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億邦動力(ID:iebrun),作者:包蘊涵,授權轉載發布。
重要的并非二次元標簽,而在于二次元“社群”。
3月29日,是B站回港上市的日子。
在慶典上,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帶給觀眾的感覺,就像一團冷靜的火焰。
眾多頂流UP主簇擁之下,陳睿宣告B站將二次出發。一時掌聲雷動。
七年前,陳睿剛剛入主B站。與那時不同,他此刻野心勃勃,正在勾勒一張屬于B站的清晰藍圖——“建造一個屬于兩億年輕人的樂園”。他身邊吸附著數不清的UP主們,他們才是如今B站的新寵兒。TA們在各個賽道生產內容,支持B站的私域與生態。
躊躇滿志之時,新的問題來了。一個幾乎是解不開的謎——“二次元”該置于何處?假設B站不再能看新番,B站還能算是二次元網站嗎?
B站從未宣稱要“去二次元”。客觀地說,高速膨脹的B站,如今宣布要做“兩億年輕人與Z世代的樂園”。與其說它是有意“去二次元”,不如說最初的用戶群被稀釋是必然結果。
如今B站的心思,已經放在開拓更廣大、更年輕的用戶群體上?
”沒人說得清!“
于是,落寞、傷感、懷念、糾結……一大堆情愫襲來!
“見證”
B站如何從時代先驅,演變成二次元的“猶大”?
要搞明白這個問題,“看著B站長大”的老二次元們最有發言權。
年過30歲、有過海外留學經歷的YY感慨,“一個時代結束”之前,倏然察覺一件事——”我自己也是B站的骨灰級用戶、幾個時代的親歷者。用B站上最近流行的一句話形容就是,‘老二次元’竟是我自己。”
因此,我們打算先讓YY講講自己的故事。
“一個時代的結束”,YY是這么說的,如今二次元內容正在進入“大版權時代”;而在“大版權時代”之前,二次元屬于盜版時代、BT時代、BBS時代。
還記得初次看動畫的時候,那是在2008年的網吧。還是中學生的YY逃避學習壓力,悄悄來到網吧打開優酷,看完了一整季的動畫——《Fate/stay night》。
用后來的話說,那是YY“入宅”的時刻。此后,優酷、土豆、酷6等視頻網站風云再起,乃至于“Acfun、Bilibili“為首的彈幕視頻站出現,再次將YY的追新番習慣牢牢綁定。從2009年起,YY看動畫基本上就全在A站與B站上。
不過,很快時代的齒輪再次轉動起來;巧合的是,這次同樣是《Fate》。B站試圖引進《Fate/zero》,和樂視發生了糾紛。當時的背景是,從2012年跨越到2016年,眾多視頻網站為了生存,被迫展開諸神黃昏版的版權大戰,動漫領域同樣如此。
B站、A站、愛奇藝、優土豆、騰訊、樂視等等網站,幾乎無底線地競逐每個季度的新番動畫版權。B站雖然時不時會錯過一些重量級作品的播放權,用戶卻始終不離不棄。
最開始,正版動畫引進和生態圈的形成讓人鼓舞,但再往后發生的事情則并不是全都那么愉快。動畫版權以網站為邊界多方割據,讓用戶的體驗割裂;而許多動畫漫畫作品從盜版網站下架,宣布正版化后,要么刪減、翻譯錯誤等問題頻出,要么干脆就是遲遲不上線,想看也沒地方看。
習慣于在盜版分享網站上看作品的用戶發現,這些多年來的“樂園”被逐漸被起訴和查封。這段時間,二次元群體頭一次因為資本而產生了分裂。
有些人干脆聲稱,B站不買的作品就不看;另一些人則譏諷他們愛的不是作品,而是網站,罵他們是“B小將”。在這樣的爭論中,當時看動畫已經多年的YY淡漠地表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B站沒有的動畫自己下載不就好了?”
但事情卻遠非YY所說的“那么簡單”。用戶的在線習慣已經養成,就算他自己也是一樣,但問題是,“你不能費盡心思帶我們上了正版的船,卻發現船上也沒什么好看的吧?”“我們支持了正版,網站購買了版權,但是為什么往往看片反而更麻煩了?閹割刪減反而更多了?能選擇的內容反而更少了?”
對B站來說,二次元內容難以放棄,但越來越燙手。二次元用戶,則認為是被B站“背刺”了,讓他們非常惱怒。
再加上近兩年,B站頻頻破圈、稀釋動漫文化,“去二次元”的印象成為一大詬病。“二次元社區”融入主流遭遇巨大阻礙,為此B站承受了外界的巨大壓力。今年四月新番播放延遲,審核播放制度落地,再次為B站二次元領域的持續發展蒙上新的陰影。
B站將往何處去?它能否成為一直能下金蛋的雞?
