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賬號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隨著小滿節氣的到來,不少人可能會產生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不良的現象,有的甚至還時常伴隨有精神萎靡不振、貪睡、手腳無力、舌苔白膩等現象,中醫把此類現象就叫“濕邪”。
那么,什么是濕邪?我們又該如何遠離它呢?
為什么身體里會有濕邪?
古話說:“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邪分為內濕和外濕。
外濕:多因天氣潮濕、淋雨涉水所致,夏天濕氣很重,易因濕邪治病。
內濕: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嗜食肥甘厚膩,過食生冷,造成脾失健運,濕自內生,而濕氣的根源在脾,對于脾生濕、脾困濕的病癥,一般健脾與利濕同治。
趕走濕氣這么做!
一泡
中醫認為,濕邪越重,熱水泡腳就越有必要,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胃經、膀胱經等足部的6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
中藥泡腳方:
藿香10克,蘇梗10克,薏仁12克,茯苓10克,法半夏6克,白術10克,豬苓10克,花椒10克,甘草6克。
以上這些藥用水先泡半小時,然后大火煮開,再改成小火煮15分鐘,然后連中藥一起倒入泡腳水中,保持水溫在45度左右。
泡腳盆最好深一點,水多一點,沒過腳踝最好。腳盆里的水涼了及時續水以保持水溫,時間以身上微微出汗為止。
二不
不貪涼:炎炎夏日,冷飲、飲料是最佳解暑選擇,但是由于飲料溫度太低,容易影響胃氣和降,出現噯氣、腹脹等癥狀。
不淋雨:盡量避開潮濕的環境,避免外感濕邪,這樣可避免腳氣、濕疹等疾病的發生。
三穴
中醫穴位按摩也可以祛濕。常用于祛濕的穴位有以下三個:
豐隆穴: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把脾胃上的濁濕排出去。此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鐘。
足三里穴:調理脾胃,驅趕內濕的好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脛骨前緣一橫指,一天2次,每次3分鐘。
中脘穴:和胃健脾,促進脾胃的運化,適用于痰濕困脾的人群。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臍連線中點(臍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
四湯
養生粥湯也可健脾胃、祛濕氣。推薦日常飲食可多飲用紅豆薏仁粥、芡實蓮子粥、山藥冬瓜湯、鯽魚湯,有很好的清熱利水、滋陰祛濕功效。
山藥冬瓜湯:
山藥50克,冬瓜150克至鍋中慢火煲30分鐘,調味后即可飲用。本品可健脾,益氣,利濕。
文章綜合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
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新華號 健康中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