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mac比較
我所查找到的 iMac 5K 的屏幕對比度是 1200:1 ,一部分測評機構的測量結果是 900:1 或 1000:1 , 總之蘋果官網沒有說明具體對比度為多少。 順便說一句,普通 LCD 屏幕對比度都在 1000:1 左右,10000:1 的顯示器理論上不存在。能做到 10000:1 的要么是投影儀,要么是 OLED 顯示器。
2. imac比較卡換固態硬盤
不差錢的話就換 macOS和win不一樣,普通硬盤也很流暢 我沒有換,是覺得1T固態太貴,買小容量吧,不夠用,所以還是算了
3. imac機型比較
Macbook Pro
15.4寸Macbook Pro,標配,463
15.4寸Macbook Pro,高配,464
2006-04月
Macbook Pro
17寸Macbook Pro,092
2006-05月
Macbook Pro
15.4寸Macbook Pro,標配,600
15.4寸Macbook Pro,高配,601
2006-10月
Macbook Pro
15.4寸Macbook Pro,標配,609
15.4寸Macbook Pro,高配,610
17寸Macbook Pro,611
2007-06月
Macbook Pro
15.4寸Macbook Pro,標配,895
15.4寸Macbook Pro,高配,896
17寸Macbook Pro,897
2008-01月
Macbook Air
13.3寸Macbook Air,003
2008-02月
Macbook Pro
15.4寸Macbook Pro,標配,133
15.4寸Macbook Pro,高配,134
17寸Macbook Pro,166
2008-10月
15.4寸Macbook Pro,標配,740
15.4寸Macbook Pro,高配,741
17寸Macbook Pro,766
2009-01月
Macbook Pro
17寸Macbook Pro,604
2009-03月
Macbook Pro
15.4寸Macbook Pro,026
2009-06月
Macbook Macbook Air
13.3寸Macbook Air,標配,233
13.3寸Macbook Air,高配,234
Macbook Pro
13.3寸Macbook Pro,標配,990
13.3寸Macbook Pro,高配,991
15.4寸Macbook Pro,低配,118
15.4寸Macbook Pro,中配,985
15.4寸Macbook Pro,高配,986
17寸Macbook Pro,226
4. iMac好嗎
值得。
首先,這一代搭載 M1 的 Mac mini 是目前最便宜的 Mac 設備,如果以前沒有用過蘋果電腦,那么作為蘋果電腦生態的入門體驗,再合適不過了。macOS 以其純凈流暢的使用體驗,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無論是做程序開發、剪視頻、處理圖像還是日常辦公,都是極好的。
其次,這一代 Mac mini 搭載了蘋果自研的 M1 芯片。這是蘋果首次把自研的 ARM 架構芯片應用在 Mac 身上,必將開啟桌面計算的新紀元。該芯片為臺積電 5nm 制程,集成了 160 億個晶體管,具備 8 個 CPU 核心、8 個 GPU 核心和 16 個神經網絡處理核心。
5. iMac對比
mac系列包括筆記本和臺式、筆記本包括pro air pro中包括普通的版本,和retina版臺式包括一體成型的imac 和機箱mac mini,mac pro air輕薄 便攜 性價比較低 比較適合商務辦公pro硬件配置要比air好的多,而且有提供retina顯示屏版本,更專業,性價比高些。(說實話比起其他品牌也是一點性價比都沒有)值得一提的是,retina版本一體成型,比普通版本更輕薄。
6. imac尺寸對比
最大為27寸。iMac是一款蘋果電腦生產,針對消費者和教育市場的一體化蘋果Macintosh電腦系列。iMac的特點是它的設計。早在1998年蘋果總裁斯蒂夫·喬布斯就將"whatsnotacomputer"(不是電腦的電腦)概念應用于設計iMac的過程。結果造就了軟糖--iMacG3,臺燈--iMacG4和像框--iMacG5。由于iMac在設計上的獨特之處和出眾的易用性,它幾乎連年獲獎。
7. 歷代imac 對比評測
1、羅伯特·沃波爾(Robert Walpole)
1721年4月4日—1742年2月11日 輝格黨
2、斯潘塞·康普敦(Spencer Compton)
1742年2月16日—1743年7月2日 輝格黨
3、亨利·佩爾漢姆(Henry Pelham)
1743年8月27日—1754年3月7日 輝格黨
4、托馬斯·佩勒姆-霍利斯
(Thomas Pelham-Holles)
1754年3月16日—1756年11月16日 輝格黨
5、威廉·卡文迪許(William Cavendish)
1756年11月16日—1757年6月25日 輝格黨
6、托馬斯·佩勒姆-霍利斯
(Thomas Pelham-Holles)
1757年7月2日—1762年5月26日 輝格黨
7、約翰·斯圖爾特(John Stuart)
1762年5月26日—1763年4月16日 托利黨
8、喬治·格倫維爾(George Grenville)
1763年4月16日—1765年7月13日 輝格黨
9、查爾斯·沃森-文特沃斯
(Charles Watson-Wentworth)
1765年7月13日—1766年7月30日 輝格黨
10、老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Elder’)
1766年7月30日—1768年10月14日 輝格黨
11、奧古斯都·亨利·菲茨羅伊
(Augustus Henry FitzRoy)
1768年10月14日—1770年1月28日 輝格黨
12、腓特烈·諾斯(Frederick North)
1770年1月28日—1782年3月22日 托利黨
13、查爾斯·沃森-文特沃斯
(Charles Watson-Wentworth)
1782年3月27日—1782年7月1日 輝格黨