外界對于B站的期待很矛盾。一方面,功利性地期待B站在視頻領域攻城略地,不斷破圈,為盈利數據的節節攀升而瘋狂;另一方面,又對那個屬于B站的社群故事如癡如醉。
“去二次元”也好,不“去二次元”也罷。卻無人能夠否認,B站最初的財富密碼,全在于二次元社群的魔力之中。
“兩種面孔”
聊起以前的B站,就不能錯過另一位朋友。他擁有一個特殊的身份——B站的早期員工。叫做小C,供職于B站主站產品設計部門的他,直到2020年底才因為個人原因離職。
在小C于2013年加入B站的時候,陳睿尚未任職B站的董事長。他說,“那時候在B站的感覺,真的是很奇妙。”
“奇妙在哪里呢?”
“當時B站簡直不像是一個公司,要說像什么呢,更像是一個愛好者社團吧。比如工作日晚上下班,領導還組隊通宵UNO,第二天中午后才上班啥的。雖然,也就經歷了一兩次吧,哈哈。”小C回憶說。
外界都知道,早期B站是一個用愛發電的地方。但是小C格外懷念那時B站的氣氛。據小C說, 為什么那樣一個社團一樣的小公司能夠在國內的互聯網生態中活下來,完全就是靠“強運”和對二次元的真愛“爆肝”了。
一方面,全員都是鐵桿“二次元”,足夠狂熱的氣氛,讓大家可以為了理想和愛好去做事。另一方面,“9bishi(B站創始人徐逸的B站用戶名)真的是很強運”,小C說,“早期唯一的一位技術大牛,幾乎可以說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放棄了高薪工作,專門來給9bishi做技術合伙人。”
再然后的故事,就是當時還在獵豹的陳睿,通過他同為宅人的同事了解到B站,為之著迷,最終加入了B站。
陳睿在B站用戶眼中的形象從一開始就十分撕裂。對于外界來說,耳熟能詳的是一段他身為二次元、身為“宅”,為了自己的愛好而加入B站的佳話。但對于B站的鐵桿老粉來說,從一開始就有很多人不相信這個人設。
但是,小C卻是屬于相信的那一派。
“我覺得陳睿是真的喜歡二次元。其實剛進B站的時候,陳睿給人一種‘來過退休生活’的感覺。在剛接手B站的時候,他是真打算做個200人左右的小公司安穩度日就完事了。但是誰想到一年后,就變成了300人呢。想起來,我覺得B站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真是屬于無心插柳柳成蔭。”小C津津樂道。
“用愛發電的社團節奏,是什么時候發生變化的呢?”
“那是2015年吧,那時候公司剛搬到浦東的國際航運金融大廈。”外界知道的是,陳睿正式接受B站后,對B站進行了公司化改造。資本、資源經他牽線大量進入,一些外來的管理人員也開始接手公司運營,正是在那時候,新老員工的矛盾和待遇問題爭議也在網絡上頻頻浮現。
“公司氛圍的確漸漸改變了,也都是漸進性的。我覺得陳睿對于原來的員工是比較保護的。我個人比較佩服陳睿,他的思路始終都特別清晰。外界還是黑得有點過分了。”小C解釋。
“那你覺得,B站一直以來想要做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呢?”當億邦動力問到這個問題,小C開始陷入了思考。
一會,他回答說,“發酵出來的用戶氛圍,類似豆瓣。又或者說,某種意義上是一種信仰。經常有人問B站能不能被替代?其實,在B站你會體會到——我發布的內容,只有在B站才能有好的反饋;我想看的小眾內容,只有在B站這里才有。只要B站要塑造出這種共識,能保持住這種共識,B站的魔力就能持續下去。”
“沒有二次元也沒有關系嗎?”億邦動力繼續問。
