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感冒發燒,頭疼腦熱,很多人到醫院去看病時,通常醫生都會提議先查個血象,看一看血常規的各項參數后再用藥。
大部分人一拿到化驗單,看著報告單上20多個醫學術語,箭頭上上下下的,好多人也是一臉的懵B,直說看不懂。
血常規檢查是對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這三種細胞進行檢測與分析,通過血常規篩查檢測是否有貧血、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白血病等與血液有關的一些疾病提供 相關線索。 血常規檢測結果是否準確跟進食是沒有關系的,因此血常規檢查不需要空腹。
一、白細胞
白細胞英文縮寫為WBC,當我們的身體遇到病原體的入侵時,白細胞便首當其沖,勇敢地將它吞噬和殺滅,起到防御疾病的作用。白細胞共分五大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它們分工不同,各司其職。
如果體內的白細胞數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提示我們的體內有了炎癥。此外,尿毒癥、嚴重燒傷、急性出血、組織損傷、大手術后、白血病等也會出現白細胞計數升高。
當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多提示細菌感染;當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多提示病毒感染;而嗜酸性粒細胞與嗜堿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常常表示身體正遭受寄生蟲的感染或者處于過敏狀態中。
白細胞降低原因很多,比較常見的有病毒、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粒細胞缺乏癥、脾功能亢進,另外長期服用抗菌素、甲亢藥物、干擾素、某些抗癌藥等情況時白細胞計數降低。
二、紅細胞
紅細胞英文縮寫為RBC,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紅細胞中富含血紅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紅色,它是血液運送氧氣最主要的媒介。
紅細胞計數值增多見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肺氣腫及心力衰竭、嚴重脫水,大面積燒傷、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另外長期生活在高原的居民紅細胞計數也會增高。
紅細胞計數值減少多見于各種貧血、感染、腎病,肝病、出血性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白血病等疾病。
此外血紅蛋白是判斷有無貧血及貧血嚴重程度的主要指標。而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及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等是為診斷不同類型貧血提供相關線索。
三、血小板
血小板英文縮寫為PLT,是血液中最小的細胞成分。血小板雖說個頭兒小,但它的作用并不小,傷口止血,減少血液的流失,促進傷口的修護和愈合全靠它。
健康人的血小板數比較穩定,在一日之間沒有大的變動,亦無性別與年齡明顯差別。血小板減少見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癥、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敗血癥等。
血小板顯著增多主要見于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以及腫瘤骨髓轉移、骨折、出血、手術后,血小板可反應性輕度增高。
此外,反應血小板發育情況的“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分布寬度”、“大型血小板比率”來為判斷血小板計數異常原因提供相關線索。
還需提醒注意的是,以上各指標升高和降低通常指顯著的變化,輕微的變化大多沒有診斷意義,另外只憑血常規單一的指標異常大部分情況下是不能診斷疾病的,還需相合臨床癥狀、體癥、其他臨床檢查等來綜合判斷。
所以說,定期體檢很重要!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