14、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1782年7月4日—1783年4月2日 輝格黨
15、威廉·亨利·卡文迪許-本廷克
(William Cavendish-Bentinck)
1783年4月2日—1783年12月19日
托利黨/??怂?諾斯聯合內閣
16、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783年12月19日—1801年3月14日 托利黨
17、亨利·阿丁頓(Henry Addington)
1801年3月17日—1804年5月10日 托利黨
18、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804年5月10日—1806年1月23日 托利黨
19、威廉·溫德姆·格倫維爾
(William Wyndham Grenville)
1806年2月11日—1807年3月31日
輝格黨/賢能人士聯合內閣
20、威廉·亨利·卡文迪許-本廷克
(William Cavendish-Bentinck)
1807年3月31日—1809年10月4日 托利黨
21、斯潘塞·帕西瓦爾(Spencer Perceval)
1809年10月4日—1812年5月11日 托利黨
22、羅伯特·班克斯·詹金遜
(Robert Banks Jenkinson)
1812年6月9日—1827年4月10日 托利黨
23、喬治·坎寧(George Canning)
1827年4月10日—1827年8月8日 托利黨
24、弗雷德里克·約翰·羅賓遜
(Frederick John Robinson)
1827年8月31日—1828年1月22日 托利黨
25、亞瑟·韋爾斯利(Arthur Wellesley)
1828年1月22日—1830年11月22日 托利黨
26、查爾斯·格雷(Charles Grey)
1830年11月22日—1834年7月16日 輝格黨
27、威廉·蘭姆(William Lamb)
1834年7月16日—1834年11月17日 輝格黨
28、亞瑟·韋爾斯利(Arthur Wellesley)
1834年11月17日—1834年12月9日 保守黨
29、羅伯特·皮爾(Robert Peel)
1834年12月10日—1835年4月18日 保守黨
30、威廉·蘭姆(William Lamb)
1835年4月18日—1841年8月30日 輝格黨
31、羅伯特·皮爾(Robert Peel)
1841年8月30日—1846年6月30日 保守黨
32、約翰·羅素(John Russell)
1846年6月30日—1852年2月23日 輝格黨
33、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
(Edward George Geoffrey Smith-Stanley)
1852年2月23日—1852年12月19日 保守黨
34、喬治·漢密爾頓·戈登
(George Hamilton-Gordon)
1852年12月19日—1855年2月6日
皮爾派保守黨/聯合內閣
35、亨利·約翰·坦普爾(Henry John Temple)1855年2月6日—1858年2月20日 輝格黨
36、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
(Edward George Geoffrey Smith-Stanley)
1858年2月20日—1859年6月12日 保守黨
37、亨利·約翰·坦普爾(Henry John Temple)1859年6月12日—1865年10月18日 自由黨
38、約翰·羅素(John Russell)
1865年10月29日—1866年6月28日 自由黨
39、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
(Edward George Geoffrey Smith-Stanley)
1866年6月28日—1868年2月27日 保守黨
40、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1868年2月27日—1868年12月3日 保守黨
41、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William Ewart Gladstone)
1868年12月3日—1874年2月20日 自由黨
42、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1874年2月20日—1880年4月23日 保守黨
43、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William Ewart Gladstone)
1880年4月23日—1885年6月23日 自由黨
44、E·A·羅伯特·塞西爾
(Robert Arthur Talbot Gascoyne-Cecil)
1885年6月23日—1886年2月1日 保守黨
45、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William Ewart Gladstone)
1886年2月1日—1886年7月25日 自由黨
46、E·A·羅伯特·塞西爾
(Robert Arthur Talbot Gascoyne-Cecil)
1886年8月3日—1892年8月15日 保守黨
47、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William Ewart Gladstone)
1892年8月15日—1894年3月5日 自由黨
48、阿奇博爾德·普里姆羅斯
(Archibald Philip Primrose)
1894年3月5日—1895年6月25日 自由黨
49、E·A·羅伯特·塞西爾
(Robert Arthur Talbot Gascoyne-Cecil)
1895年6月25日—1902年7月12日 保守黨
50、亞瑟·貝爾福(Arthur James Balfour)
1902年7月12日—1905年12月5日 保守黨
51、亨利·坎貝爾·班納曼
(Henry Campbell-Bannerman)
1905年12月5日—1908年4月7日 自由黨
