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孫逸凡,授權轉載發布。
今天的網友們普遍熱衷于在短視頻平臺上打發時間,隨著創作趨于專業化、特色化,視頻領域的作品也在不斷細分,其中有一類叫“Reaction視頻”的內容形式,正越來越流行。
很多人觀看過這種二次創作類視頻,但未必知道它們的稱呼。其實這兩年,低調發育的Reaction視頻形式已經深入到娛樂內容創作與消費的核心地帶。
例如,在《創造營2021》上,最先引爆熱度、吸引路人粉的或許不是初評級舞臺上表現出來的“世界的參差”,而是導師和學員有趣的Reaction。其中,全程高能的韓佩泉貢獻了諸如“它不是糖果超甜,它是糖果齁咸”等眾多Reaction點評,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優質的Reaction視頻的確可以為節目或劇集引流。不少受眾甚至會在看過正片后,尋找不同視角的Reaction視頻來重溫內容,獲得新鮮的觀看體驗。
不過對于從未關注過Reaction視頻的人來說,這種視頻類型的流行似乎是不可理解的:為什么要錄制自己對某個視頻的反應?為什么要看其他人消費、點評某個視頻的過程?這不是很無聊嗎?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將簡單梳理Reaction視頻的流行,探討Reaction視頻為何會在受眾群體里表現出日益強大的吸引力。
Reaction視頻究竟是什么?
簡單來說,Reaction視頻指的是創作者錄制自己看視頻做出反應的材料,對材料進行剪輯之后產生的視頻。根據熱播綜藝節目、電視劇、動漫等視頻內容創作的Reaction視頻往往能獲得不俗的點擊量。
風靡各視頻平臺的Reaction視頻其實是一種“舶來品”,這種類型的視頻大量充斥在YouTube上,已經成為一種專門的視頻類型,YouTube甚至會出資來鼓勵一些Reaction視頻的創作。
其中,Fine Brothers被認為是Reaction視頻的早期推動者,在YouTube上的FBE頻道擁有超過2000萬的訂閱,頻道里最受歡迎的是React系列,他們會邀請人們來圍繞電影、電視節目、音樂、游戲或社會話題做出討論。
React系列始于2010年10月,起初,Fine Brothers嘗試了《孩子們的反應》(Kids React)這個類型,除了錄下孩子們對相關視頻的真實反應,還設計了相關問題讓孩子們作答。由于童言無忌,孩子們的反應總是能為視頻增添許多趣味性。例如,在一條視頻中,一個名叫Eric的男孩表示“擔任美國總統是僅次于阿拉斯加漁夫的世界上最糟糕的工作”。
YouTube React頻道節目“Kids React to Viral Videos” 圖片來源:YouTube
該系列在YouTube上意外走紅后,推動了Reaction視頻的流行,FBE頻道也衍生出其他系列,包括Teens React、Elders React、Adults React、College Kids React、YouTubers React等,2020年FBE頻道更名為React。
Reaction視頻在國外的流行鼓勵了國內的創作者搬運熱門Reaction視頻到B站進行投稿。于是,大量的海外Reaction視頻出現在B站,其中一部分還被當成了優秀的英語學習材料。
UP主搬運的React視頻。圖片來源:B站
除了搬運分享和節目剪輯外,隨著越來越多Reaction視頻進入國內創作者的視野,它極具題材包容性的形式吸引了各個領域的創作者加入。
例如,“盜月社食遇記”是一個擁有500萬粉絲的知名美食賬號,以制作充滿煙火氣和人情味兒的美食視頻見長。他們的絕大多數視頻都是在紀錄美食,但對“盜月社”在B站發布的視頻按播放量排序后發現,在眾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視頻中,一條名為《電視臺主持人轉業做up主,再回首,羞恥哭了!》的Reaction視頻竟進入了前三。
視頻中“盜月社”的沐上和樹梢一起觀看了自己的陳年“黑歷史”,面對被挖掘出來的“古董視頻”,他們的表情復雜而抽象。而樹梢與前同事的“流星花園”MV更成了視頻中的名場面,非主流的發型、神奇的妝造、造作的表演、獨特的還原度讓“盜月社”社員們笑得難以自持。這期Reaction視頻的播放量達到了576.2萬。
盜月社食遇記 :《電視臺主持人轉業做up主,再回首,羞恥哭了!》
由于Reaction視頻能夠涵蓋多元的題材,視頻網站上制作過該類視頻的創作者幾乎橫跨所有領域。Reaction視頻的素材和主題更是包羅萬象,趣味橫生的“不要笑”挑戰和“心動”挑戰、探索文化差異的外國人Reaction、吐槽或安利綜藝/影視劇的Reaction……各種類型的Reaction視頻已經頻繁活躍在國內的視頻平臺。
為什么Reaction視頻能受到歡迎?
