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腦顯示屏響應時間1ms和5ms
1、拖影的差別。正常來說1ms的響應時間一般不會有拖影出現,而5ms的則容易出現拖影,因為響應時間是圖像顯示信號輸入到顯示器中它做出反應的時間,當時間越長畫面的更新就會越慢,那么拖影出現的可能性就更高。
2、幀率的差別。5m上的相應時間其對應的幀率是每秒200幀,而1ms的響應時間對應的幀率是每秒1000幀,它是前者的5倍,那么每秒鐘能夠顯示出來的畫面幀數就會更多,看上去就會更流暢一些,不過這還要看顯示器的刷新率。
3、結論:理論上1ms的響應時間似乎要更好一些,然而普通用戶如果非職業FPS選手,通常1ms和5ms的差距是很小的,而且基本上不會感覺到肉眼可見的差異,對于大部分人而言,購買響應時間在8ms以內的顯示器其實都可以,當然預算夠的話買1ms自然是最好的。
2. 顯示器響應速度1ms與5ms
網絡延遲1ms到60ms是正常情況。 理想情況:1-60 ms 一般情況:61ms-90ms 較差:91ms-120ms 很差:120ms以上 1ms到30ms是極快的,幾乎察覺不出有延遲,玩任何游戲速度都特別順暢。 31ms到50ms是良好,可以正常游戲,沒有明顯的延遲情況。 51ms到100ms是普通,對抗類游戲能感覺出明顯延遲,稍有停頓。 100ms差,無法正常游戲,有卡頓,丟包并掉線現象。 計算方法:1秒=1000毫秒(例:30ms為0.03秒)
3. 顯示器響應時間6ms和1ms
肉眼無法分別,人眼分辨的極限是三十六分之一秒,1毫秒是查看不出來的
1ms和2ms區別不大。1ms和2ms 的顯示器是指具備1ms和2ms 響應時間的顯示器,2ms響應的顯示器畫面模糊程度要比1ms響應顯示器嚴重不少。響應時間的解釋響應時間就是黑白響應時間,是液晶顯示器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所需要的時間。
響應時間越短則使用者在看動態畫面時越不會有尾影拖曳的感覺
4. 顯示器響應時間1ms和4ms
顯示器響應時間在2ms,就基本夠用了。
響應時間通常是以毫秒ms為單位,指的是液晶顯示器對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即液晶顆粒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時間,為“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兩部份,而通常談到的響應時間是指兩者之和。
如果液晶顯示器響應時間長,意味著留給玩家的反應時間少、畫面出現殘影等,會直接影響玩家的發揮水平,而有些動態對比度高的顯示器在玩游戲時所呈現的畫面反差很大,亮暗交替過于明顯,很容易引起眼睛發酸、流淚等視覺疲勞現象。
5. 顯示器響應時間1ms
4ms好
1ms和4ms的顯示器區別很大。
1ms的顯示器每秒鐘可以顯示1000幀畫面,但是4ms的顯示器每秒鐘可以顯示250幀畫面,這就差了有750幀每秒。響應時間的快慢是會影響顯示器畫面變換的,通俗來講就是顯示器畫面中的拖影問題。
其實對于高端的游戲玩家,或者是那些電競的職業選手的話,其實顯示器響應時間肯定是越短越好。這是因為在電競比賽中,由于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慢而導致畫面模糊的問題,可能會導致選手的失誤。尤其是對于像英雄聯盟游戲來說,如果響應時間不夠快,敵人的身影會呈現出殘影,從而影響選手的判斷時間,在這瞬息萬變的游戲里面,反應速度不夠快就意味著比賽的劣勢。
如今的顯示器產品中,普通的顯示器基本是4ms,高端的電競顯示器都是1ms。如果說響應的時間有非常慢的話,也會喜歡模糊的情況。而且由于響應時間長,上一幀的畫面徹底消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也就是下一幀的畫面出現了,但上一幀的畫面還沒有完全消失,導致畫面模糊。而高端的電競顯示器的響應速度基本都在1ms,是不會有拖影問題的,游戲畫面極其流暢。
6. 電腦顯示屏響應4ms和1ms區別
沒必要。以144hz顯示器舉例,1秒會刷出144幀畫面,每幀的展現時間是6.9ms,由于響應時間高,上一幀的畫面徹底變換完成需要花5ms的時間,相當于前5ms畫面上都存在著上一幀的殘影,容易導致畫面無法看清。
一般響應時間帶來的優勢主要是體現在fps類游戲中,因為只有這種對于瞬時反應要求特別高的游戲中,才能體現出響應時間的優勢,而moba類游戲則對于響應時間沒有太多的要求。
所以顯示器的響應時間還是得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來設定,其實對于常見的144Hz顯示器來說,廣視角屏的4ms到5ms的響應速度就能夠滿足畫面的刷新需求了。
擴展資料:
一般來說,響應時間是越短越好,因為如果響應時間太長,在玩游戲和看電影時會出現“模糊”和“重影”,而縮短響應時間可以減少這種現象。通常電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是1ms,普通TN顯示器在5ms左右,普通IPS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更高。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用廣視角屏的電競顯示器稱它們的響應時間達到了1ms。其實這里商家宣稱的1ms并不是指灰階響應1ms,而是1ms MPRT 響應時間,只是在技術上降低了畫面模糊,仍會產生比較嚴重的頻閃。目前IPS的面板還不太能做到1ms。
參考資料來源:
7. 顯示器響應時間5ms和8ms
6ms的比8ms的要好。
響應時間指的是液晶顯示器對于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反應時間,通常是以毫秒(ms)為單位。此值當然是越小越好。如果響應時間太長了,就有可能使液晶顯示器在顯示動態圖像時,有尾影拖曳的感覺。一般的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在2ms~5ms之間。
8. 顯示器響應時間5ms和1ms有什么差別
1ms(毫秒)和5ms(毫杪)都是表示時間的單位。兩者區別在于,表示的時長不一樣,5ms表示的時長是1ms的5倍。
1ms(毫秒)=0.001s(秒)。
5ms(毫秒)=0.005s(秒)。
符號說明:
m——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前綴milli-的縮寫符號,表示10^-3。漢譯為“毫”。
ms——英文millisecond(毫秒)的縮寫符號,表示0.001s(秒)。是公制時間單位。
9. 顯示器響應時間4ms和1ms 能看出來嗎?
從理論數據上來講,1ms和4ms屏幕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其中1ms的的屏幕每秒鐘顯示1000幀畫面,而4ms屏幕每秒鐘顯示250幀畫面,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用戶若不是玩游戲,基本是感到無差別的。
需要注意的是,電腦屏幕的響應時間是會影響顯示器畫面變換的,通俗來講就是游戲畫面中的拖影問題。
對于游戲玩家尤其是電子競技職業玩家來說,顯示器響應時間自然越短越好,而高端一點顯示器的基本都在1ms,杜絕拖尾,提高動態畫面的反應速度和流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