52、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Herbert Henry Asquith)
1908年4月7日—1916年12月7日 自由黨
53、戴維·勞合·喬治(David Lloyd George)
1916年12月7日—1922年10月23日 自由黨
54、安德魯·伯納爾·勞(Andrew Bonar Law)
1922年10月23日—1923年5月22日 保守黨
55、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
1923年5月22日—1924年1月22日 保守黨
56、拉姆齊·麥克唐納
(James Ramsay MacDonald)
1924年1月22日—1924年11月4日 工黨
57、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
1924年11月4日—1929年6月5日 保守黨
58、拉姆齊·麥克唐納
(James Ramsay MacDonald)
1929年6月5日—1935年6月7日 工黨/國家工黨
59、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
1935年6月7日—1937年5月28日 保守黨
60、阿瑟·尼維爾·張伯倫
(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
1937年5月28日—1940年5月10日 保守黨
61、溫斯頓·丘吉爾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
1940年5月10日—1945年7月26日
保守黨/聯合內閣
62、克萊門特·艾德禮
(Clement Richard Attlee)
1945年7月26日—1951年10月26日 工黨
63、溫斯頓·丘吉爾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
1951年10月26日—1955年4月6日 保守黨
64、安東尼·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
1955年4月6日—1957年1月10日 保守黨
65、哈羅德·麥克米倫
(Maurice Harold Macmillan)
1957年1月10日—1963年10月19日 保守黨
66、亞歷克·道格拉斯-霍姆
(Alexander Frederick Douglas-Home)
1963年10月19日—1964年10月16日 保守黨
67、哈羅德·威爾遜(James Harold Wilson)
1964年10月16日—1970年6月19日 工黨
68、愛德華·希思
(Edward Richard George Heath)
1970年6月19日—1974年3月4日 保守黨
69、哈羅德·威爾遜(James Harold Wilson)
1974年3月4日—1976年4月5日 工黨
70、詹姆斯·卡拉漢
(Leonard James Callaghan)
1976年4月5日—1979年5月4日 工黨
71、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1979年5月4日—1990年11月28日 保守黨
72、約翰·梅杰(John Major)
1990年11月28日—1997年5月2日 保守黨
73、安東尼·查爾斯·林頓·布萊爾
(Anthony Charles Lynton Blair)
1997年5月2日—2007年6月27日 工黨
74、戈登·布朗(James Gordon Brown)
2007年6月27日—2010年5月11日 工黨
75、戴維·威廉·唐納德·卡梅倫
(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
2010年5月11日—2016年7月13日
保守黨/聯合內閣
76、特雷莎·梅(Theresa Mary May)
2016年7月13日—2019年7月24日
保守黨/聯合內閣
77、鮑里斯·約翰遜
(Alexander Boris de Pfeffel Johnson)
2019年7月24日
8. imac imac pro 對比
通俗的說,iMac就是一體機,主機是嵌入到顯示屏的背后去的,用的也是筆記本平臺主板、CPU、內存和硬盤。 而Mac Pro是高級圖形工作站,采用是標準的臺式機平臺的主板、CPU和內存,主機和顯示器和分體結構的。
9. imac優勢
Mac os系統六大優點,讓你深入了解一下蘋果電腦的mac OS系統。1、高分辨率屏幕的優化
用高分辨率屏幕打開Mac OS 比打開Windows看著好看。從字體到動畫過度到色彩調教,Mac OS全方位領先Windows。
2、超贊的觸摸板手勢和屏幕四角Hot Corners
觸摸板手勢用慣了之后會逐漸覺得真的挺好用的。尤其是屏幕四個角,Win也可以借助第三方軟件實現,但是并非原生,用上去最會有些bug。
3、程序塢
相比Windows的有點在于,程序塢可以固定某個文件夾,而且點擊后直接呈現出這個文件夾的內容。比Windows上要方便直觀很多。Windows要手動設置,而且弄好后還挺難看的。4、桌面文件分類整理
在桌面上右鍵,“使用疊放”自動把同類型文件放到一起,而且點擊疊放好的同類文件會很有秩序的展開里面文件,等使用者找到自己想打開的文件后,再重新疊好。對于那些喜歡歡在桌面堆放亂七八糟的文件的人來說非常不錯!
5、非常不錯的一些軟件了
比如safari和系統高度集成,books和iina這類軟件的UI設計,不用像windows那樣軟件打開后總要帶一個狀態欄看上去很難看。Downie用來下載視頻是真的舒服,YouTube和B站通吃,傻瓜到網址一拖就能下載,自定義能力很強,可惜Windows下沒有類似軟件。
6、Mac os 的全屏模式
Mac下沒有Windows意義下的“最大化”,Mac下文件是直接“全屏化”,然后給這個全屏化的軟件分一個“分桌面”。沒有全屏化的軟件都集中在第一個常用的桌面里,全屏化的軟件要一個屏幕一個屏幕切換過去。習慣之后居然覺得挺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