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數據文摘
想起迪士尼,不知道大家會想到些什么?
米老鼠唐老鴨(這個真的不敢放圖)?被它收購的漫威及其復仇者?
或是西半球最強法務部?
世間流傳著關于它的傳說:
假如有一天你落到一個孤島,想要獲救最好辦法,就是在島上畫一個巨大的米老鼠,迪士尼的法務部門將以最快的速度趕來,起訴你。
甚至我自己都有點懷疑這次寫這篇文章會不會被 gank…… 但是我這都是不要錢的替他們宣傳了,應該不至于被和諧吧。
這次的消息也很簡單,迪士尼旗下的位于南加州的工程部門—— Walt Disney Imagineering(以下簡稱 WDI 部門),經過三年的努力,做出了第一個擬人型機器人(原文是 Real Robotics)的原型機,命名為 Project Kiwi(以下簡稱 Kiwi)。
這個小家伙跟下面這個:
登場于《復仇者聯盟》和《銀河護衛隊》系列的樹人格魯特,不敢說十分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只看圖可能各位還是沒有意識到這個項目的意義在哪里,看看動圖好了。
是的,完全模擬人的各種雙足直立行走的真實體態,并且也有表情和語言,其設計的終極目標就是放在迪士尼樂園中和游客們親切互動,產生更為真實的臨場感。
那么話又說回來,這么厲害的項目,背后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接著往下看吧。
簡單的夢想,復雜的工程
通過同 WDI 實驗室的負責人 Scott LaValley 以及 Jon Snoddy 的訪談,我們可以窺探更多的項目細節。
LaValley 表示,Project Wiki 的初衷就是將各種虛擬故事中的角色用現實的工程手段還原出來,并且保持它們的實際尺寸。
這次 Kiwi 發表的原型機對于雙足行走類機器人領域是值得慶祝的突破,它的誕生融合了技術、藝術乃至魔力,正是迪士尼文化中對于真實感的追求才能做得到如此還原。
因為項目的獨特性,在工程上存在著很多需要克服的、前人從未實現過的細節。為此 WDI 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就像很多初創企業一樣,遇到問題,往往需要發動整個實驗室的所有部門集思廣益。
這個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充滿了不自覺的發明創造,盡管工程師們總是傾向于向現成的結果中拿來主義,但往往最終變成自己重新開發。
Kiwi 的項目目標極為簡單,即一個獨立雙足行走的、可以同游客們互動的機器人。但想要按照虛擬人物的實際尺寸(即故事中的設定)來制造,同時要求電池供電,并且僅借助一根線同控制臺連接,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為了實現動作和體態的豐富性,工程團隊自行設計搭建了一套機器人的骨架結構,以便放下所有的動作需要的發動機和促動器,最終實現的效果為 Kiwi 可以擁有 50 左右的自由度。
這套骨架結構在初期是通過聚合物材料制作,而到了最終階段則是采用工業打印機制作的金屬。因為要塞進的東西太多,最終整個骨架幾乎是完全中空的,甚至還能借助這個中空結構產生風道,為機器人散熱。
而作為雙足行走機器人的核心,莫過于腿部運動機制了。
試想,人腦的本能就可以很好地對空間方位產生判斷,從而在扭曲的體態下主動發力以維持平衡。
比如圖上的這個金雞獨立的體態,這個狀態下要求機器去維持平衡,想想就覺得難做。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在腿部的系統中加入了動平衡的機制。這樣在雙腿不得不發生位移、無法保持直立行走的體態時,相對應的力會被抵消掉,再維持平衡的同時,也讓機器人的運動更加省電和高效。
這種對于獨立行走的執著來自于迪士尼文化中對于真實感、臨場感的追求——既然是真實的任務,那就應該可以獨立行走,無需外加器械的輔助也能在各種情況下保持平衡。
項目中還用到了很多足以申請專利的全新發明,礙于篇幅不再展開,但相信大家對于這個項目已經有了清晰的認知。
Kiwi 項目的未來規劃
盡管目前看到的 Kiwi 項目是以樹人格魯特的樣子展現給公眾,但這是一個通用的平臺,未來可以改造為任意一個迪士尼旗下的人物形象。
WDI 的工程師們正在加班加點把它推向下一個階段,為此也總能看見他們辦公室內部原型機測試的身影。
明確地說,迪士尼的 "Project Kiwi" 還沒有準備好在迪士尼世界推出。正如負責人所指出的那樣。" 我不會指望很快在戶外看到它,在 Kiwi 的工作方式和與人互動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WDI 并沒有立即將其放入樂園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