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可以自己繳社保呢?
實際上,1986年《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的暫行規定》,規定對新招用的職工實行勞動合同制,企業和職工要繳納退休養老基金,這就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雛形。
1991年,國家發布《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對所有企業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所以說,最初我們的養老保險只能企業職工參加。
從1995年國務院《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起,適用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和個體勞動者的養老保險體系,國家才開始出現了靈活就業人員繳費。
2011年7月1日《社會保險法》實施。《社會保險法》中明確,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五項保險,靈活就業人員、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企業和職工參保是必須的,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具有自主性。
2019年4月,人社部《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實施方案》發布,明確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從60%~300%的基數中任選一個,作為自己的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多數地區對靈活就業人員適度照顧是按照20%執行,低于企業繳費的職工8%+用人單位16%的總和比例。
因此,個人繳納社保的錢數就是繳費基數乘以繳費比例。
養老保險待遇和繳費比例有關嗎?
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人員參加的都是職工養老保險,但是繳費比例不一樣,也就導致相同基數的情況下繳納的錢數不一樣,這種情況會不會產生養老金差距呢?
目前的養老待遇計算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
基礎養老金等于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基礎養老金跟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本人平均繳費指數掛鉤。人們不懂的就是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指數實際上就等于繳費檔次,如果我們按60%的社平基數繳費,當年的繳費指數就是0.6。繳費檔次實際上就是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因此,基礎養老金跟繳費比例沒有關系。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也就是說,個人賬戶養老金跟退休年齡和個人賬戶錢數有關。個人賬戶的錢數是按照每月繳費基數的8%劃入的,按照國家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個人賬戶記賬利息,一樣跟繳費比例沒有關系。
所以,根據養老金計算公式,我們的養老待遇主要跟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有關,和繳費比例的差異沒有關系。對于很多人來說,與其找企業掛靠勞動關系,不如自己參加靈活就業人員保險劃算。
開始繳納社保怎樣繳納最劃算?
按照養老金計算公式,實際上基礎養老金和社會平均工資有關,個人賬戶養老金跟繳費基數有關。
由于我們的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在增長,而且增長速度不慢,一般都在8%到10%以上的速度。如果我們投資理財的話,沒有什么無風險的投資理財產品,能夠有這樣高的收益率。
比如基礎養老金,按照60%的基數繳費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按照300%繼續繳費可以領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乍一看,可能高繳費基數繳費不劃算,可是隨著繳費基數的增漲是越來越劃算。現在社會平均工資只有5000~6000元,如果未來漲到2萬元呢?很明顯還是高比例繳費更劃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是這樣,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個人賬戶,國家公布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近年來高達7%~8%。所以儲蓄的越多、儲蓄的越早越劃算。
綜上所述,個人繳納社保,還是一開始繳費基數越高越劃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