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交通工具的發展歷史,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從最開始的大步流星,到后來快馬加鞭,人類交通工具不斷的更新,速度也不斷提高。拿鐵路為例,尤記得當年高考結束,父親帶著我去南京游玩,從我的家鄉到南京,當時還是K開頭的高速火車,歷時快6個小時。現如今中國的高速鐵路發展迅速,不管是里程數還是舒適度已經躍居世界第一,到南京只需要一個多小時。伴隨著交通工具的發展,很多人出現了暈車、暈船、暈飛機的癥狀,每每大家結伴外出旅游的時候,他們都是很痛苦的!可謂翻江倒海,苦不堪言。今天給大家介紹下引起暈車、暈船、暈飛機的疾病—暈動病。
什么是暈動病?
暈動病(motion sickness)是暈車、暈船、暈飛機和由于搖擺、旋轉、加速度運動引起的一種疾病。暈動病是指對真實的或感知的運動產生反應而發生的一種綜合征,可包括胃腸道癥狀、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自主神經癥狀。暈動病被認為是一種生理形式的頭暈,因為它并不代表一種疾病過程,而且可以在幾乎所有正常人類受試者中被誘發出來。個體對暈動病的易感性具有巨大的變異性,因為它在一些個體中可能被極小的刺激所誘發,但在其他人中可以很難被引發出。
暈動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是什么?
發病的主要原因是運動對前庭器官的過度刺激,只有第八對腦神經和小腦前庭束完整無損時才可能發生暈動病。大腦接受大量的用于評估頭部運動和空間定位的輸入信息。前庭器官是位置感受器,主要感受頭部在空間的位置和感知直線加速度運動,還有就是感受旋轉運動。當前庭感受到過度運動刺激時產生神經沖動,可傳遞到動眼神經核,引起眼球震顫;還可以引起嘔吐、心律減慢、血壓下降、通氣過度、唾液分泌等。本病的個體差異較大,有的人群,在接收到很小的刺激就可以出現上述不適。2-12歲易感性最高。此外暈動病還和視覺刺激尤一定關系。通風不良、刺激性氣味、情緒因素、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饑餓或飽餐等也可以促使發病。
哪些人群容易得暈動病?
在進行充分的刺激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可誘發出暈動病。個體對暈動病的易感性存在差異,而且某些特征顯示出與這一易感性存在一些關聯。以下因素為暈動病的高危因素:
1. 患者因素:
1) 性別:女性一般比男性更易發生暈動病,但發病率隨年齡的不同存在很大差異。
2) 年齡:小于2歲的兒童通常對暈動病有抵抗力;發病率在大約12歲時達到高峰,隨后在整個成年期下降。
3) 激素因素:妊娠女性特別容易發生暈動病,易感性也可能受月經周期及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影響。
4) 其他感覺性疾病:改變前庭或視覺感覺信息的疾病(如,迷路炎)可能使受試者比正常人群對頭部運動和視覺刺激的敏感性更大。此外,使腦對感覺刺激敏感性增加的疾病(如,偏頭痛)與暈動病更顯著的癥狀有關。
5) 偏頭痛:偏頭痛患者更易發生暈動病。一項研究顯示,50%的偏頭痛患者報告有暈動病病史,相比之下,有20%的緊張性頭痛患者報告暈動病病史。偏頭痛患者的暈動病癥狀可能是運動或視覺誘發的。三叉神經系統和前庭神經核之間的關系可能在偏頭痛和暈動病中均發揮作用。
6) 心理社會性因素:期望及其他心理因素可能影響暈動病的風險。一項對照試驗發現,被告知不太可能發生暈船的海軍學員發生暈動病的風險降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心理暗示。
2. 環境因素:
1) 運動類型:低頻運動及某些方向的運動更可能誘發暈動病。針對航空旅客的一項研究顯示,低頻橫向和垂直運動的幅度與暈動病有關。
2) 體位:仰臥位(至少在船上)可能降低暈動病的發生率。
3) 食物:關于進食和進飲(及食物或飲料的類型)是否影響暈動病的風險,目前相關的數據不一致。
暈動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本病多災乘坐交通工具數分鐘或數小時后出現,通常先出現唾液分泌增多、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隨后發生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和心動過緩。發生嘔吐后,患者即刻感覺到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在短暫緩解后,如果重新開始運動或運動更為劇烈,癥狀可再次出現。如果嘔吐頻繁或時間較長時,可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血壓下降和精神抑郁。暈動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嚴重并發癥。本病應與急性迷路炎、創傷后眩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疾病相鑒別。
暈動病如何治療呢?重點要mark下!
