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略大參考
點播鬧劇的背后,是視頻網站急于從會員身上撈營收的焦慮。
畢竟,這場燒錢游戲已經持續太久,在廣告營收持續下滑的大環境之下,會員制是視頻網站們最靠譜的希望。
01
超前點播的玩法,是騰訊視頻在今年夏天的創新。
當時《陳情令》大熱,播放量在結尾處更是一騎絕塵,騰訊視頻順勢推出一集6元的單集付費模式,30元即可提前解鎖5集大結局。
在用戶的罵聲鼎沸之中,騰訊視頻收益頗豐。有人估算,《陳情令》大結局的付費點播量達到520萬,點播收入或超過1.5億元。這還不是全部?!蛾惽榱睢吠杲Y后,其演唱會以付費方式在騰訊視頻直播,其中VIP票價30元,普通票價50元,以326萬在線觀看人數計算,這筆收入又接近億元。
騰訊視頻嘗到了甜頭。
此后,在網播劇《明月照我心》、《沒有秘密的你》、《從前有座靈劍山》等項目中,騰訊視頻都沿用了超前點播模式。其他平臺也紛紛跟進,比如愛奇藝的《從前有座靈劍山》,芒果TV的《明星大偵探5》等等,但大多反應平平。
讓用戶心甘情愿買單并非易事?!蛾惽榱睢凡煌谄渌牧髁縄P,它不僅有極大體量的粉絲群體做基礎,高質量的內容和精良的制作也是它成功出圈的關鍵。
《慶余年》也有類似基礎。這部首發于起點中文網的小說擁有大量原著粉,從主角到配角的配置也算豪華——這顯然給了視頻網站不斷加碼和瘋狂試探的底氣。
12月11日,《慶余年》播出三分之一,騰訊和愛奇藝同時推出了超前點播。定價高,點播開啟時間早,且所謂的VVIP玩法并沒有在會員購買協議中有所體現,于是,憤怒應聲而來。
12月17日,兩家平臺針對爭議公開致歉,并修改規則。在最新的規則中,50元解鎖未播集數的套餐被刪除,而3元單集的付費規則被保留了下來。
一邊,大眾還未對這次道歉買單,另一邊盜版商家借機反撲,瘋狂謀取非法利益。
從12月19日起,《慶余年》盜版資源迅速在微博、豆瓣等論壇大規模流傳。根據12426版權監測中心數據,《慶余年》侵權鏈接現已近4萬條,盜版播放預計達到5億次。
高舉“抵制超前點播”大旗,觀看和大肆傳播盜版劇集儼然成為一些用戶的“義舉”。
最直接受損的自然是視頻網站:盜播帶來播放量下滑,更重要的是,過去幾年通過燒錢培養起來的版權意識,又被打上了關于存在價值的問號。
02
國內內容產業的付費制度剛剛完成初級的市場教育,內容付費體系相對于海外來看尚未成熟。
經歷了早期互聯網“內容免費”的思維洗禮之后,互聯網公司們花了很長時間,才用內容打開了用戶的錢袋子。
2011年5月,愛奇藝最早推出會員服務,20元包月——龔宇曾經解釋定價原理,當時一張盜版DVD的價格是5元,用戶一個月在網上平均看4部電影,愛奇藝20元的定價,就是為了跟盜版DVD進行競爭。
但進展依然緩慢。愛奇藝一度花大價錢購買電影版權,但受到盜版影響,會員增長效果并不明顯。
困局直到2015年下半年才被打破。
《盜墓筆記》的上線成為轉折點。它面向會員推出了一次性看全集的權益,直接刺激了用戶增長,也就此開創了VIP會員差異化排播模式。
燒錢已久的視頻網站們終于看到了新希望。
視頻平臺會員的爆炸式增長隨之而來。截至2016年6月1日,愛奇藝有效VIP會員數已突破2000萬,比2011到2015年總和還要多出一倍。
會員數量也成為整個視頻行業比拼業績的關鍵詞。
2017年被視為視頻網站付費會員高速增長期。根據CNNIC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到5.79億人,其中視頻網站付費會員總數超過1.7億。
騰訊視頻在2017年12月發布數據稱,在過去一年里,其會員數量從2000萬增長至4300萬。同期,愛奇藝付費會員達到5080萬。
然而,與會員數量激增形成反比的是,會員權益的含金量在逐步縮水。2015年的會員還能享受始終多看幾集或者一次性看全集的待遇,到2018年就變成了額外付費多看幾集,今年想多看點,需要額外付出的代價就更高了。
這樣的變化,像極了一段正在變淡的婚姻。