“B站的用戶,深層本質其實沒太大的變化。那種社區氛圍會潛移默化地隨著B站的發展而發展。二次元只是早期的大品類,但早期的二次元用戶,如今關注的也不可能只是二次元了吧?即使是在所謂的二次元范疇內,比方說十年前《進擊的巨人》為B站帶來巨大的流量,那換到如今,就變成《天官賜福》之類的,輪到國產的動畫了。時代變了,粉絲的群體的變遷擺在那里。”小C回答說。“二次元也變了。”
“宅齡12年”
我本人也是“宅齡12年”的B站老用戶之一。
如果要我舉例B站建站初期,那些被稱為“建站之寶”的視頻,記憶中首先浮現的是東方project改編的手書《Bad apple》、以及《初音未來的消失》、《金坷垃》、《綠光》。
這些當時最火的始祖級鬼畜、Mad類作品,要么屬于用戶“搬運”來的日站同人作品,要么是國人隨后的仿效創作。其共同點是,最初都依托于與日本舶來的ACG內容。最初來自日本的同人作品和同人創作精神,就好比是二次元社群之父,點燃了國內愛好者們的創作之魂。
而B站由用戶自發“搬運”、后來逐漸轉變成正規引進的動畫新番,則為社群提供了創作的基底和養料,成為二次元社群之母。簡單概括,B站早期社群模式用戶搬運外網內容,產生第一批UP主(搬運工);圍繞內容,用戶們展開二次創作,成為畫手、音樂創作者、視頻創作者,再成為新一代UP主;圍繞內容與衍生作品,UP主和用戶之間良性互動,形成B站最初具有魔力的社群氣氛和凝聚力。
B站商業化初期,之所以有能力從二次元挖到第一桶金,正是因為從這批“硬核”的二次元用戶中獲得了手游玩家用戶(比如曾為B站收入支柱之一的FGO),以及一批愿意參與諸如“BWL”之類的線下活動、購買周邊產品的消費群體。
然而,這個模式的弱點在于,過分依賴于內容與粉絲二次創作氛圍的生態鏈條,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整個生態都會受影響。更危險的是,二次創作和商業化、版權化的運作一定程度上存在天然的沖突。
簡單概括B站早期社群模式,億邦制圖
伴隨近年內容審核制度完善和國內版權大環境的收緊,不僅最初哺育了整個二次元社群的動漫新番內容面臨枯竭的危險,早期B站賴以成名的鬼畜、吐槽向內容提供創作土壤的影視內容,也一樣因為版權爭議和近期的反視頻抄襲風潮變成了“燙手山芋”。
二次創作的前景暗淡。假如我們把二次元社群的生態比喻成水系,提供內容的上游枯竭了,中下游自然不能幸免。B站很清楚這一點。
近年來,除了從整體戰略上鼓勵UP主PGC內容之外,B站大量購買上架了諸多經典影視、二次元作品版權和國漫IP。在陷入新番荒的今年四月初,B站引進上架了《奧特曼》系列劇;五一假期又上架了《正義聯盟》,這些舉措的確能一定程度對沖內容不足的危險。
但正如水源地得到了保證,也難免匯聚成廣大的湖泊之后不會被污染。社群“氛圍”的惡化,好似是一汪湖水在游客和污染物逐漸變得惡臭。
“小學生。”B站老用戶多年來用這個詞,代指涌入站內的大量低齡用戶,指責是他們帶來了大量無腦的彈幕和評論,從根本上破壞了B站的討論氛圍。但從用戶年齡結構來說,低齡學生用戶加入是B站擴張后的必然。“到頭來,誰還不是小學生呢?”
二次元用戶的主力軍由學生用戶構成實屬自然。反倒是11年前,最初那批硬核二次元用戶如今已經不再年輕,到了成家帶娃的年紀。與其說是年齡結構導致了環境變化,倒不如說這是B站商業化之后開閘、放水、擴圈后的必然。
“過度諂媚流量,就是其帶來的一種病癥。”一大批擁有甚至超過“12年宅齡”的B站老用戶都憤憤不平。
商業化運作在新番引進上曾經接近成功,如今卻成為破壞觀眾體驗的“眾矢之的”。那么,B站在社群上,是否也會發生一樣的危機?
