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1日電 最近,電影《消失的她》賺足了關注度,該片由陳思誠監制。就在10日,這部電影的總票房突破31億。
不過,作為爆款電影,《消失的她》雖然熱度走高,口碑卻似乎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豆瓣評分一路降至6.4。有人覺得,所有主演演技在線,劇情反轉爽感十足;也有人認為,電影場面挺大,但內涵不足,某些劇情安排過于刻意。
這部電影真如一些網友所說,是“國產懸疑片天花板”嗎?
話題帶來的紅利
在類型定位、風格化呈現等方面,《消失的她》迎合了當下觀眾的欣賞口味。
圖為電影海報
男主角何非家境不好,遠比不上妻子李木子,于是通過各種手段尋求共同語言,贏得李木子芳心。身染賭癮,何非欠下巨額賭債。李木子替他還了一次,但何非秉性難移,不知悔改。
李木子拒絕再幫何非還債,并打算離婚。何非選擇帶李木子前往東南亞旅游,處心積慮害死妻子,希望能夠繼承遺產。隨著李木子離奇消失,一件驚天謎案就此展開。
從故事節奏來看,影片前期的懸念感不錯,數場戲爆發力很強,內容則精準切中當下輿論場有關“鳳凰男”、婚姻等熱點,容易挑起觀影興趣和情緒,吃了一波話題紅利。
討論足夠多,問題也不少。梳理可以發現,對于《消失的她》,網上的質疑主要集中于故事懸疑感不夠、邏輯感不強等方面。
比如,有人認為電影拼湊感太明顯,故事原型來自于孕婦泰國墜崖案,一眼能夠看出男主角就是真正的殺人兇手,電影后半部分缺少追兇的懸疑。
電影結局也遭遇很多吐槽。有觀眾提到,男主在看到B超結果后痛苦萬分,不知此處設計想表達什么。大團圓彩蛋更是“可笑”,不符合賭徒的性格邏輯。
缺乏真正的“燒腦”?
有評論認為,在細節與故事邏輯方面,《消失的她》也存在BUG。
比如,何非在殺人之后,堅定要求警察局破案,還找了一位金牌律師。有觀點認為,現實中這類兇手報案大多只會走個過場,盡快拿到遺產才是目的。何非這種“過分”努力的表現,很像是為刻意營造戲劇沖突而設置的。
再如,有幾場戲很像是言情劇慣用的手段,比如男主角對女主角的表白與追求,并不像懸疑類電影的處理方式;有些臺詞比較敷衍,何非有關自己出身低的自白稍顯工具化。
此外,影片插曲有時會“亂入”,抒情性太強,破壞了影片的緊湊感與緊張感。
“《消失的她》是一個經不起劇透的電影。當觀眾帶著已知兇手是誰的前提觀影時,會覺得它是一個普通的懸疑片,沒什么真正‘燒腦’的東西。”作家、文化評論人韓浩月說。
在他看來,這部電影嘗試解讀人性,但停留于直白的刻畫上。主創忙于直奔整部電影的核心創意,對劇情的邏輯缺乏足夠細密的編織與修補。
《消失的她》 片方供圖
“如果影片不能超越現實層面進行文學升華,那它的蒼白一面必然會漸漸壓過精彩一面,無法抵達更多觀眾的內心。”韓浩月曾如是分析道。
一部電影的藝術性
實際上,經過各路影視劇及文學作品的熏陶后,中國電影市場存在對懸疑片的消費渴望。一部影片如果可以精準釋放出看點,一般可以得到比較熱烈的回應。
據媒體報道,《誤殺》《誤殺2》《消失的她》證明了陳思誠一手打造的懸疑片制作模式的可行性。陳思誠監制并全盤把控、新人導演執導、翻拍國外冷門懸疑片、實力派明星陣容,是這種制作模式的幾大重要元素。
簡單來說,就是從國外優秀冷門影片中借鑒靈感,結合社會熱點,然后尋找在電影審美上追求新鮮感的年輕導演執導。
韓浩月分析,上述制作模式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商業收益,當其投放市場后,往往會吸引比較高的關注。即俗話所說“一招鮮,吃遍天”。
優秀的制作模式可以使用、借鑒,但對于影視藝術來講,在商業上的成功之外,優質內容是影片口碑的一大保障,如果一味投機取巧,很難說不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高票房反映了市場對《消失的她》的青睞,“自來水”也體現出部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肯定。不過綜合時下的觀影反饋,想要成為真正優秀的懸疑片,《消失的她》或許還有一段路要走。
此外,韓浩月認為,在為大片斬獲高票房帶熱市場進行慶祝的同時,也不能忘記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與發展,保持公映作品的多樣化與豐富性,才有助于市場脫離浮躁走向穩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