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千龍網
又到6月畢業季,即將離開校園開始打拼的很多畢業生成為租房的新房客,租房市場迎來一年一度的高峰。有不少人調侃“每月發工資后,轉身就交了房租”。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重慶、西安八個城市中,只有成都與重慶房租收入比低于30%。而深圳、上海、北京房租收入比均高于50%。也就是說,北上深的很多白領把一半的工資都用來交房租了。
對于求職者們而言,除關心薪酬福利、崗位職責、發展空間等問題外,立足的成本以及日常開銷是否在可承受范圍內,亦是不得不慎重考慮的問題。若以深圳、上海、北京的房租收入比為例,即便月薪1萬元,扣除房租后,再減掉通訊費、餐飲費、交通費、日常交際費以及偶有產生的結婚、生子“份子錢”等開銷,看似萬元的收入,卻遠不及三、四線城市的四、五千元收入來的厚實。
曾經,包吃包住是不少公司員工的“標配”,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標配”才讓求職者們獲取了滿意的報酬,并實實在在地改善了員工們個人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曾經身邊有不少人到大城市務工,他們定期給家里匯錢,不僅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還為子女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教育環境,更有不少人通過五、六年的努力,給家里“蓋”起了新房子,著實有一種“榮歸故里”之感。
而今的城市,寸土寸金,能提供食宿的公司越來越少,縱使有一定的食宿補貼,相較于越來越高額的開銷而言,頗有些“杯水車薪”之感。迫于壓力,有些人返鄉就業,也有些人放棄夢想及時行樂,更有甚者在家鄉人的期盼與現實的重壓之下陷入迷茫。
面對高昂的房租,固然需要求職者們化壓力為動力,去倍加努力成就一番事業,亦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宏觀調控,如擴大和提高享受人才就業、購房、租房等補貼的范圍與額度,適時推出配套的人才公寓,讓人才們的生活更加幸福宜居。別讓房租成為求職者們的不可承受之重,唯有適當的壓力,才能更好的促進人才奮斗,也只有留住人才,方能促進城市更好地發展。(程彥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