“臭味相投”
如今的B站,內容與社群是分開的兩個部分;但早期的B站,“內容即社群”。小眾的日本深夜動畫、Galgame、同人作品,最初在B站的擁躉高度重疊。因為大家“臭味相投”,才相聚一堂。
圍繞這些小眾內容形成的狂熱宅文化圈層,不僅造就了B站早期極具凝聚力的社群氛圍,也深刻影響了B站內部的運營方式。
說到底,早期B?站的員工構成和它的用戶群畫像高度一致,因對二次元的熱愛而加盟,他們是真正從用戶中來。
2011年,在這個既沒規矩也沒錢、連自己視頻服務器都買不起的“小破站”里, 后來成為一代經典作品的新番《魔法少女小圓》大結局,引得B站觀眾萬人空巷;在線觀看數量多達6000人,而那超過了整個B站三分之一的在線觀眾數量。
那個時候,每個B站用戶都知道:這6000名觀眾里也包括徐逸,站長也喜歡“圓神”,會發微博,更新狀態就像每一個普通的阿宅一樣,為它感動。換句話說,站長是自己人。
2012年,徐逸忽然宣布,花重金買了視頻服務器,并從日本引進當時的新番《Fate/zero》。當時,囊中羞澀的站長徐逸個人花大錢買番的故事,對于B站用戶來說是一段佳話。他們真心相信,徐逸哪怕沒錢,也要為大家謀福利。“小破站”起初缺錢,但是有良心的人設,也是那個時候立下的。
B站老粉都知道,在B站從用戶自發搬運動畫作品轉向正版引進的過渡時期,曾發生過一個有名的“真當自己大小姐”事件。老動畫搬運工“黎亦喬”和B站運營發生爭論而被處罰,一些用戶則不滿于B站對待勞苦功高的搬運工的處理方式。
徐逸的做法是親自下場和用戶爭論。他人到氣頭上,冒出一句“(黎亦喬)真當自己是大小姐?”成為后來的名言語錄。但如今回顧起來,那時B站從站長到運營與Up主與用戶之間,是近乎“二次元同好”之間的平等關系,而非“企業和用戶”的關系。不然,也不會有此一出。
在黎亦喬事件中,當時也只是一名普通用戶的我,輕易地在網上找到徐逸本人,和他聊了半個小時。這樣不擺架子,純粹“一名二次元和二次元”之間的對話,在之后的B站再也無法再現。
此后的B站,大會員福利問題屢次引發爭議、新番“承包制度”無疾而終,“永遠不加貼片廣告”食言等等,傷害老用戶感情的事件層出不窮,B站也離最初親民的形象越來越遠。
當年二次元多把B站當成自己人,之后心就被傷得越深;為了存活,B站選擇了在商言商。而“B站未來可能會倒閉,但絕不會變質。”當年陳睿這句承諾,總是被老用戶拉出來鞭尸。
二次元“社群”
其實從一開始,重要的就并非“二次元”這個標簽,而在于二次元“社群”。
前不久剛剛回港上市的B站,在上市慶典上敲鑼的“12位UP主”中,和動畫或者說二次元領域直接相關的只有“泛式”與“涼風KAZE”兩人。
在B站2021年拜年紀里,二次元相關節目的占比也基本上逐年降低。
這其實并不奇怪,因為在B站對外的說法中,B站早已朝著做文化、做品牌、構建“Z世代樂園”的方向奔去。二次元的小廟早已容不下B站。
網友對歷年B站拜年祭(紀)
內容分布不完全統計,來源社交網絡
但現實是,二次元手游一向是B站的印鈔機,FGO在2017-2018年前后甚至支撐B站營收的半壁江山。主打二次元相關產品銷售的“會員購”,也是B站寄予厚望的營收板塊。
退一萬步說,如今視頻網站的大玩家之中,誰也不愿意平白無故地舍棄號稱超過兩億規模的二次元群體。
“二次元”人群最初極為小眾,但如今其定義已經大幅度延展。正在興起的國創動漫,以及大量泛ACG內容IP前赴后繼;從當下潮玩熱潮到國風崛起,Z時代的精神需求之中,“二次元”其實無處不在。
所以對于B站來說,不需要也不可能拋棄掉二次元內容。只是他們要講的故事更加高大上——無論是B站COO李旎曾使用的“迪士尼”的說法也好,還是占據全體年輕人心智的“Z時代樂園”也好,抓手都不在于二次元內容本身,而在于圍繞UP主和粉絲構建的新社群生態。
如今的B站來說,如果說可能出現危機,也一定不是出現在“去二次元”的時候,而是在B站社群生態本身出問題的時候。
“二次元社群”,這個幾乎是與B站一起誕生的社群對于B站的命運有著非凡意義。但即使沒有今年初以來新番引進發生的一系列風波,這個涵蓋了B站最早一批核心用戶的社群本身,也正在因為B站環境的惡化而扭曲。
我身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UP主,前不久在B站發布了一個視頻,視頻回憶了十多年前國內的二次元環境是什么樣子。但我意外的是,在點擊不過數萬的視頻之下,卻引來了多達數百位用戶踴躍回復。
“過去的‘二次元’社區環境是多么美好。”——我發現,正因為如今B站的討論環境惡化,視頻里仿佛田園牧歌般的老圈子才格外觸動他們的心弦。那么,他們心中的B站社區“氣氛”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與他們聊了聊,將一些回復摘錄如下。
