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看到剛來兩個月的設計實習生小雨又在搬材料,就知道老陳又在瞎使喚她了。
趁老陳不在我跟小雨說:你是來當設計師的又不是來當苦力的,為啥老陳讓你干嘛你就干嘛?
小雨苦笑著說:老陳不是前輩嘛,幫幫忙無所謂.,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拒絕啊。
幫幫忙倒是無所謂,但是我已經數不清這是她第幾次給老陳幫忙了,小雨要是再不懂拒絕別人,早晚被職場吃干抹凈。
一、不會拒絕別人,總是在吃虧
人在職場,不會拒絕別人一定會吃大虧。
(1)被人占便宜
我在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公司有個同事叫老劉,他性格也特別軟弱,很多人大事小事都丟給他做,就連公司主管也默認這種行為。
我當時特別納悶,還替老劉打抱不平,結果他們一副很不在乎的表情說:老劉是個“老好人”了,而且能力也強,能者多勞唄。
我問老劉,他們都說你“能者多勞”,那你“多勞多得”了嗎?當時沒有一個人說話。
老劉真的被“老好人”這個標簽拖累太久了,因為經常響應老板的號召加一些不必要的班,導致女朋友跟他分手了。結果做這么多事,他每個月的工資也就象征性地比其他同事多一百塊錢。
所以,在職場,所謂“能者多勞”根本就是偽命題,這只是同事老板用來壓榨你的無恥話術而已。

(2)領導最討厭“老好人”
我所在的上一家公司沒多久就倒閉了,還好我那時早就辭職了,不過據說是管理層出了問題,想想也是這樣,一個以“能者多勞”來壓榨員工的公司怎么可能做的長久呢。
畢竟,真正聰明的老板都會杜絕公司里有“老好人”的存在。
肯定有人要說了,“老好人”做事多,手腳勤快,領導怎么會不喜歡?
這是因為,一個“老好人”有可能會養出十幾個懶蟲。
就拿我現在的公司打比方,我們主管在我剛進公司時就非常明確的跟我們講過,要明確任務,細化任務,是誰的事情就必須由誰來做,一般情況下不許互相幫忙。
并不是說公司的企業文化不夠團結,而是因為一旦出現某人幫某人完成任務的情況,就很有可能導致兩個人的工作效率都下降。
“老好人”因為同時做兩份工導致工作質量大不如前,“懶蟲”因為有人幫忙做產生嚴重的惰性和依賴性。
長此以往,公司必然不能良性發展。
所以說,凡是有頭腦的領導都不會希望公司有“老好人”存在的。
(3)不會拒絕讓你越來越平庸
《天下無賊》里有句經典臺詞:“二十一世紀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而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則取決于他能力的稀缺程度。
當今職場,大多數人都是專業性人才,如何讓自己的能力在同事中變得突出,這就需要你的專業化比別人更加突出,而對所有事情都“大攬大包”的老好人顯然做不到這一點。
馮夢龍在《古今小說》里說過,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培養能力就好比楊兵,并不是越多越厲害,而是越精越厲害。
許多不敢拒絕別人職場老好人總以:“做得多,學得多。”來安慰自己,實際上這都是假的。
二、走對這三步,學會拒絕還不得罪人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拒絕別人呢?
(1)判斷需求的合理性
在《人間失格》中有這么一段話: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里留下永遠無法愈合的裂痕。
很多人都和《人間失格》中的葉藏一樣,害怕因為自己的拒絕導致與朋友同事之間產生嫌隙,其實大可不必。
你這輩子會遇見很多人,但不是每個人都得去無限制的滿足,也不是每個人都會給你帶來回報,所以,我們要學會對他們說不。
更何況,那些總讓你幫忙,不幫就翻臉的人真的是你的朋友嗎?
當我們面對對方拋來的任務時,先不要忙著答應,也不要馬上拒絕,我們要先判斷它的合理性有多少。
第一梯度的合理性,叫做“本職工作”。
第二梯度的合理性,叫做“潛在利益”。
第三梯度的合理性,叫做“與我無關”。
當你發現這個任務位于第一梯度時,請務必馬上去做,位于第二梯度時,可以做但不用緊逼自己,位于第三梯度時,我勸你省省力氣不要做。
很多時候,我們的精力都花在了維護第三梯度上,將氣力白白浪費。
好,判斷出了需求的合理性,現在具體應該怎么拒絕別人呢?
(2)用建議代替幫忙
俗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幫人做事,不如教別人如何做事,這樣他既會感激你也不會一直來煩你。
一般如果別人找我幫忙,我不會第一時間上手,而是幫他分析這件事到底什么地方很棘手,給他相應的建議,告訴他他應該怎么去解決。
如果對方執意“請”你親自動手,那大概率只是因為他自己懶,而且把你當做免費勞動力了,這種人一般都很自私,而且很懶,大可不必理會。
(3)降低對方的期待
降低對方的期待算是最溫和的一種拒絕方式了。如果你實在拒絕不了對方的請求,那就先答應下來,不過告訴對方,“行,我可以幫你這個忙,不過不保證質量哦,出什么岔子可別怪我。”
一般來說,如果對方還比較在意這件事,那他就不會執意叫你幫忙,轉而親自上手,但如果他真表現出不在乎,那你就隨隨便便幫他一下,不用太上心,如果最后效果他不盡如人意,那既不能怪你,也給了他一個教訓。
人在職場,永遠都要記得自己有拒絕的權利。
三、寫在最后
人在職場飄,哪能不挨刀,不會拒絕的老好人,挨了一刀又一刀。
學會判斷需求的合理性,用建議代替幫忙,降低對方的期待,走對這三步,學會拒絕還不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