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人類當代文明和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基礎之上,然而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儲量日益減少,我們必須要將我們的注意力轉向可持續再生能源開發上,比如太陽能等。

太陽是萬物之母,能源之“源”,它為地球提供著巨大的能量,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這種現象被稱為太陽輻射。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比如說太陽維持著地表溫度,促進了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太陽直接為各種生物的生長發育提供光、熱資源等。
綠色植物、藻類和光能自養微生物通過吸收太陽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機物質并釋放氧氣,這一過程稱作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對于人類和整個生物界而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主要功能是使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可以說,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養活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其次,光合作用的功能還能使綠色植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并儲存在植物中,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歸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起來的。第三,光合作用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對穩定。因此,光合作用也被稱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
除植物外,科學家還發現了自然界中的無機礦物轉化太陽能系統,提出太陽光不僅作用于地表生物發生“經典光合作用”,也一直作用于地表礦物發生“非經典礦物光合作用”。 此項發現大大拓展了我們對自然界太陽能利用途徑的新認識。
環顧我們的四周,太陽能的重大作用無處不在,其中太陽能電池的應用最為人們所熟悉。有人研發了可貼在衣服上的太陽能電池,以期測量人體的血壓和體溫,以及作為與衣服一體化的薄型智能手機等機器的電源;太陽能電池、太陽能汽車、太陽能充電道路等都在改變我們的衣食住行,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本文由石家莊市藁城區第九中學地理一級教師王亮進行科學性把關。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