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是個耳熟能詳的詞匯,大多出現在養生保健一類的話題下。總說排毒排毒到底排什么毒呢?你真的有那么多的毒要排?
“毒”這個字在《說文解字》講,毒: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翻譯過來就是:毒,厚,對人體有害的草到處生長。
古人只認為對人體有害的只是植物,這種片面的看法隨著認知逐漸改觀。現代醫學認為毒有外部來源的毒素和內部產生的毒素。
外來毒素:大氣污染,蔬菜中的農藥殘留,汽車尾氣,工業廢氣,化學藥品,輻射,食物中的防腐劑,化妝品中超標的重金屬,垃圾食品等現代文明帶來的毒副作用,病原微生物。
內生毒素:新陳代謝中產生的代謝廢物,生氣時人體會產生一種酸毒,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所產生的毒素。如自由基,膽固醇,脂肪,尿酸,乳酸,水毒和淤血。
按照毒素的含義來講,排毒就是排出體內以上的物質,前提是我們體內會有這些物質。但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我們道聽途說排毒這個概念,大多數是在養生保健藥品和器材,或者是從美容院里的治療師口中得知。作為一個有正常思考能力的我們,確定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這么多的毒素嗎?難道我們每個人都是大毒王?

下面來看看幾個常見的錯誤觀點。
錯誤觀點一:人體內都有毒,每個人都需要排毒。
正如前文所講,我們每個人不是大毒王,哪有那么多毒要排。有毒的是那些本來身體就有問題的人,正常人來說是沒有什么毒的。一旦有毒素堆積體內,就會有所表現。所謂“有諸于內,行諸于外”,就是說人體內部的變化必然在外部有其表現。(出自《黃帝內經》)
錯誤觀點二:多喝水可以排毒,喝的越多毒排的越多。
水并不是排毒的神藥。水在體內代謝過程中所扮演的不過是一個載體和維持滲透壓的作用,所謂排毒的概念不過是引用了其載體的作用,其排泄途徑主要是尿和汗,而尿和汗的成分主要為大比例的水、少量無機鹽和尿素。可見,喝水并不能夠排毒。
相反,飲用大量的水還會引起“水中毒”。當人體所攝入水總量大大超過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體內潴留,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稱之為水中毒。對于有腎臟疾病,特別尿毒癥的患者,對于水的攝入都必須嚴格管控,否則會加重腎臟負擔。
錯誤觀點三:五臟六腑都會排毒,每個時間點都有相應的臟腑排毒。
五臟六腑具有各自的功能和特征,而它們與所謂的毒并沒有太多聯系,他們只是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而發揮作用。
對于坊間流傳的每個時間段各臟腑排毒一說,是混淆了十二經脈氣血運行的觀點。十二經脈中的氣血依次流注,氣血不是毒,是維持人體正常活動的物質。所以,五臟六腑按時間段排毒是個偽命題。
錯誤觀點四:吃某個食物可以排毒。
食物是上千年來我們祖先總結下來的、幫助我們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物質,其各自有自己的陰陽屬性。認為吃食物排毒也是引用了食物的偏性,對于不同的體質,可選擇相反的屬性進行中和,從而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錯誤觀點五:拔火罐拔的都是毒氣;放血放的都是毒血。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于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其實是負壓吸引皮膚,從而使局部充血,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等目的,并沒有什么物質被拔出來,最多是表皮的水分。
中醫的放血療法是以針刺某些穴位或體表小靜脈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療方法。常用于中暑、頭痛、咽喉腫痛、疔瘡、腰痛等。大多時候在痛點放出的血呈深色,主要是淤血,換句話來說就是含氧量較少的靜脈血,并沒有毒。

那么怎么才算真正排毒?
現代醫學更多的是找病源,比如說我們到底是病毒,細菌感染,我們得的是肝炎、腎炎,還是肺炎。
而中醫認為導致疾病的原因分兩大類。
第一類叫外感六淫邪氣。“六淫邪氣”分屬于四季,春天防風邪,夏天防暑邪,長夏防濕邪,秋天防燥邪,冬天防寒邪。
第二類,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志是中醫認為人對自然界的正常反應。中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憂思傷脾,悲傷肺,恐驚傷腎。
《黃帝內經》說:“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幾點是古人的養生秘訣,到現在依然是我們現代人應該學習借鑒的。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氣,度百歲乃去”。這也是排毒的終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