我想要看動畫的動力很簡單,就是其中那種單純的感情吸引著我。過去在B站,我都沒有什么“制作精良”、“口碑良好”的要求。有什么看什么,那是我最能放下心欣賞動畫的時候。不像現在,我會被各種各樣的交流、討論、風評帶歪,無法靜下心來。
——用戶“字母“
早些時候,用戶互相爭吵也是常見的。但和現在相比起來很明顯的一點是,那時候大家都是直來直去地發言,什么‘哇這個好好看‘,’哇那個好好聽‘。而現在的評論區爛梗橫飛,大家都在拿梗說話。對于那些梗,懂的開心,不懂的是一頭霧水。但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畢竟有梗的回復更容易被點贊上前排,說白了還是熱度流量作祟。
——用戶“東方葉零”
如果你在看動畫的時候,偶爾看到一句兩句神吐槽飄過,會覺得很精髓。比方說在《JOJO》還沒有那么火的時候,在彈幕里能看到一句’木大木大‘(注:《JOJO的奇妙冒險》動畫中的經典臺詞,后一句同),或者是‘wryyyy’之類的梗,會感到一種共鳴。但是現在呢?滿屏都是一樣的口號,全都在那里刷屏,似乎有還是沒有彈幕都無所謂了吧?有時候反而會感覺到尷尬。”“B站以前就一直講彈幕禮儀,但以前雖然也有吵起來的,因為有非常嚴格的進站考核,彈幕至少你能感覺到那是正常人發的。不像現在,從屏幕到評論區都不堪入目。
——用戶“Holin”
B站視頻下的評論截圖
用戶創作赤裸裸地追逐流量,創意大不如前;彈幕和評論互動變得越來越重復爛俗,“復讀”“爛梗”橫行,交流變得空虛,彈幕禮儀形同虛設;用戶年齡層下降,互動質量降低;圈子混亂,經常出事,總在“吃瓜”……
和我聊到這些感受的B站用戶之中,擁有“Lv5”或者“Lv6”的鮮紅ID標識的比例相當高。這個標識代表他們鐵桿老用戶的身份,這些人對于B站社群氣氛的改變,更加敏感并不奇怪。
但這也同時讓我產生了一個疑惑,這些老用戶明明滿腹牢騷,為何還沒有離開B站?
“罵得狠、又離不開”
微博、NGA等社交平臺或BBS的新番動畫討論中常見一個現象——許多用戶罵B站罵得狠,卻又離不開。沒辦法。“看動畫就要在B站看。”
圈子內的共識是,在中國大陸凡是B站沒買沒播的新番,討論度一定上不來。而即使是質量很平庸的作品,只要能夠在B站播出,也能得到不俗的點擊量。
因為在二次元領域,只有B站培養出了將用戶綁定在本站的觀影習慣。B站新番的引進雖然總有各種讓人惱火的問題,但奈何對手更不給力。夠多的版權資源、夠好用的瀏覽和檢索系統、網站系統和APP端體驗都是B站足以仰仗的后盾。
只要你還希望看動畫的時候,有一種“有人陪你”的感覺,那么離開B站,你也沒別的地方可去。
若是不只局限于看動畫的地方,而是定位為一個結合了泛ACG版權內容、UP主創作和深度討論的綜合二次元社群,B站更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可替代。
另一方面,如今B站的用戶畫像早已不限于看動畫的二次元用戶。一位隨B站長大的用戶,即使不看動畫,不聊二次元了,B站也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占據了他的生活。
在B站內部人士的分享中,億邦動力聽到過一個驚人的數字,B站“站齡11年”的用戶,留存率高達67%。
“11年”是個什么概念?意味著如果入站時該用戶是一名大學生,那么現在已經有了三十多歲了。而“67%”,如此高比例的老用戶,不可能單單是被動畫新番吸引才留下的。
作為這67%中的一份子,我審視了自己12年來使用B站的過往。
最開始,我把B站當作動畫和同人作品的網站。然而在我對動畫的熱情淡去之后,它變成了每個季度瀏覽打卡各種新片新作的導航站。
再往后,B站成為我看公開課的地方,看萌寵視頻的地方,乃至種草數碼設備的地方;在對相機和手機最狂熱的時候,我一周能看幾百個相關的評測視頻。
雖然最近依然在追新番,但那已經不再是我唯一的需求,甚至不是主要的理由。我打開B站的理由變得越來越多。
我詢問小C,作為一名老員工,他是怎么看待自己做出來的B站的?
他這樣認為:“最開始的時候,我是以方便自己、滿足自己興趣的想法在做B站的,畢竟是用愛發電,首先自己喜歡愛用,才有動力去做對吧?至于現在,B站我就差不多當作是YouTube一樣用了,畢竟國內沒有YouTube嘛。”
“當作YouTube那樣用,某種程度上說,這算不算是對B站的贊譽?”我反問。
但他沒有給我答案。
(文中受訪者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