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各學校陸續開學。俗話說“每逢假期胖三斤”,你身上的肉是不是又變多了?你知道這些脂肪是怎么來的,又是怎么減下去的嗎?
什么是脂肪?
人體內的脂肪可分為幾類。皮下脂肪往往出現在真皮層以下,筋膜層以上。與貯存于腹腔的內臟脂肪組織和存在于骨髓的黃色脂肪組織對應,共同組成人體的脂肪組織。
脂肪VS淀粉,哪個更讓人發胖?
不少人會通過不吃或少吃主食來達到減肥的目的,那么脂肪和作為主食代表的淀粉,究竟哪個更易讓人長肉呢?
專家介紹,與淀粉相比,食物中的脂肪更容易進入人體內的肥肉組織。淀粉被消化吸收后變成血糖,身體會傾向于先把它們變成熱量消耗掉。而吃的脂肪,就可以省下來,存到脂肪細胞里。身體不會先把食物中的脂肪分解掉,然后再用血糖來合成脂肪存起來。
這是因為,相比于脂肪,碳水化合物轉變成能量的速度更快,它們好比是便于使用的“現金”,而脂肪則是儲備狀態的“存款”。
因為脂肪的熱量值較高,飽腹感卻比較低,多吃脂肪來增加300千卡熱量(相當于33g烹調油)很容易,而相比之下,多吃淀粉來增加同樣熱量(約300g熟米飯)的難度就比較大。
脂肪“燃燒”的過程
積累過量的脂肪對身體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需要通過運動消耗掉,就是俗稱的“燃燒”脂肪。其實“燃燒”只是一個比喻,由于多年來科學界也沒有確切地搞清楚,減肥時到底發生了什么,所以讓“燃燒”這一模糊概念一直流傳著。
人體需要有一定量的葡萄糖,即使不從飲食中吸取,也可以通過糖質新生作用制造人體所需的最低量葡萄糖,而糖質新生作用的過程會消耗能量,也就是消耗身體的脂肪。
減肥時的大部分脂肪(80%以上)跑到空氣中去了,因為脂肪是由碳、氫、氧組合成的,減肥時組合成的二氧化碳隨血液被送至肺部而后作為呼吸空氣離開人體;剩下的體內脂肪以液體形式(汗、尿、淚水等)排出。
人體離不開脂肪
脂肪在人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脂肪并非總是不好,有時候也會幫助提高免疫力。當然,它也分好壞。
人體內的白色脂肪主要用于儲存能量,在許多人眼里是導致肥胖的“壞脂肪”;而棕色脂肪可以消耗能量,是能夠減肥的“好脂肪”。白色脂肪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棕色脂肪。
雖然人體離不開脂肪的存在,但是過量的脂肪堆積則會導致人體罹患其他疾病,比如我們現在常見的“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對于脂肪含量超標的人群,科學的減脂就成為首要任務。
除了運動,合理平衡的膳食也很重要,人們應該控制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比例。睡眠適量,不宜多睡。運動強度以中低強度為宜,時間超過45分鐘,心率維持在130次/分左右。運動負荷需循序漸進,但要堅持。
趕快運動起來吧。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