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當大學剛畢業的 Zuhayeer Musa 和 Zaheer Mohiuddin 開始進入軟件行業時,他們開始犯難了。他們在網上找到的所有與軟件工程崗位相關的信息似乎都沒能告訴他們:這些崗位的薪水究竟是多少?
剛從大學畢業的軟件工程師通常能拿到六位數的薪水,不包括股權報酬。根據資歷的不同,有些程序員每年能掙數百萬美元。但是,在這個薪酬范圍內,工程師所處的位置通常取決于一個因素——也就是他們的技術“水平”。
在谷歌,工程師的級別是從 Level 3 開始的。蘋果公司工程師有 5 個級別,從 ICT2 到 ICT6。微軟的工程師從 59 開始,可以做到 80 級別的“技術合伙人”,或者是某個領域的負責人。
級別越高,得到的報酬就越高。與 Musa 和 Mohiuddin 一樣,剛進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對這些評級系統有很多疑問。如果一個谷歌 Level 4 的人加入 Facebook,那么他的級別應該是多少呢?如果蘋果公司的某個員工從升到 ICT3,那么他的報酬會有怎樣的變化?
Musa 說:“現在的人員流動性很大,人們對各方面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如果你要去 Faceboo、微軟、亞馬遜或谷歌這樣的公司,對它們的崗位級別設置最好要有個了解。”
于是,這兩位學生創辦了一個網站,用來收集硅谷工程師的薪水情況,特別是那些在科技巨頭公司工作的工程師。Musa 說:“我們兩個人都覺得應該去開發一個簡單的工具,用來展示不同公司的薪資水平。”
起薪 15 萬美元
levels.fyi 網站的數據顯示,谷歌、Facebook、亞馬遜、蘋果公司和微軟的工程師薪水比較高。
谷歌 Level 3 員工或者剛從大學畢業的入門級工程師的年薪總額大概在 18 萬 9 千美元,或者是 12 萬 4 千美元工資加 4 萬 3 千美的股票。Facebook E3(入門級)工程師的年薪總額在 16 萬 6 千美元左右。
年薪隨著級別的增加而增長,其增長速度甚至是指數級的。
例如,谷歌的 Level 7 工程師幾乎是工程師里頂級的了,一年可以賺到 60 萬 8 千美元。
Quora 前招聘經理 Osman Ahmed 表示:“公司之間有所差異,但大部分公司的級別都大同小異,差不多都可以分為 6 個級別”。每家公司的每個級別的崗位都有所差異,但同比都差不多。
他說:“谷歌和 Facebook 的職級設置最為相似”。
不同公司的級別叫法不太一樣。蘋果公司的職級叫作 ICT,即“個人技術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 Tech)”。Salesforce 的職級叫作 MTS,即“技術成員(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不過,levels.fyi 網站的數據是收集來的,不一定十分可靠。提供數據的包括一些具有自我選擇權利的群體,那些薪水越高的人越有可能提供更多有關薪水的信息。
不過,網站作者堅信數據是可靠的,因為他們剔除了異常數據和不可靠的數據,并聲稱與 Radford 或者 Connery 咨詢公司的數據很相近,而且公司的招聘人員和 HR 十分依賴這些數據。用戶可以進一步查看薪水的細節,甚至可以看到數據提交者的職位信息和他們的地理位置信息。
強大的協商工具
那些已經在大公司獲得某個職級的人會想,如果他們去小公司會拿到什么樣的職級?在薪酬方面會不會得到大幅提升?
其實大部分公司的薪酬制度都不會太透明,這導致在談薪時很難要到更高的數字,這也就是為什么 Musa 和 Mohiuddin 要創辦這個網站。
Musa 說:“作為一名工程師,你覺得賺六位數已經很不錯了。但事實上,一些高級工程師可以賺數百萬美元。這真讓我們大開眼界”。
Mohiuddin 說:“很多看了我們統計的數據的人最開始也不太敢相信,我剛開始也是。一些只有幾年經驗的人居然可以拿到這么高的薪水”。
不過,職級系統的一個不好地方在于它會形成一種“要么晉升,要么出局”的文化,而且會讓大公司的多元化問題進一步惡化。
Osman 說:“這對公平性和多元化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一些人因為具備較高的談判技巧而獲得較高的薪水,那么總有一些人會因為談判能力不突出而拿不到滿意的薪酬”。
職級系統給整個硅谷的薪酬水平帶來了一些上行壓力,這對高需求的技術人來說是好事,但也會導致生活成本高企,讓薪酬較低行業的人難以在該地區生活。
Triplebyte 公司創始人 Harj Taggar 表示:“每當谷歌和 Facebook 意識到他們的中級員工在大量流失時,他們就會提高待遇水平。Uber 和 Slacks 也正在提升薪資水平,而當這兩家公司這么做了,B 系列和 C 系列的初創公司也會跟風”。
谷歌和 Facebook 似乎在引領著軟件工程師市場,他們的薪酬水平給硅谷的整體水平定下了基調。
Taggar 說:“谷歌和 Facebook 是灣區軟件工程師薪水水漲船高的主要推動力”。
如果說這個網站的數據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那就是個別工程師的薪水居然可以高達數百萬美元。
Taggar 說:“在工作了四到五年之后,那些原本技術能力更強的人會更有機會展示他們的工作效率有多高,這時候他們的薪水就會大漲”。
但從數據來看,能夠拿到這種高薪水的人并不多。
大部分谷歌工程師把 Level 7 看成是他們職業生涯的天花板,但是,仍然有一些天賦異稟的工程師可以升到更高的職位。Jeff Dean 和 Sanjay Ghemawat 是谷歌的兩名極具才華的程序員,他們的職級達到了 Level 11。
Osman 說:“這就像是金字塔,階梯也往上,能夠爬到那里的人就越少”。
Mohiuddin 說:“大部分工程師分布在 L3 和 L5 之間。在大部分公司里,員工等級就是職業等級,他們的余生可能就只能處在當前的等級上”。
職業階梯并非硅谷獨有
Osman 表示,雖然看起來好像是硅谷發明了職業階梯,但實際上在過去 70 年,它就已經在各種各樣的公司中出現了。
職業階梯可以追溯到二戰后的 Dupont 公司,制定職業階梯的目的是讓那些有才華的技術人在職業上有更多的成長和晉升可能性,同時又不需要讓他們走管理路線。
Osman 說:“技術人對管理不太感興趣,他們不想成為管理者,只想繼續從事技術工作”。
這家網站也開始收集其他領域的薪資數據,并且發現其他領域的人也有自己的職業階梯。
Mohiuddin 說:“投行非常關注職級。他們的職級更少,但也更標準化。高盛、摩根斯坦利和花旗的職級非常相似——分析師、專家、VP、MD”。
英文原文:https://www.cnbc.com/2019/06/14/how-much-google-facebook-other-tech-giants-pay-software-enginee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