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第十二屆中國道路交通安全產品博覽會(以下簡稱“交博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千方科技總工程師付長青受邀“2021互聯網+城市交通管理創新論壇”,并發表“大數據賦能城市交通綜合治理的實踐與探索”主題演講,與行業嘉賓分享了千方科技城市交通綜合治理方法論與落地實踐經驗。
“隨著城市交通治理需求越來越復雜,交通治理手段也走向‘大數據+交通綜合治理’”付長青在會上介紹到,“以全域交通解決方案為指引,千方科技逐漸探索形成了一套城市交通綜合治理方法論——‘1+2+7+N’,即‘一個基礎、兩大工程、七大綜合治理手段、多個重點治理場景’”。
“一個基礎”是以大數據賦能作為城市交通綜合治理的基礎,在治理前、中、后三個階段強調大數據對交通治理的賦能作用;“兩大工程”為精細化交通組織工程和智能化交通管控工程;“七大綜合治理手段”是路網結構優化、交通組織優化、交通工程優化、停車管理優化、慢行交通優化、公交系統優化和科技管控提升;多個重點治理場景包括學校、醫院、商業街、產業園、交通樞紐等。
大數據創新應用賦能交通治理新路徑
“大數據是支撐綜合治理的基礎,它由四大類數據構成,”付長青提到,這四大類數據包括政務數據、運營數據、互聯網數據和物聯網數據,“完整的全要素數據為交管部門與住建委、城管、街道等各部門協同合作提供了大數據決策支持和服務,任何部分的缺失都會影響治理效果。”
而與以往傳統智能交通項目建設不同,在“1+2+7+N”方法論的應用實施過程中,千方科技秉持全域交通理念,通過“發現問題、分析成因、確定方法、效果評價”的新路徑,將大數據應用貫穿于綜合治理始末。
“以濱江區域綜合治理項目為例,治理前,我們以數感知,找準病因,依托多源大數據、1萬多份網絡調研問卷及現場勘查調研,用數據為道路交通通行情況進行畫像,分析出行方式結構,為治理方案提供施策方向和數據支撐;治理中期,通過整合政務數據、運營數據、互聯網數據、物聯網數據等全要素數據,千方科技通過內外部組織優化、停車資源挖掘、潮汐車道規劃等方式實現‘綜合治理,對癥下藥’;治理后期,千方科技通過數據量化評估,對比治理前后變化,對治理結果持續負責。”全要素數據的融合應用,也為精細化、智能化兩大工程的實施提供了施策方向和數據支撐。
多元綜合治理手段錨定城市交通治理需求
當前,交通行業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加速上升期,付長青表示:“交通管理從信息化時代跨入到大數據時代的標志就是業務智能化,業務智能化的前提就是大數據為業務進行全面賦能。”
基于一個大數據賦能基礎及精細化、智能化兩大類工程,“1+2+7+N”方法論通過將大數據與宏觀交通組織、微觀交通組織、指揮調度、事故預防、信號優化、公交優化、停車管理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手段,對學校、醫院、商業街、產業園、交通樞紐等多個治理場景展開全面“問診”。
以杭州市濱江項目為例,付長青詳細介紹了大數據在七大場景中的具體應用方法。
在與日常出行息息相關的信號優化方面,濱江區通過大數據對區域路網進行了全面研判,部署了8個算法子區,實現對濱江區24條干線、307個路口的交通信號控制優化,“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不單是信號配時優化,同時也結合了空間優化,從而提高了整體的路口通行效率。”
在公交優化方面,千方科技采用大數據實現交通熱點集散OD分析,了解區內出行特征,定制切實可行的公交優化方案。濱江區累計開通地鐵接駁專線30條,學校求知專線57條,醫院專線5條,企業專線43條,社區專線6條,日均服務人次超37000次,有效提高了公交分擔率,為人們出行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
在停車管理方面,基于大數據的綠色停車位需求分析,千方科技通過大數據盤活交通熱點區域周邊停車資源,打通線上線下數據共享通路,助力實現停車資源聯網,建立線上+線下停車誘導系統,助力濱江區實現停車管理“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
“我們在區域內共規劃設置綠色車位151個,臨時泊位69個,全天泊位1216個及夜間泊位407個,通過精細化手段實現有序停車。”在停車資源緊缺的醫院內部區域,實行停車預約制度,避免醫院門口機動車“排長龍”現象。
濱江區綜合治理項目是千方科技“1+2+7+N”城市綜合交通治理方法論的首次應用實踐,同時也成為行業內大數據+全域交通綜合治理的“樣板間”。據介紹,濱江區互聯網產業園經治理后,園區核心道路延誤指數預計下降5%,全可變潮汐單行車道通行能力提升20%,公交分擔率提升5%。
有賴于全域交通解決方案落地樣板間的技術創新與實踐經驗,未來千方科技將助力更多城市找準城市交通“病因”,通過綜合治理手段實現城市交通數字化轉型升級,讓城市交通綜合治理真正顯現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