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保就業系統的信息記錄越來越全面,社保就業系統的信息交流打通,再加上電子信息數據證明效率的不斷規范,職工就業的檔案就沒有多少必要性了。可是,但現在職工檔案仍然是有必須存在的必要性。
原因之一:視同繳費年限的檔案材料。
視同繳費年限,實際上就是依據檔案材料來判斷當事人是否有資格享受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期間個人不需要繳費,由國家負擔相應的時間段的費用。
一般來說,國家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年限,國有企業固定工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連續工齡是視同繳費的。再加上實施軍人保險制度以前的服兵役時間,一樣是可以視同繳費的。另外,還有上山下鄉時間。
這一部分職工檔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電子信息無法取代的。
尤其是檔案材料的真實性,人們很容易就可以通過經驗上判斷出來。發黃的字跡、模糊的印章、具有時代特色的表述等等,實際上老檔案材料是很難偽造出來的。
原因之二:特殊工種的檔案材料。
大家都知道,從事特殊工種滿足相應年限是可以提前5年退休的。
但是特殊工種怎么計算?只能通過檔案材料中的記載來辨別。一般在檔案材料中的工資調級表或者審批表中,都會有職工某一年度從事哪個工種的記載?一般社保部門都是通過這種記錄來判斷從事特殊工種年限的,是必須的。至于一些人所說的工資標準,單位的工資表等材料只是輔助手段而已。
按照國家關于規范特殊工種管理審批的要求,設立特殊工種的企業,每年要向地級市勞動部門報送特殊工種名錄、實際用工人數以及在特殊工種工作崗位上的名冊及從事特殊工種的時間。如果實在找不到檔案材料,也可以向當地地級市的勞動保障部門查詢有關的業務檔案記錄。
原因之三:就業繳費記錄的佐證。
各地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保電腦系統是什么時間?記得2000年之后,電腦才開始陸續流行起來。各地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社保管理系統一般都在2006年以后,甚至有的地區會更晚。在之前的就業記錄,還是要憑借紙質檔案材料來核實的。為什么呢?
因為較早時期的就業信息管理混亂,很多信息都是手工填寫,相應的社保信息都是人工錄入而成。難免出現差錯,甚至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尤其是重名重姓的情況,很多社保記錄壓根就沒有身份證號,只有個企業和人員姓名。
為了做好甄別,必須要將社保系統中的繳費記錄跟職工檔案中一一對應起來。如果缺失檔案,缺失時間段相應的社保記錄就不能作為辦理退休的時間了。
原因之四:異地轉移的證明。
實際上各地社保補繳政策的不一致,也會導致各地對于退休認可的不同。2019年9月,人社部再次出臺文件規范養老保險異地轉移政策。要求辦理三年以上養老保險補繳的必須有規范的法律文書原件,相應的法律文書應當由人社部門出具。主要是為了防止一些地方補繳養老保險不規范,導致轉入地不了解實際情況,進而造成養老保險基金損失。
綜上所述,目前來看退休時審核職工檔案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未來不再需要就業檔案材料,也只是對以后年份做出的規定,對于以前的職工檔案材料還是要求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