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二季度以來的復蘇不及預期

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今年1月31日的6.7553,到6月30日一度達到7.2677,貶值幅度達7.05%,離去年10月份離岸價格7.3748的高點只有一步之遙。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人民幣不僅對美元貶值,有效匯率也在貶。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與去年人民幣的貶值不一樣。去年人民幣貶值是對美元的貶值,主因是美元強勢,對其他的貨幣,例如歐元、英鎊和日元,還在升值。但今年人民幣貶值期間,美元指數變化很小。今年以來,主要是亞洲貨幣(日元、韓元等)對美元出現了貶值,歐元、英鎊、澳元等對美元還處于升值狀態。
要尋找這一輪人民幣貶值的背后邏輯,還需要從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狀況去找原因。分析雙邊之間匯率,從長期來看,主要取決于兩國之間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也就是在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的框架下進行。但從中短期來看,決定雙邊匯率的主要因素是兩國間經濟增長差、通貨膨脹差和兩國間利差,以及由這三者衍生出來的國際投資者的情緒。
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主要還是經濟復蘇疲軟,特別是二季度以來的復蘇不及預期。今年第二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采用降息來穩增長,而美聯儲仍然選擇繼續加息,導致中美利差進一步擴大,跨境套利的機會進一步增加,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勢,也出現擔憂情緒。
從今年4月份、5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來看,工業生產運行偏弱,消費復蘇邊際走弱,國內居民信心恢復速度仍然偏緩,居民資產負債表修復尚需時間,終端消費整體偏弱。房地產投資持續收縮,并顯著拖累總需求。5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單月同比從4月的4.6%降至-2.7%,商品房銷售金額同比從25.9%降至7%,今年1月~5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累計下降7.2%,降幅較1月~4月同比累計值擴大1.0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和出口增速由正轉負,核心通脹持續低迷。5月公布的PMI、金融等數據也不及預期,一系列數據指向了經濟階段性回落,反映出經濟內需不足、預期和信心不穩,以及內生動力不強的問題。
一方面實體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實際利率被動走高,利息負擔加重,加之房地產仍在底部徘徊,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仍維持高壓態勢,下半年外需放緩疊加價格因素繼續對出口形成拖累。在當前經濟復蘇動力趨弱的壓力下,選擇進一步加碼逆周期政策,從而破解來自信心、債務、房地產等方面的困局,必將成為當務之急。我們已經看到6月央行調降中期借貸便利(MLF)及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預計未來降準降息仍將是選項。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年初,市場普遍預期5月份將是美聯儲最后一次加息。但美國經濟表現出了相對強的韌性,通脹壓力也好于市場年初的預期,5月份,美聯儲不僅選擇繼續加息,而且市場普遍預計后續美聯儲還將加息1~2次。
這樣,中美利差進一步拉大,衍生出來的資金套利機會也就隨之而至。例如,現在在內地我們通過貨幣基金理財,收益率才2個多點,但我們在香港選擇收益不錯的美元貨幣基金,收益率能到5個點左右。這無形之中都會加大人民幣的貶值壓力。
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將如何演繹?
短期人民幣的走弱,對出口企業來說,顯然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國際競爭力。5月份,中國的出口增速已經出現負增長,客觀上,人民幣貶值有利于穩出口。
由于短期中國經濟的走勢依然偏弱,預計下半年,中國將把穩增長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降息降準仍將是選擇項。而美國經濟目前仍然比較強,通脹壓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預計7月份和9月份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仍將選擇加息25個基點。
這將進一步拉大中美之間的利差,所以短期內,人民幣仍將面臨貶值的壓力。為了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不排除后續央行會加以干涉。
決定一國匯率中長期走勢的還是該國的經濟增長周期。
假若今年三季度,中國推出強有力的穩增長措施,能夠實現穩信心、穩預期,那么經濟將在四季度有望重新步入強復蘇,開啟新的一輪經濟增長周期。與此同時,由于美國不斷地累積加息,對經濟的抑制作用會逐步地顯現,預計到四季度經濟衰退跡象比較明顯,通脹壓力將減緩,美聯儲也會停止加息的步伐。
屆時,人民幣匯率或將迎來轉折。
(作者系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