《創造營2021》三公放送后,此前被淘汰的韓佩泉發布他的場外Reaction視頻,截止5月14日,視頻在微博獲得了283萬次播放。這期視頻不僅讓“韓美娟想復活看龔俊”成為熱搜,也順帶著給節目引了流。
韓美娟場外Reaction。圖片來源:微博@創造營2021-韓佩泉
的確,隨著Reaction視頻的火爆,綜藝節目、影視劇試圖借助Reaction視頻的形式做宣發推廣已成慣例,愛奇藝的“隨刻追青計劃”、騰訊視頻的“創造營闖關計劃”征稿大賽、優酷開放《山河令》海外Reaction版權等,都是在鼓勵衍生reaction視頻的創作。
如果說平臺對于Reaction視頻的一部分信心來源于這些內容對觀眾的吸引力,那么再往上追溯,觀眾又為什么會喜歡看這種也有反常規的視頻形式呢?
直觀地傳遞反應者的行為、情感與意識
Reaction視頻在某種程度上等同于聲形兼備的“彈幕”,它和“彈幕”一樣具有即時評論的特性。反應者通過Reaction視頻傳遞自己第一時間的反應與表達,顯露出個人在當下即刻的行為、情感與意識。
而這種宣泄和彈幕相比又更為直觀,因為它是相對完整而真實的,當視覺景象直接呈現在面前時,這種對事物真實性的信服延展到了對事物影像的信服。相比文字,影像能夠更直接而迅速地被人們接受和理解。[1]這使得Reaction視頻能夠提供一種相對真實的在場感,讓受眾對反應者可能發生的反應充滿期待。
隨著Reaction視頻的流行,一些節目官方的內容創作也常用Reaction的形式作為花絮。綜藝節目“德云斗笑社”邀請諸位相聲演員一同觀看自己的綜藝,這類花絮記錄了演員們的真實反應,他們的動作、神態都直觀地呈現在受眾面前,可以消弭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感,為正片增加吸引力和可看性。
【德云社Reaction】看自己的綜藝,上頭!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多重視角解讀素材,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Reaction視頻中往往存在多個空間結構,視頻素材是一層空間,單人或多人的反應主體則會提供更為復雜的空間,將多重敘事視角聚合在一起。敘事視角是敘事者從事敘事活動所采取的方位或角度,它提供了一種“聚焦”,即是視覺與被“看見”、被感知的東西之間的關系。[2]基于這些特性,Reaction視頻拉高了受眾的視角,讓受眾能夠獲得多元化的信息,滿足自身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畫面中的反應主體對Reaction視頻來說尤為重要,視頻的有趣之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反應主體能否為受眾提供更多層次的敘事視角。節目相關人士、某領域專業人士、文化差異較大者及兒童等反應主體在Reaction視頻中頗受歡迎,他們對于視頻素材可能存在與受眾大相徑庭的想法與反應,從而為視頻內容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拓展了受眾的審美體驗。
如“歪果仁研究協會”邀請外國朋友觀看經典小品《鐘點工》(英文版),文化差異不僅讓外國友人的Reaction變得更吸引人,也使得英文版“信達雅”的翻譯趣味橫生。在視頻中,宋丹丹那句經典回答“張惠妹”,最終被翻譯為“Katy Perry”,外國友人天真地發出疑問“她(Katy Perry)來了嗎”,令人捧腹。
歪果仁研究協會“外國人看《鐘點工》英文版,全程笑到打鳴”。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除卻外國人視角的Reaction視頻,還有其他各種多重視角的Reaction同樣具有吸引力。例如,曾在頂級律所工作過的UP主“王一快”和他的朋友在B站上傳了對《令人心動的offer2》的Reaction。
《令人心動的offer2》本身是一檔觀察類節目,節目形式與Reaction視頻有著相似特性。在觀看這期視頻時,受眾會產生“我在觀察觀察類節目被觀察”的神奇“套娃”式觀看體驗。而“王一快”和他朋友的律所從業經歷,使得他們對這檔以律師事務所作為背景的節目進行點評時,極具專業性,同樣豐富了受眾的觀看體驗。
情感共鳴,提供認同感和陪伴感
Reaction視頻中的反應主體和受眾之間對同一情境產生的近似情緒會縮短人們的心理距離,建立起情感紐帶,使得反應主體所做出的各種情緒反應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夠用自己的情緒來調動受眾的情緒,讓受眾與之產生共鳴。
而在這種情緒共鳴中,受眾獲得了認同感和陪伴感,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在滿足互聯網時代的社交需求。Reaction視頻能夠提供情感共振的場域,使彼此之間能夠共享情緒體驗,讓虛擬在場的人們獲得陪伴式的觀看體驗。
例如在賬號“五彩哥哥”看《山河令》系列Reaction視頻中,五位設計師對“名場面”的反應被彈幕戲稱為“世界杯進球了”,他們觀看電視劇時,有著不同的關注點,當不同的反應交織起來,對于屏幕另一端的受眾而言,就像在五個朋友的陪伴下看劇。評論區里常有粉絲感慨,這些Reaction視頻讓自己又刷了一遍劇,感覺“下山無望”。