對于暈動病,治療方法如下:
1. 應將患者安排在安靜、通風良好,運動刺激最小的位置,閉目仰臥或半臥位,頭部抬高固定。
2. 有嘔吐劇烈、脫水和低血壓者,應靜脈補充液體和電解質。
3. 藥物治療:主要可以應用抗組胺類和抗膽堿類藥物治療,可單獨或者聯合使用藥物。具體請遵醫囑服用。
有哪些物理治療方法可以緩解或者避免暈動病的發生呢?
物理治療:正如上文所討論的,如果某一特定的運動形式反復出現,則前庭對頭部運動的反應可隨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適應)。因此,對于特別容易發生這種問題的受試者,利用反復頭部運動和相關視覺信息的物理治療方法有時可降低其對暈動病的敏感性。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幫助我們克服暈動病:
1. 生姜:生姜已被用作預防暈動病的一種替代藥物。在實驗性暈動病和海上海軍學員中進行的隨機試驗均發現,采用1-2g生姜進行預處理具有益處。生姜產生獲益的機制還不確定。
2. 穴位按壓:部分對照試驗報道了,無論是采用手法壓迫還是采用腕帶按壓腕部前面的內關穴(腕橫紋近端3指寬,掌長肌和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的位置),對暈動病治療有效。
3. 磁體治療:雖然有時推崇磁體用于這種情況,但目前還沒有研究評估磁治療暈動病的療效。
4. 尼古丁剝奪:觀察性研究發現,對吸煙者進行整夜尼古丁剝奪可降低其暈動病易感性。這一作用在大量吸煙的對暈動病輕至中度易感的受試者中最明顯。
對于暈動病的患者,我們在乘車、船、飛機的時候,可以做些什么來緩解癥狀嗎?
1. 在運動過程中盯著外部世界可能會感覺好些。例如,乘車時坐在前排并看向前進的方向,乘船時待在甲板上看地平線。這有助于將視覺和運動覺相匹配,從而減輕不適感。
2. 還應避免閱讀、看電影或在乘車時看車內近處物體。
3. 有時,仰臥可緩解暈動病。
4. 在乘車、飛機、輪船之前,到醫生那里進行相關咨詢,尋求他們的幫助,在他們的指導下準備好藥物。
總結與推薦:
●暈動病被認為是由有關感知運動的感覺信息間的沖突造成的。
●幾乎每個人在足夠刺激下都會發生暈動病;然而,個體對暈動病的易感性存在差異。
●癥狀包括非眩暈性的頭暈感、惡心、噯氣、唾液分泌增多、溫熱感、出汗及全身不適感。連續暴露于刺激時,癥狀通常在36-72小時間減退。
●個體可以通過保持視覺信息與前庭信息一致來預防或治療暈動病。這可以通過看外面世界的參考物畫面來實現,即,在汽車內時,坐在車內前排座位并看向前窗外的物體,或者在船上的甲板時看地平線。保持視線在局部參考系內的活動尤其刺激暈動病,如看書、看視頻或看電影。自我產生的運動不會誘發暈動病,控制交通工具的運動(如,駕駛)可減少暈動病的可能性。仰臥位可減少暈動病。
●對于暈動病,治療方法如下:1.應將患者安排在安靜、通風良好,運動刺激最小的位置,閉目仰臥或半臥位,頭部抬高固定。2.有嘔吐劇烈、脫水和低血壓者,應靜脈補充液體和電解質。3.藥物治療:主要可以應用抗組胺類和抗膽堿類藥物治療,可單獨或者聯合使用藥物。具體請遵醫囑服用。
●常考慮對暈動病采用替代性治療。隨機試驗表明,1-2g的生姜可能有助于預防暈動病。目前有關穴位按壓的證據存在爭論,但穴位按壓比很多其他治療更安全,并且一些患者稱這一方法有幫助。
#青云計劃# #健康真探社# #月薪萬元-新作者扶植計劃開啟#
參考文獻: Oman CM. Motion sickness: a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sensory conflict theory. Can J Physiol Pharmacol 1990; 68:294. Flanagan MB, May JG, Dobie TG. The role of vection, eye movements and postural instability in the etiology of motion sickness. J Vestib Res 2004; 14:335. Shupak A, Gordon CR. Motion sickness: advances in pathogenesis, predic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2006; 77:1213. Miller EF 2nd, Graybiel A. Semicircular canals as a primary etiological factor in motion sickness. Aerosp Med 1972; 43:1065. Brizzee KR, Igarashi M. Effect of macular ablation on frequency and latency of motion-induced emesis in the squirrel monkey.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1986; 57:1066. James W. The sense of dizziness in deaf-mutes. Am J Otol 1882; 4:239. Graybiel A. Susceptibility to acute motion sickness in blind persons. Aerosp Med 1970; 41:650. Woodman PD, Griffin MJ. Effect of direction of head movement on motion sickness caused by Coriolis stimulation.