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我們最熟悉得天體。它的質量是地球的30萬倍,是太陽系中熱、光和輻射的來源,我們平時總是說:太陽聚變的過程是氫聚變為氦!一句話簡而代之。但是這樣說略顯不專業,中間省略了很關鍵的一些步驟,今天我們就來看下核物理下的恒星聚變。
太陽所釋放的能量對我們人類來說就是天文數字。以下是一些關于太陽的事實:
- 太陽的功率為4×10^26瓦,相當于10萬億的大功率發電廠一次滿負荷運轉時所發出的能量。
- 太陽已經燃燒了45億年,一直在以幾乎恒定的速度釋放能量。(在整個時間段內的變化低于20%。)
- 釋放的能量來自愛因斯坦著名的E=mc^2,即物質在太陽核心轉化為能量。
- 核心的能量需要傳播到太陽表面,這一過程需要穿過70萬公里的等離子體。
最后一點非常驚人!由于光子很容易與電離的帶電粒子發生碰撞,所以在太陽核心產生的光子要經過17萬年才能到達表面。
我們以前討論過太陽為什么會發光,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詳細討論過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太陽的質量是如何轉化為能量的。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就核物理而言這個過程很簡單。
除了絕對質量最大的恒星以外,核聚變在太陽中的運作方式是將普通的質子(氫原子核)熔合成氦-4(含有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的原子核),并在此過程中釋放能量。
這可能會讓人有點困惑,因為我們記得中子比質子稍微重一點,這個過程怎么會損失質量呢?下圖
核聚變只有當產物的質量(氦-4原子核的質量),小于反應物的質量時才會釋放能量。盡管氦-4是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組成的,但這些原子核是結合在一起的,這意味著它們整體的質量比單個部分的質量要輕。
事實上,氦-4不僅比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輕,它還比四個單獨的質子輕!雖然質量相差沒有那么多,只有0.7%,但只要量足夠大,釋放的能量將會迅速增加。例如,在我們的太陽中,大約每秒鐘就有4×10^38個質子聚變成氦-4;這就是太陽損失質量輸出能量的過程。
但是我們不能把四個質子變成氦-4;事實上,永遠不會有兩個以上的粒子同時發生碰撞。
那么,如何生成氦-4呢?
大多數時候,當兩個質子發生碰撞時,它們只是簡單地碰撞,然后會相互反彈。但是在合適的條件下,有足夠的溫度和密度,它們可以融合在一起形成可能你從未聽說過的氦的狀態:由兩個質子,沒有中子組成的雙質子組合。
雙質子屬于一種極其不穩定的結構,絕大多數時候,會衰變回兩個質子。
但每隔一段時間,少于0.01%雙質子就會經歷β+衰變,在衰變過程中會釋放出正電子(電子的反粒子)、中微子,質子在衰變過程中會轉化為中子。
如果只是觀察初始反應物和最終產物,雙質子的生命周期非常小,我們只會看到如下圖的情況所示,兩個質子結合后立刻會發生衰變,雙質子存在的中間過程基本看不到。
這時我們將得到氘(氫的一個重同位素),一個正電子(它會立即與一個電子湮滅,產生伽馬射線),還有一個中微子,它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逃逸。
制造氘相當困難!事實上,即使在15000000 K的溫度下(太陽核心溫度),質子的平均動能也只有13Kev。這些能量分布屬于泊松分布,這意味著,一個質子可能具有的最高動能約為170Mev。這還不足以克服質子之間的庫侖勢壘。
但我們不需要完全克服庫侖勢壘,因為宇宙還有另一個方案:量子力學!
這些質子可以通過量子隧穿效應無視庫侖力的存在進入雙質子態,其中一小部分雙質子會衰變為氘,一旦生成氘,就可以順利進入下一步。與雙質子相比,氘是一個有利的能量狀態,更容易進行下一步:氦-3!
將兩個質子結合起來形成氘釋放出的總能量約為2Mev,約為初始質子質量的0.1%。但是如果你在氘中再加入一個質子,就能得到氦-3,變成一個更穩定的原子核,其中包括兩個質子和一個中子,并釋放5.5Mev的能量,而且這個反應進行得更快更自然更順暢。
雖然核心中的兩個質子需要數十億年的時間才能融合成氘,但氘一旦形成,只需一秒鐘就能與質子融合成氦-3!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兩個氘核融合在一起,但這種情況非常非常罕見,所以可以肯定地說,100%的氘與一個質子融合成氦-3。
我們通常說太陽中的聚變是“氫融合為氦”,一言代之。但實際上,這個聚變的過程是非常持久的一個過程,涉及多個氫原子進入,一個氦原子產生!在氦-3形成之后,有四種方式可以形成氦-4,氦-4是太陽核心獲取能量最有利的狀態。
氦-3到氦4的四個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也是最常見的方式,是讓兩個氦-3原子核融合在一起,產生一個氦-4原子核并吐出兩個質子。在太陽中形成的所有氦-4原子核中,約86%是由這條路徑形成的。這個反應在1400萬開爾文以下占主導地位,順便說一下,太陽比宇宙中95%的恒星更熱,質量更大。
換句話說,這是宇宙恒星中形成氦-4最常見的路徑:兩個質子在量子力學的作用下產生一個雙質子,雙質子偶爾衰變成氘,氘與一個質子融合生成氦-3,然后在大約一百萬年后,兩個氦-3原子核融合生成氦-4,在這個過程中吐出兩個質子。
但在更高的能量和溫度下(包括太陽核心最深處的1%)另一種反應占據主導地位。
第二種方式,在高能量下,氦-3可以與一個已經存在的氦-4合并,生成鈹-7。本來鈹-7會找到一個質子生成硼-8;然而,由于它不穩定,還沒來得及反應,首先衰變為鋰-7。在我們的太陽中,通常先發生衰變,然后再加上一個質子,產生鈹-8,鈹-8立即衰變為兩個氦-4核,這個過程生成的氦-4大約占太陽氦-4總量的14%。
第三種方式,但在質量更大的恒星中(例如:O、B級恒星),質子與鈹-7的聚變發生在衰變為鋰之前,生成硼-8,硼-8首先衰變為鈹-8,然后衰變為兩個氦-4原子核。這個過程在類太陽恒星中并不重要——只占氦-4總量的0.1%,但在巨大的O類和B類恒星中,這是產生氦-4最重要的聚變反應。
另外,作為補充說明一下第四種方式,氦-3理論上可以直接與質子融合,直接產生氦-4和正電子(以及中微子)。雖然氦-4在我們的太陽中非常罕見,以這種方式產生的氦-4核還不足百萬分之一,但這個過程可能在質量最大的o型星中占據主導地位!
總結
綜上所述,太陽中的絕大多數的核反應,每一個反應中最終產物是:
- 兩個質子融合在一起產生氘(約占40%),
- 氘和質子聚變,產生氦-3(約40%),
- 氦-3原子核聚變產生氦-4(約17%)
- 氦-3和氦-4聚變生成鈹-7,鈹-7與質子聚變生成兩個氦-4原子核(約3%)。
所以,你會驚訝地發現,在我們太陽的所有核反應中,氫聚變生成氦的比例不到一半,而自由中子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參與其中!所以作為一個愛好科學的,以后可不能直接說一句氫聚變就完事了!不專業!
這就是太陽能量來源的核物理原理,以及在此過程中發生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