與此同時,徹底規避廣告也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會員可以跳播片頭片尾廣告,卻躲不過平臺插入廣告的各式花樣, 比如在劇中插入由“原班人馬”打造的廣告、界面頻頻閃動無法屏蔽的動態廣告,植入廣告、彈窗廣告等更是層出不窮。
會員制始祖Netflix 是國內視頻網站競相效仿的目標。
Netflix 的主要收入來源只有會員付費。數據顯示,Netflix在2018年總營收達到158億美元,同比增長35%,運營利潤高達16億美元,這其中,98%都來自會員費。
此外,它一邊采購優質版權,一邊加強自制內容,如《紙牌屋》等。雖然內容成本在持續提升,但會員價格也隨之增長并被用戶接受,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Netflix 把用戶體驗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與國內視頻網站不同,它無需為廣告客戶服務,用戶就是唯一的上帝。也就是說,在賺錢的終極目標之下,Netflix 會想盡辦法讓用戶爽,而愛優騰們做不到,當廣告收入還占據著營收重頭之時,“誰是爸爸”的問題已經毋庸置疑。
03
視頻網站從誕生至今都未能擺脫的一個關鍵詞就是虧損。
毫無疑問,視頻網站對會員花式收割的背后,是對盈利的焦慮。
2019年Q3財報顯示,愛奇藝當季凈虧損為人民幣37億元,這是愛奇藝財報披露以來虧損最大的一次。與此同時,在一份“2019年十大虧損新經濟公司”的榜單中,愛奇藝以前三季度共78.01億元的虧損上榜,位居第二。
優酷和騰訊視頻雖然不對外公開營收情況,但據業內了解,同樣處于虧損狀態。作為國內視頻網站三大巨頭,時至今日,仍未建立有效的盈利模式。
巨頭們將解開僵局的希望放在了會員付費制度之上。
除了基本的會員費,幾家視頻網站收割會員的創意層出不窮。
粉絲經濟也為視頻網站打開了掘金通道。
2018年,為了迎合《偶像練習生》粉絲的應援需求,愛奇藝曾專門推出了“偶像練習生VIP定制卡”,會員用戶一天可以投2票,如果購買了額外的VIP定制卡,則有30次投票機會。騰訊《創造營2019》等選秀綜藝也將這一舉措納入常規打法,從而在短時間內促進網站會員數量的猛增。
這些手段在增量市場中見效明顯,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單靠吃人口紅利是走不遠的,當市場進入存量階段,突破也會越發艱難。
一切已有端倪。
新增難,培養用戶忠誠度更難。國內視頻行業的現狀是,平臺粘性差,用戶流動性高,各家內容趨于同質化,用戶往往也就是跟著熱播劇跑,當劇集完結,他們也會馬上取消會員續費,過河拆橋。
這顯然是危險的。
用戶在《慶余年》點播事件中的抗議或許就是一記警鐘。相比機關算盡的套路,真正優質的內容始終是視頻網站的立足之本。
過去幾年里,視頻網站自制劇已經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比如愛奇藝的《最好的我們》,騰訊視頻的《鬼吹燈》系列,優酷參與出品的《長安十二時辰》、《白夜追兇》等,都為視頻網站們帶來了口碑、流量和營收。
至于商業變現與用戶體驗,這兩者原本就不是水火不容的對立面。更準確地說,在成熟的商業模式里,良好的用戶體驗是根基,商業變現是系統運轉的最終結果。
會員權益的削減,并非視頻網站會員機制進階的必經之路。今年七月,美團外賣和騰訊視頻同步售賣聯合會員,在有效期內,會員可同時享有兩個平臺的雙重VIP權益,最終收益與口碑都不錯。
因為權益變多了,用戶即使花了錢,還是會認為自己占到了便宜。而對于美團外賣和騰訊視頻而言,他們付出的成本并沒有增加,只是跨界合作打通了不同服務類型。
《慶余年》高價超前點播雖可恨,但視頻網站通過會員制牟利的路線是行得通的。只是,8年過去了,當這場會員付費大戰進入下半場,更多精細化的會員運營也成為必需品。
而少些套路,多些真誠,總是沒錯的。這也是任何健康關系的理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