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黎明,編輯 | 魏佳,授權轉載發布。
如果說,2020年對在線旅游行業是“彎道行駛”,那么到了2021年,這個行業已經進入“直線賽跑”。
戰爭,其實已經打響了。
最典型的是“機票盲盒”事件。這個由同程藝龍在3月底發起、4月初爆發的營銷活動,在清明3天小長假吸引了2000萬人參與,引發全網熱議,成為2021年春季旅游營銷領域的現象級事件。
隨后,攜程、去哪兒等平臺迅速跟進,在五一假期前打響了“盲盒戰爭”,活動覆蓋范圍也從機票拓展到火車票。空前的關注度和暴增的流量,讓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充滿了火藥味。
這是一個轉折點。意味著在線旅游行業已經熬過了疫情期間的至暗時刻,開始主動出擊了。去年,各大玩家比拼的是抗風險能力,如今,比拼的重心變成了業務增長能力。
這背后體現的,是在線旅游平臺對市場的敏銳把握——環境發生改變,策略和打法也隨之調整。
而隨著旅游市場的復蘇日漸明朗,新一輪競爭已經開始。去哪里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就成了平臺們關注的焦點。
2021年的一季度財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在這個新的起跑線上,在線旅游行業的玩家們,誰在領跑,誰又在裸泳。
在線旅游進入“直線賽跑”
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兩個假期,一是清明,二是五一。除了國內的各大景區、酒店、航空公司,還有各大在線旅游平臺,全都盯著這兩個假期,試圖沖沖業績、回點血。
同程旅行提供的數據顯示,與2019年清明假期相比,其平臺國內酒店間夜量增長90%,汽車票票量增長210%。與2020年五一假期相比,大交通(含機票、火車票、車船票)服務人次同比上漲133%,酒店預訂間夜量同比上漲218%,平臺景區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441%。
這說明,在剛過去的這兩個假期,國內旅游市場的需求已經基本恢復,甚至超過疫情前水平了。
當然,這只是假期集中報復性消費的結果。我們將目光放到整個一季度,能看到更全面的景象。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預估數據,2021年一季度國內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分別約6.97億人次和0.56萬億元,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39%和32%。另外,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2021年一季度全國民航、鐵路、公路及水運的客運量分別恢復到了2019年同期的63.4%、63.8%、39%和56.7%。
跟2019年相比,國內旅游市場的整體恢復率還不是太高。所以,誰能率先從這個過程中恢復元氣,誰就有可能獲得競爭優勢。
同程藝龍發布的2021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收入16.14億元,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0.5%,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這個恢復率同樣要遠高于國外的在線旅游巨頭。相比之下,Booking和Expedia在2021年一季度的收入恢復率只有40.2%和47.8%。
三大OTA巨頭2021年一季度收入恢復率
另外,在至關重要的凈利潤指標上,同程藝龍繼續保持盈利,一季度實現經調整凈利潤3億元,同比大漲279.5%。而Booking和Expedia分別虧損5500萬美元和6.06億美元。
同程藝龍各季度經調整凈利潤
具體而言,同程藝龍的業務分為住宿和交通兩大塊,其中住宿業務收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3.8%,交通業務收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1.3%。
收入是業務發展的結果,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由于疫情對消費者信心的影響,加上一些減價促銷的策略,導致了一個特殊的現象:平臺收入的恢復速度,慢于業務的實際恢復速度。
從具體的業務量來看,2021年一季度,同程藝龍的住宿間夜量其實已經完全恢復了,相比2019年還增長了45%;國內機票銷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約20%,而汽車票銷量更是增長了近150%。
這是跟去年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去年大部分時候,國內的在線旅游平臺,還是在盯著恢復率看,誰恢復得快,誰就有底氣。但現在,考核的標準已經變化了,不再是“恢復”,而是“增長”。
這就相當于,在彎道的時候,比拼誰更“穩”,進入到直道,比拼誰更“快”。現在,誰能更快找到業績增長點,誰就能搶占先機。
下沉市場有“金礦”
去年的疫情改變了很多東西,其中有很多是不可逆的。
一位南方四線城市的酒店老板,對深燃講述了這樣一段經歷:過去,她的酒店客人主要是上門散客和協議客戶,由于酒店位置不錯,平時通過協議和會員就能把房間住滿。但是現在,客人全部習慣了線上下單,線下客源大幅縮減。有一些年輕人,即便是走到店里,也會拿出手機,在線上對比完價格后,在手機上下單。這逼著她入駐一些在線旅游平臺,還要去學習怎么運營。
類似的故事也在交通出行領域發生。在很多四五線小城鎮里,過去很多人不論是坐火車,還是坐汽車,都是習慣去車站現場買票,但是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線上下單。一個南方小城鎮的消費者對深燃反映,他家鄉的汽車、城際用車、輪船,在疫情之后,交易環節都搬到了線上,“車站工作人員主動引導線上下單”。
這些現象背后,是在線旅游行業的在線化和數字化正在持續加深,而疫情加速了這一進程。這其中最有改造空間、也最有商業前景的,當屬以低線城市為核心的下沉市場。
瑞銀在一份報告中表達了對中國低線城市旅游市場的態度:考慮到低線城市龐大的人口、不斷增長的旅游支出和較低的在線滲透率,中國的旅游市場正在逐步擴大。二三線城市居民占中國人口和網民的一半以上,但三四線城市用戶的出行頻率和支出比一二線城市用戶低30-40%,這表明還有增長空間。
低線城市大有可為,這是過去幾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共識。拼多多、快手的崛起,阿里的農村淘寶、京東的下沉版京喜,去年打得火熱的社區團購,包括現在飛速擴張的蜜雪冰城,都驗證了低線城市的爆發力。只不過現在,在線旅游在低線城市的滲透加速了,這或許就是行業的下一個增長點。
在行業里,同程藝龍是最早意識到低線城市潛力、并進行深度布局的玩家之一。
這一點從用戶結構上能非常明顯看出來。同程藝龍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底,同程藝龍的注冊用戶中,居住于非一線城市的用戶占比達到86.4%。2021年1月至3月,約有59.7%的微信平臺新付費用戶來自中國三線及以下城市。
也就是說,同程藝龍的用戶基本盤在非一線城市,新的用戶增量主要來自于中國三線及以下城市。去年疫情期間,同程藝龍在加速聚攏非一線城市的流量,而且實現了正向大幅增長。
同程藝龍各季度用戶情況
一季度,同程藝龍的MAU(月平均活躍用戶)達2.34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7.5%;MPU(平均月付費用戶)達2730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8.2%;用戶付費率達11.7%,同樣高于2019年同期。
落腳在具體業務上,一季度同程藝龍的住宿間夜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45%,其中低線城市間夜量增長超過70%。低線城市,正在成為同程藝龍重要的業績增長點。
誰在超車?誰能搶跑?
