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天天跑,小腿也不是很粗嘛。”
“我又不是健美運動員,
肌肉哪里是說長就長的!”
跑馬運動員,哪一個是五大三粗的!
→正解:我們通常所理解的跑步讓腿變粗,是因為腿部增加了肌肉而導致腿部變粗。而事實上,一般的跑步是不會讓跑步者的腿變粗。一般的長時間有氧運動跑步是不會讓腿變粗,反而會幫助跑步者的腿部減肥以及腿部塑形。并且注意跑前跑后的拉伸和放松,緩解肌肉緊張。當然,如果想瘦腿,長時間慢跑也許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除了這個誤解之外,大眾對跑步還存在以下諸多誤解。比如:
“跑步真的是最省錢的一項運動!”
黑人問號????
難道運動裝備、報名費不要用錢嗎???

→正解:最基礎的就是跑鞋,一雙普通跑鞋200-600元,頂級跑鞋的價格基本都千元以上,運動手表得來一塊吧,不過最便宜的也得2000多。還得買衣服啊,速干衣、小腿套、空頂帽、運動褲,零零散散的加起來至少都千八百了。馬拉松也不是讓你免費跑的啊,報名費也得100-200,加上......不能再算下去了,心疼,說多都是淚。
跑步的人不應該走
→正解:如果你在現場看過全馬比賽,你會發現很多人因為筋疲力盡而開始走。這并不是什么羞恥的問題,只要我們在關門時間之內沖過終點線就算是成功挑戰了自己。不過,還是建議大家勻速一直跑到終點,而不是前面跑得太快,導致后面只能走,這樣的跑步狀態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
對于初跑者來說,跑走結合的方式是比較明智的,除了能夠減少傷病之外,還能大大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你跑這么慢,還好意思說自己是跑步的?
相信很多跑得慢的人都遭遇過這樣的情況。好不容易跑了一個10公里,花了一個多小時,然后在朋友圈打卡,滿心歡喜等待朋友點贊的時候,卻會收到這樣的留言:你這是走路吧,跑這么慢。
→正解:跑得慢難道就不是跑步了?跑得慢的人已經比那些不跑步的人強多了,至少他們邁開了腳步。
就跑步對身體健康來說,慢跑是最好的,速度過快反而容易增加跑步受傷的風險。慢慢跑,才能跑得更長久。
你才跑3公里,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跑步的?
什么是跑者,并不是你跑得快就可以稱為跑者,并不是你跑得遠就可以稱為跑者,而是你將跑步融入到了生活當中,這樣你才是一名真正的跑者。
→正解:所以,不用覺得自己只能跑3公里就覺得自己不是跑者。而且所有人都是從1公里,2公里,3公里這樣一步一步跑得更遠的。
你都沒參加過比賽,怎么能說自己是跑步的?
如今馬拉松運動在中國迅猛發展,如果你經常跑步而沒有參加比賽,好像就不能說自己是跑步的。
→正解:其實有很多跑者跑步是為了看看自己到底能跑出什么成績,而有些跑者并不喜歡參加比賽,只是喜歡跑步,純粹體驗跑步的樂趣。
跑步的人不需要進行力量訓練
很多人為了能夠提高成績,往往只是一味的提高跑量,而忽視了力量訓練。事實上,增加力量訓練不僅能提高你的跑步表現,還能預防傷病。
→正解:那些專業運動員,雖然看起來很瘦,但是身體肌肉力量都是非常強的,否則也無法支撐高強度的長時間跑步。
跑步的人不需要練出結實的上半身
→正解:雖然跑步是用雙腿來跑的,但是也需要鍛煉上半身。任何一項運動都需要身體全面的發展,上半身力量練得好,不僅會讓你的身材看起來更好,還能讓你在身體疲勞的狀態下保持良好的跑姿,并且提供充足的驅動力。
跑步就應該一直堅持跑,不能停,否則等于白跑了
不管你是因為傷病,還是太忙了,還是什么其他原因,幾天不跑步是不是就覺得之前的跑步都白費了?是不是擔心自己的體力嚴重下滑?
其實這個擔心是沒有必要的,研究表明,如果停止跑步10天,最大有氧含量的下降是很小的。所以如果你需要休息或者恢復傷病,那么盡管休息好了。
跑步的人應該吃的特別多
跑步這么大消耗的運動,應該需要吃很多東西吧。其實這也是一個誤解,很多耐力運動員其實是完全的素食主義者,他們并不會吃很多東西,只是吃自己需要吃的東西。
→正解:當你備戰一場馬拉松,甚至5公里的比賽,你需要對自己的飲食進行嚴格的控制。慢慢地,你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營養學家,知道哪些食物對你的跑步表現是有好吃的。
你們跑步的人不應該都是瘦子嗎?
這可能是因為馬拉松運動員都非常瘦給你造成的誤解。跑步是一項燃燒脂肪效率最高的運動,但是如果只是去跑步,并不能保證你就能瘦下來。
→正解:如果你看馬拉松比賽,你會發現有很多身形并不瘦的人也參加了比賽,而且堅持跑步了很多年。
如果你想跑得快,那么你真的需要關注自己的體重。有一個說法,體重每減輕1kg,全馬成績會提高3分鐘。如果你只是為了保持健康,體重并不是你的第一考量,體脂率的數值更值得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