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用數字化手段提高采購和供應鏈管理效率已成為企業的共識。
尤其是在通用物資采購領域,數字化采購更是得到了快速普及。以世界500強為例,包括工商銀行、騰訊、中國移動、中石油等在內的400多家企業就通過與京東企業業務合作,建立了數字化的通用物資采購管理體系,平均降低18%采購成本,提升45%采購效率。
然而與通用物資采購數字化的如火如荼相比,生產物資采購管理的數字化卻一直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艾瑞咨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工業品B2B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工業品B2B市場規模約為2700億元,線上滲透率卻僅為2.7%。
行業專家認為,工業品采購數字化進程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工業品長尾商品多、非標品種類多、規格參數復雜,而行業又缺乏商品描述的“統一標準”,使得工業品采購需要在選型、尋源環節投入大量精力。所以,工業品的采購邏輯與通用物資截然不同,企業也不能簡單復用目前市場中較為成熟的通用物資采購管理平臺和經驗。
為了幫助工業企業解決這一問題,近日京東工業品正式推出工業品專屬采購管理平臺——京東工采,幫助工業企業實現采購管理的數字化轉型。該平臺通過構建符合工業品采購管理特點的底層邏輯,在尋源、交易、履約、服務等環節打造了智能選型、智能決策等專屬功能,解決工業品采購因品類繁多、規格參數復雜、描述缺乏“統一標準”等現象造成的選型難、尋源難問題,并有效管理工業品的服務履約過程,為工業企業提供更優綜合價值的采購管理服務。
具體來看,京東工采徹底改變了傳統“人找貨”的通用物資采購邏輯。在企業通用物資采購平臺中,通常是“人找貨”,由不同的供應商上傳商品信息到管理后臺,企業客戶通過品類、型號等關鍵詞搜索之后,需要自行在供應商中進行層層篩選,但這種管理方式在工業品采購中很難復用。例如型號為9001的防護口罩,在某大型能源企業的采購管理平臺便顯示300余種,不僅價格波動較大,交付方式、發貨周期、履約服務等隱性要素也不能全然呈現,這給工業企業采購管理決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京東工采則通過智能選品、智能決策等功能解決這些問題。企業客戶只需選定對應品類、輸入規格、型號及參數,京東工采就會基于客戶需求,權衡成本、庫存、履約交付能力等多種決策因子,選擇最符合需求的供應商進行精準推薦,將過去的“人找貨”模式升級為“貨找人”。
京東工業品業務部總經理丁德明表示,京東工采背后的核心能力來源于去年工博會上,京東工業品發布的墨卡托標準商品庫。目前墨卡托標準商品庫通過聯合上游品牌廠商正在建立15個標準專業品類及其對應規格參數——即MKU(標準品類),工業企業通過選定對應品類,輸入規格、型號及參數即可進行工業品的精準推薦。
除了構建符合工業企業需求的工業品采購平臺外,京東工業品更將長期服務企業客戶積累的成熟采購管理技術能力和管理模塊融入京東工采,能夠將采購數據在系統中實時流轉,幫助工業企業實現覆蓋采購需求的下達、審批、執行以及后續的交付、履約、配送全流程的數字化、可視化管理,為工業品采購提供全鏈路數智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