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導專家:
張新濤,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運動醫(yī)學與康復醫(yī)學中心副主任
跑步,是一項很簡單的運動,穿好跑鞋找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出去跑就好了。
但是不少經常跑步的人會有膝痛問題,因此有了“跑步百利唯傷膝”的說法,跑還是不跑成為許多人糾結的問題?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呢?
跑步真的傷膝蓋嗎?
沒錯,跑步時膝蓋確實承受的壓力更大,會產生7倍于體重的壓力,而走路產生的壓力才相當于3倍體重。然而,因為跑步的步幅比走路大,腳與地面接觸時間短,所以在相同距離下,跑步和走路時實際作用到膝蓋的壓力其實是差不多的。
而且,跑步會促進膝蓋的血液流動和細胞再生,跑步時產生的壓力會促進軟骨、肌肉、肌腱和韌帶發(fā)育,起到保護膝蓋而不是損傷膝蓋的作用。
有數(shù)據(jù)有真相!
美國貝勒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者就曾通過X光掃描2683名研究對象的膝關節(jié),發(fā)現(xiàn):
- 經常跑步的人膝蓋患關節(jié)炎的概率為22.8%
- 不跑步的人患膝蓋患關節(jié)炎的概率為29.8%
很多人會問:為什么很多大神月跑100公里都沒事,我跑10公里就傷膝?
事實上,不正確的跑步方式和習慣,才是損傷膝蓋的罪魁禍首。
4個跑步習慣,傷身也傷膝!
誤區(qū)①:跑前不熱身、跑后沒拉伸
想想你正睡得香突然被拎起來,強行進入高強度工作狀態(tài),能行?跑前不熱身,肌肉的血氧供應不上、肌肉韌性狀態(tài)不佳,韌帶、肌肉、關節(jié)都容易受到損傷。
正式開跑前,起碼要做15分鐘左右的熱身運動。小范圍小跑、側身運動、踢腿等都可以。
跑步結束后,不要立刻停下,可以小跑或快走,避免下肢關節(jié)因“被急剎車”造成沖擊和損傷。
跑后記得拉伸,能有效放松肌肉,減少肌肉僵硬,增加血液微循環(huán),加快代謝廢物的排除,減少運動后的肌肉酸痛。
跑后拉伸指導
①左/右腿后側拉伸
腳尖自然姿態(tài),腹部向前貼近大腿,上身保持正直。

②腹部左/右側拉伸
雙腳與肩同寬,一手扶墻,左手上舉貼在耳朵附近,臀部向外側頂,骨盆不要轉動。

③左/右腿前側拉伸
腳跟貼近臀部,收腹,稍向前頂髖。

④腰部拉伸
自然站立,彎腰并將雙手在膝后抱緊,軀干用力弓背,上弓到最大幅度,雙手保持鎖定狀態(tài)。

⑤左/右小腿拉伸
左腿腳跟踩地,兩腳尖朝前,臀部下沉,用手臂推墻的力反作用于腳跟踩地的力。

誤區(qū)②:不正確的跑步姿勢
正確的跑步姿勢應該是:
①頭部:眼睛平視前方;
②肩部:放松放低,不要擺動肩膀,不要聳肩;
③手臂:手肘彎曲呈90°,以肩膀為軸心,如鐘擺一樣放松擺動;
④身體:挺胸收腹,背部拉直,身體稍微前傾,腰髖部保持穩(wěn)定,勿左右扭動;

⑤腳:跑步時,后腳掌先著地還是前腳掌先著地?要分情況討論:
慢跑時:身體重心位移較慢,且需維持較長時間的支撐,所以會先以后腳掌著地,快速向前滾動腳掌,然后用前腳掌蹬地。
競速跑:前腳掌先著地更有利于提升速度,但這必須在很強的下肢肌肉力量的前提下。針對普通跑友還是更推薦「足跟結合足中部」先著地,而且好多跑步鞋的設計在后跟都有很強的緩沖支撐。
誤區(qū)③:過分在意速度
把日常跑步當成一種鍛煉,享受這個過程。別總想著在朋友圈曬個10公里15公里,跑步不是跑給別人看的,跑出心臟驟停的聽過沒?重要還是面子重要?

速度:日常鍛煉時,每分鐘大約180步的速度最理想。相當于差不多7 - 8分鐘/公里。
跑量: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建議不超過上周的10%。
心率是衡量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建議全程心率不超過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實際年齡)的85%,如果追求輕松舒適,那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9%~75%就可以了。
如果心率明顯上升,一定要趕緊把配速降下來。
誤區(qū)④:特地跑山路
很多人為了增加活動量,會特地去山路跑,這樣是很容易傷膝蓋的。
平時的跑步鍛煉最好還是在平地跑,有條件的跑塑膠跑道更好。
萬一得了“跑步膝”,怎么緩解?
一般是直接鍛煉膝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通過力量的鍛煉比如靜蹲等,加強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同時也可以促進膝關節(jié)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疼痛。
但靜蹲,你也要會“蹲”!
靜蹲是下肢康復中的經典動作,一般需要通過靠墻來輔助進行鍛煉。但靜蹲時很多人會陷入一個誤區(qū):依靠背部與墻的摩擦力來穩(wěn)住重心。
但實際上,墻壁只是一個支撐,真正要發(fā)力的應該是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保護膝關節(jié)的重要肌肉)。
如果姿勢或發(fā)力不正確,反而可能加深對膝關節(jié)的損傷。

如何靜蹲才可以減少髕骨的受壓?
①上身正直抬頭挺胸,保持身體直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前,不要膝關節(jié)內翻或者外翻,腰背貼緊墻壁,收腹,骨盆保持中立位。
②體重平均分布在兩腿上,保證膝蓋與腳尖在同一條線上,緩慢地下蹲。注意膝關節(jié)不要超過腳尖,否則反而會增加髕骨關節(jié)的壓力。

關于跑步,還有這些疑問!
① 一周幾次?每次跑多久?
每周三次,每次40分鐘左右。
② 跑步小腿肌肉會變僵硬難看?
跑后拉伸了嗎?拉伸了你就不會有這個煩惱。
③ 哪些人不適合跑步?可以做什么運動?
骨關節(jié)炎、哮喘病、心臟病等患者,尤其不能隨便就去跑馬拉松!推薦固定自行車、自由泳。
④ 早上跑還是晚上跑?
這個問題還得問你自己。
你早上跑完覺得神清氣爽,就早上跑。晚上跑完睡得更香更舒坦,就晚上跑。
⑤ 跑步能減肥嗎?
如果你跑完后,用炸雞牛排燒烤蛋糕來補充熱量,那答案估計是不能的。
管住嘴,邁開腿,堅持跑一段時間,你會看到效果的。
⑥ 受傷的緊急處理方式?
如果有明顯的腫痛,應立即停止跑步。
急性損傷的緊急處理方式遵循“PRICE"原則:

只要注意科學的運動方法
就能最大程度降低跑步風險
本文首發(fā)于“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服務號”(ID:pkuszh),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