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不久的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38.6%,同比增長9.7%。“大數據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正在對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
大數據不僅是一場技術和產業革命,更肩負著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任。交通運輸部印發的《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5年)》中指出:“以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為切入點,通過推動大數據與綜合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有效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深耕交通行業二十年,千方科技始終堅持探索并挖掘數據要素的價值與潛力,夯實大數據基礎,全面推進大數據創新應用。在杭州濱江區交通綜合治理項目中,千方科技通過融合交通行業及行業外多業務領域的全要素數據,挖掘城市交通數據價值,在“治堵”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園區核心道路延誤指數預計下降5%,全可變潮汐單行車道通行能力提升20%,公交分擔率提升5%。
打贏這場綜合治堵之戰,“大數據”功不可沒。
有數可依 大數據資源應用貫穿始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于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已成為數字時代每一個施策者與參與方的基本功。
在濱江全域交通綜合治理項目中,從“發現問題、分析成因“到”確定方法、效果評價”,千方科技對大數據資源的應用貫穿交通綜合治理前后,真正做到有數可依。
項目前期,千方科技“以數感知,找準病因”,依托多元大數據、1萬多份網絡調研問卷以及現場勘查調研,用數據為道路交通情況進行畫像和綜合診斷,為治理方案提供施策方向和數據支撐。
治理中期,通過整合政務數據、運營數據、互聯網數據、物聯網數據等全要素數據,千方科技通過內外部組織優化、停車資源挖掘、潮汐車道規劃等方式實現“綜合治理,對癥下藥”。
項目后期,千方科技通過“對比評價“做到”心中有數”,對數據進行量化評估,對比治理前后交通數據變化,科學評估項目實施效果,對治理結果持續負責。
從健全大數據輔助項目科學決策機制,到打破數據壁壘、推動數據共享,千方科技最終利用大數據資源形成治理合力,從而提升了整體治理的科學化、精準化、高效化水平。
以數引領 大數據賦能業務成效凸顯
當前 ,交通行業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加速上升期,千方科技總工程師付長青表示:“交通管理從信息化時代跨入到大數據時代的標志就是業務智能化,業務智能化的前提就是大數據為業務進行全面賦能。”
在濱江綜合治理項目中,千方科技以大數據為引領,積極推動數據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探索用大數據賦能指揮調度、宏觀交通組織、微觀交通組織、信號優化、公交優化、停車管理、事故預防7大業務,充分釋放數據價值。
“大數據的應用能夠揭示并發現傳統信息技術難以展現的關聯關系,通過推動數據開放共享,促進數據融合和資源整合,從而為有效處理復雜的交通治理問題提供新的手段和施策依據。”
以信號優化為例,通過大數據對區域路網進行全面研判,千方科技在該區域部署了8個算法子區,實現了對24條干線、307個路口的交通信號控制優化,智能升級信號配時,并結合空間優化,提高了整體的路口通行效率。
在公交優化方面,千方科技依托大數據實現交通熱點集散的OD分析,針對擁堵指數超標區域,會同公交公司有針對性地開通多條微公交線路,目前該區域已累計開通地鐵接駁專線30條、學校求知專線57條、醫院專線5條、企業專線43條、社區專線6條,日均服務人次超37000次,有效提高了公交的分擔率。
在停車管理方面,基于大數據停車位需求分析和網約車需求分析,實現不同時段泊位設置精細化管理。在停車資源緊缺區域,優化現有停車場泊位與內部流線設計,同時通過大數據盤活區域周邊停車資源。建立停車預約制度,實行停車資源聯網,打造線上+線下停車誘導系統,解決熱點區域機動車“排長龍”現象,真正實現“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停車管理。
“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杭州濱江綜合治理項目充分驗證了“大數據+交通綜合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未來,千方科技將繼續秉持全域交通治理思維,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生產力,釋放數據資源價值,助力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