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小米又稱粟米,古稱粟,又叫粱,是中國古代的 “五谷”之一,也是北方人喜愛的主要糧食之一。小米分為粳性小米、糯性小米和混合小米。
小米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還可分為粳性小米、糯性小米和混合小米。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蛋白質含量要比大米高,而且富含復合維他命B、鈣、鉀、纖維等營養物質,還含有大部分糧食所沒有的胡蘿卜素,具有有清熱解渴,滋陰、補脾腎、滋補腸胃,利小便、治水瀉等功效。
紅米
紅米即大家所熟悉的紅曲米,是在大米中液體深層紅色霉菌發酵精制而成的一種大米。它外皮呈紫紅色,內心紅色,米質較好,營養價值也較高,微有酸味,味淡,是南方常見的一種糧食作物。
紅米營養也十分豐富,其鋅、銅、鐵、硒、鉬、鈣、錳等微量元素含量要比大米高出0.5-3倍,還含有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堿、植物甾醇以及胡蘿卜素等成份,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淤的功效。紅米既可作飯粥,可作湯羹,可用于調和菜肴色澤,還可加工成風味小吃。
黑米
黑米是一種藥食兼用的大米,又名烏米、黑粳米,古代是專供內廷的貢米,有“黑珍珠” 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譽。
黑米粥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維生素E、鈣、磷、鉀、鎂、鐵、鋅等營養元素,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因此被人們稱為“補血米”、“長壽米”、“貢米”和“藥米”。
用黑米煮出的米湯和粥色澤似墨,清香油亮,軟糯適口,喝到口里有一股淡淡的藥味,特別爽口合胃;用作主食,也十分美味。
紫米
紫米是水稻的一個品種,屬于糯米類,別名“紫糯米”、“接骨糯”,俗稱“紫珍珠”,素有“米中極品”之稱,民間又稱其為“藥谷”
紫米僅在湖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湖北恩施等有少量栽培,加上其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酸、蛋白質、脂肪等多種營養物質,以及鐵、鋅、鈣、磷等人體所需礦物元素,具有補血益氣、暖胃健脾、滋補肝腎等功效,對于胃寒痛、消渴、夜尿頻密等癥有一定療效,屬于一種較珍貴的水稻品種。
糙米
糙米是稻谷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后的穎果,內保護皮層(果皮、種皮、珠心層)完好的稻米籽粒,由于內保護皮層粗纖維、糠蠟等較多口感較粗,質地緊密,煮起來也比較費時,但其瘦身效果顯著。
與普通大米相比,糙米的維他命、礦物質與膳食纖維等含量更豐富,有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貧血癥、便秘和腸癌,還有助助高血脂癥患者降低血脂,被視為是一種綠色的健康食品。
烹飪上,糙米以煮粥為主,而且由于其口感較粗,故常與糯米同煮。
黃米
黃米又名黍、糜子、黃米、夏小米、黃小米,有糯質和非糯質之別,糯質黃米多作以醇酒;非糯質黃米,稱為“穄”。原產中國北方,是古代黃河流域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黃米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煮熟后粘性大,可用于煮粥、做糕、做米飯和釀酒,在北方還會當成糯米使用。
黃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黃米是要高于小米的。這是因為黃米綜合營養價值高于小麥、小米和大米,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維生素E、鋅、銅、錳等營養元素,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對人體具有明顯的保健功效,是其它糧食無法比擬的。
綠米
綠米是一種傳統的水稻谷,浙江一帶就有種植綠米的傳統。目前市面上的綠米多為選育成的優質水稻新品種——綠米稻加工而成的特種米,產量較低。
與其它糧食相比,綠米米質優良,外觀獨特,氣味芳香,營養豐富,特別是含硒量高。硒被科學家譽為生命之火的“奇效元素”和“抗癌防癌之王”,對癌病、心臟病、心血管病等多種疾病具有獨特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此外,綠米還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十幾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是一種難得的食材。
菰米
菰米其實是菰結的種子,在中國最起碼有3500多年歷史,由于美國人工品種的崛起,很多人也稱其為野米。
菰米外殼呈黑褐色,,含有極高的營養成分,蛋白質、多種微量元素、膳食纖維比大米高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菰米產地頗廣,美洲與亞洲均有,但一般處于野生狀態,因而價格不菲,不過現在美洲有人工栽培的菰米。
野米的烹制往往需要加入湯汁共烹,配以肉湯使其味得以提升,其效更佳,在品嘗中有一種混香的纖維口感,頗有“嚼頭”。如果加入雜菇同煮,就是一道既美味又健康的佳品了。
巖米
巖米,又名石草,主要生長在巖石縫隙內,四周雨霧繚繞,常年受雨露滋潤,呈黃綠色,清香味濃郁,米香味略淡,故得名巖米。
在中國-尼泊爾交界的洛子峰上生長著一種名為石草的古老孑遺植物,巖米就是這種植物的草籽,并不是我們通常意義所說的稻谷。
巖米氣味清香,色澤黃綠,柔軟可口,內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葉綠素及鎂、鐵、鈣、鉀等微量元素,還富含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有顯著作用的蘆丁,因而被稱為“米中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