的一定要是內行的話題才行。
這也是他一直關注文藝界和國家藝術基金的原因。“如果關注其他的,那不是我的行業,我可能就會說錯話。”另外,他認為,提案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不著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