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干得越久,越會發現,“工作指數”就是一個“參考值”,提拔升遷時,關聯度可能要高一些,以顯示“公正性”。除此而外,工作能力,就像“隱遁”的身份,看不見它的效果到底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價值和效果。
人,有多重身份!單位和企業中,你是領導或員工,走出單位和企業,你是誰?

如果職場人考慮不清楚這個問題,最后發展的高度肯定也不是你預期的那樣。
何謂人生成敗?對職場人來講,人生成敗由兩位維度組成,一是職業發展的高度,二是生活品質的層次。
工作能力和做人做事,在“職業發展的高度”和“生活品質的層次”這兩個維度上,究竟哪一個具有高強關聯性?哪一個具有決定性?
(1)理論的標尺衡量
用理論標尺來衡量,職業發展的高度,決定人生層次的走向。
職業上有多大業績,職位上升遷到多高,都將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層次和高度。帶來的直接利益,無論是社會地位、經濟收益,還是思維高度、做人做事等,都會發生質的改變。
但是,如何才能在職業上有所突破?究竟有多少員工能夠達到通過職業發展來徹底改變命運的高度?
理論上來講,很少很少,這是資源稀缺性所決定的。

(2)現實的標尺衡量
現實是一部刺激眼球和心靈的大戲。
職場中混得風生水起的員工,往往不是那類只知道埋頭苦干的員工,而是那種會做人、會來事的員工。
何為成功?在職場人的眼里,一是看職位高低,二是看經濟收益,三是看生活品質。
- 職位高低,不是你努力就能被領導提拔的;
- 經濟收益,不是你通過工作就能達到期望心理的;
- 生活品質,不是你工作能力提高了就能發生改變的。
以上三點如何才能發生質的變化?工作能力“及格”的情況下,在做事上用心研究,在做人上用心體悟,只有持續在這兩點上發力,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職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