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越多,死得越快!"這個觀點的確比較寫實。
職場中,能做事的人不在少數,可為什么只有一少部分人才能留下來升職加薪,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四處跳槽而已。
我們常常說"優秀",優秀的解釋應該是既要優異,也要勇敢秀出來。
我們身邊都會有這樣的人,能力還算比較強,但總是默默無聞地在那邊干活,別人閑聊問起他的工作內容是什么,大家都說不出來。
1、正確理解"以結果為導向"。
"以結果為導向"常常被我們掛在嘴邊,尤其是銷售型公司或者互聯網公司。
大部分人都把這句話理解為"工作結果",這個僅僅是表象的理解。
而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從每一項工作開始的時候,就需要對外表明自己在開始干這個任務了,無論是以郵件抄送領導,或者聊天中刻意提起,總之無論如何,一定要讓領導自己已經開始干這個事情了。
其實這也是一種過程管理,把這個任務的進度隨時同步給領導,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知會領導,別悶在角落默默干活,萬一任務夭折了,也拿不出結果給領導,那就白費了。
當然,最好的結果就是任務圓滿完成,給領導一個很好的結果。
2、做得越多,得不到認可。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一個人每天會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各部門都有接洽,但等到季度述職的時候你讓他說本季度的工作成果又說不出來。
這種人并不是工作偷懶,他的確做了許多的事情,但是事情非常雜亂無章,也沒有按時總結成果,或者壓根就沒有結果,這是許多職場新人常犯的錯誤。
領導因為平時不可能管得那么細致,如果述職的時候說不出自己的工作成果,很有可能會認為這個季度你是摸魚過來的,自然績效評分很差了。
所以,這樣的人做得越多,被優化的越快。
3、不懂拒絕的人才會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總有一些職場老油條來欺負一些老好人,明明是自己的工作卻不斷地扔給老好人做。
問題的關鍵是,老好人不懂得拒絕,為了辦公室和諧,也就應承下來了。
一來二去,老油條把工作扔給老好人做變成了習慣,老好人也把被動接受工作變成了習慣,這樣自己每天工作的時間都會被自己的和別人的工作塞滿。
除了工作量以外,還有就是思考的時間都被這些破事給占用了。
一個人如果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了,基本上也就很難提升了。
總之,職場中的確存在做得越多,死得越快。身在職場,做事情一定要讓自己的領導知道,同時還需要定期總結經驗與復盤項目,最后也需要懂得合理的拒絕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