對于Reaction視頻帶來的情感共鳴還有一種科學性的解釋,USC的神經學家Lisa Aziz-Zadeh提出這也許與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有關,由于鏡像神經元支持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將他人的行為模擬到自己的運動表征上,通過把‘自我’和‘他者’放在同一神經結構上,幫助我們進行社會理解和移情加工。[3]它使我們能夠自動模擬他人的經歷,因此當看到其他人做出表現快樂的反應時,我們可能會感知到他們所體驗的快樂。[4]
Reaction視頻的生態價值與發展限制
視頻平臺的社區生態是決定用戶體驗的重要因素,打造良好的互動環境、豐富的興趣圈層,才能讓受眾沉浸其中,促進其獲得社區歸屬感。Reaction視頻的特性使得它對視頻平臺社區生態“浸入感”的獲得起到了關鍵作用。它能夠為受眾帶來深度的沉浸體驗,虛擬在場的受眾仿佛被裹挾著進入了一個興趣社區里。
一定程度上,Reaction視頻恰好是連接中短視頻與長視頻的橋梁,對優化視頻平臺社區生態起重要作用。Reaction視頻能夠促使相同興趣愛好的受眾聚集,通過多種互動方式建立情感紐帶,引發情感共鳴,從而產生正向傳播,構建良好的社區生態。
以愛奇藝的“隨刻”為例,它試圖通過Reaction視頻等形式的二創連接自有版權的綜藝、影視劇,從原有的長視頻內容上生發出新的興趣內容,再用興趣內容反哺長視頻,將“以長帶短”和“以短帶長”相結合,構建自己的社區生態。[5]旨在讓用戶在長視頻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逐漸習慣在興趣社區中進行相關IP的興趣內容消費。
但與此同時,作為一種相對新興的視頻創作形式,Reaction視頻仍然面臨著一些發展限制,目前主要表現為版權問題和題材同質化。
潛在的隱患:版權問題
依托于視頻原創平臺的Reaction視頻能夠較好地解決版權問題,但對于絕大多數獨立的UGC而言,使用原始視頻素材的合理性一直遭到質疑。Reaction視頻的支持者認為即便使用未經授權的視頻作為素材也無妨,因為Reaction視頻是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向公眾提供的作品中適當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屬于“合理使用”的范疇。[6]
反對者則認為視頻內容暴露在Reaction視頻中,在觀看Reaction視頻后,用戶很可能不會再去觀看原始視頻,這無疑是對原始視頻的分流,何況Reaction視頻也能為其制作者帶來商業利益。
這種紛爭不止存在于Reaction視頻制作者和原始視頻版權方之間,Reaction視頻的制作者之間也存在類似的矛盾。Fine Brothers試圖注冊React商標,開啟“反應世界”計劃,這一舉措被視為對Reaction視頻形式的壟斷,頻道因此損失了超過65000的用戶,迫于壓力,Fine Brothers在后來又宣布撤銷了React商標。[7]
向原始視頻的版權方獲得制作Reaction視頻的許可似乎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但在版權方的審視下,Reaction視頻中對原始素材的創作活力和自由度可能會被大大削減,也許會導致Reaction視頻存在偏向性,變為純粹的營銷工具。版權糾紛困境的解決有賴于版權方對Reaction視頻的態度轉變,同時需要Reaction視頻制作者積極標注原視頻來源,利用剪輯的方式避免使用完整的原視頻素材,使得原視頻仍具有可看性,維護原作權益。
天然的缺陷:題材同質化
人們通過媒介進行交流與評價,一般被認為是需要深思熟慮的,應該盡可能客觀地對作品進行分析與討論。Reaction視頻中創作者對原視頻的反應則是即時的第一反應,甚至這種反應可能是大多數人都會做出的,因此Reaction視頻也被指責為缺乏創造力的產物、“水視頻”的絕佳方式。
創意公司Humour Me的創始人Dhruv Sachdeva認為,90%的Reaction視頻都是糟糕的。[5]由于Reaction視頻天然的特性,其被一些人視為現有熱點內容的附庸,而不是充滿創造力的新內容。
事實上,一些視頻網站上的UGC內容選題的分布占比也顯示出Reaction視頻習慣于追逐流行趨勢的特點。以4、5月份為例,《創造營2021》《青春有你3》《山河令》等作品的Reaction視頻層出不窮,于是也導致了題材的同質化。
特別是由于各條Reaction視頻對于原素材視頻的選用往往也是差不多的,因此題材一旦同質化,內容的重復度就會比其他類型的視頻更高。
在Reaction視頻里,反應主體風趣的談吐、夸張的表情、獨到的點評都是加分項,但部分Reaction視頻中過于浮夸、充滿表演痕跡的反應則常常受人詬病。要想在眾多Reaction視頻中脫穎而出,不僅需要反應主體具備獨特的個人風格,更需要發掘更多主題,規避版權風險,做到言之有物,能不斷拓寬受眾的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