相比其他互聯網行業,中國在線旅游的行業格局要穩定很多。攜程已經穩坐行業頭把交椅很多年,在它的強大優勢下,人們想象不出還有誰能打破這種格局。
攜程在一二線城市具有絕對的領先優勢,在高星酒店、主要交通航線的預定上,至今沒有出現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然而在低線城市,競爭格局卻有很大不同。
低線城市資源分散,客單價低,且在線化率不高,種種原因導致過去巨頭們不太瞧得上這塊蛋糕。疫情大大加速了低線城市的在線化率,也萌生了新的商業機會,那么在低線城市,是否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呢?
同程藝龍在低線城市的打法和崛起路徑,或許能為行業提供一個樣本。
相比其他對手,同程藝龍最大的差異化優勢,是牢牢綁定了騰訊。同程在2012年拿到騰訊投資,隨后各項業務陸續接入微信生態。而在過去的五年里,是中國互聯網下沉的黃金時期,借助騰訊生態的加持,同程吃到了這一波下沉紅利。
除了微信,同程藝龍還拓展了騰訊地圖、騰訊視頻、騰訊音樂、QQ天氣、搜一搜等入口,在騰訊生態里全面開花。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同程藝龍正在調動更多的資源,投入到QQ生態圈的運營中。QQ現在是很多95后和00后的聚集地,整體偏年輕化,而QQ瀏覽器和QQ音樂在低線城市中很受歡迎,同程藝龍正在將這些平臺的流量,源源不斷地引導到小程序中。
但同程藝龍并不僅僅依賴騰訊的流量。除了騰訊,它也在尋找多元化的流量來源,其中很多渠道都很契合其下沉戰略。
比如,受到小鎮青年喜愛的華為、OPPO、vivo手機,都跟同程藝龍展開了深度合作。過去幾年手機廠商也在瘋狂下沉,同程旅行的“快應用”通過卡片、商品接入或直達服務等方式,接入到手機中,搭著手機廠商的“快車”去低線城市獲取用戶。同程藝龍方面稱,一季度,快應用的平均月活用戶出現指數級的同比增長。
另外,同程藝龍還跟抖音、快手、拼多多等短視頻平臺與電商平臺合作,拓寬線上服務場景。深燃此前做過一次調研,小鎮青年最常用的手機APP中,抖音、拼多多排名非常靠前。
而在線下,同程藝龍在酒店前臺、公交售票機、火車站、高鐵車廂等接近用戶的場景投資。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渠道更適合于低級別市場,比常規的線上促銷有更高的ROI(投資回報率)。同程藝龍方面稱,“線下獲客措施均成效顯著,為我們貢獻了大量月付費用戶。”
一方面用戶數量快速增長,但另一方面,同程藝龍的獲客成本卻相對穩定,而且呈現下降趨勢。
從2017年到2020年,同程藝龍的銷售費率(銷售和營銷費用/總收入)逐年優化,從47.3%一直降到44.7%,2019年更是低至38.4%。這說明獲客效率在提高,成本結構得到優化。
同程藝龍歷年銷售費率
瑞銀預測,在國內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在線旅行社中,同程藝龍的市場份額將從2019年的18.1%增至2024年的22.5%。
在國內旅游行業快速復蘇的大背景下,對于在線旅游平臺而言,或許沒有什么是比增長更緊迫的事情了。不論是對低線城市的投入力度,還是疫情期間的成本策略,還是現階段的營銷手法,背后體現的都是公司對行業趨勢、競爭格局、戰略方向的判斷。
“機票盲盒”事件是一個信號,說明以同程藝龍為代表的在線旅游平臺,正在根據局勢的變化,制定更符合當下形勢的策略。這跟疫情期間壓縮成本、規避風險的打法完全不同,當然,這考驗的是管理層的靈活應變能力和前瞻眼光。
從彎道競賽,進入“直線賽跑”,在線旅游行業變了。下沉市場,能再跑出一個超級巨無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