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1997; 68:93. Balaban CD, Porter JD. Neuroanatomic substrates for vestibulo-autonomic interactions. J Vestib Res 1998; 8:7. Dai M, Kunin M, Raphan T, Cohen B. The relation of motion sickness to the spatial-temporal properties of velocity storage. Exp Brain Res 2003; 151:173. Cohen B, Dai M, Raphan T. The critical role of velocity storage in production of motion sickness. Ann N Y Acad Sci 2003; 1004:359. Takeda N, Morita M, Hasegawa S, et al. Neuropharmacology of motion sickness and emesis. A review. Acta Otolaryngol Suppl 1993; 501:10. Cohen B, Dai M, Yakushin SB, Raphan T. Baclofen, motion sickness susceptibility and the neural basis for velocity storage. Prog Brain Res 2008; 171:543. Cooper C, Dunbar N, Mira M. Sex and seasickness on the Coral Sea. Lancet 1997; 350:892. Gahlinger PM. Motion sickness. How to help your patients avoid travel travail. Postgrad Med 1999; 106:177. Grunfeld E, Gresty MA.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on sickness, migraine and menstruation in crew members of a "round the world" yacht race. Brain Res Bull 1998; 47:433. Kayan A, Hood JD. Neuro-ot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migraine. Brain 1984; 107 ( Pt 4):1123. Drummond PD. Triggers of motion sickness in migraine sufferers. Headache 2005; 45:653. Marcus DA, Furman JM, Balaban CD. Motion sickness in migraine sufferers.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5; 6:2691. Drummond PD, Granston A. Facial pain increases nausea and headache during motion sickness in migraine sufferers. Brain 2004; 127:526. Drummond PD. Effect of tryptophan depletion on symptoms of motion sickness in migraineurs. Neurology 2005; 65:620. Marcus DA, Furman JM. Prevention of motion sickness with rizatriptan: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ilot study. Med Sci Monit 2006; 12:PI1. Murray JB. Psycho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motion sickness. Percept Mot Skills 1997; 85:1163. Eden D, Zuk Y. Seasickness as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raising self-efficacy to boost performance at sea. J Appl Psychol 1995; 80:628. Turner M, Griffin MJ, Holland I. Airsickness and aircraft motion during short-haul flights.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2000; 71:1181. Gahlinger PM. Cabin location and the likelihood of motion sickness in cruise ship passengers. J Travel Med 2000; 7:120. Lawther A, Griffin MJ. A survey of the occurrence of motion sickness amongst passengers at sea.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1988; 59:399. Lindseth G, Lindseth PD. The relationship of diet to airsickness.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1995; 66:537. Hu S, Lagomarsino JJ, Luo YJ. Drinking milk or water has no effect on the severity of optokinetic rotation-induced symptoms of motion sickness.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1998; 69:1158. Spinks AB, Wasiak J, Villanueva EV, Bernath V. Scopolamine (hyos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motion sicknes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7; :CD002851. Murdin L, Golding J, Bronstein A. Managing motion sickness. BMJ 2011; 343:d7430. Buckey JC, Alvarenga D, Cole B, Rigas JR. Chlorpheniramine for motion sickness. J Vestib Res 200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