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數字資源難共享、政企合作不到位是數字交通建設的通病。以杭州濱江區為例,交通數字化改革關系到政府、企業、學校、醫院等多個主體,僅依靠政府、交管部門管理,收效甚微。如何打破合作壁壘,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協調與協同?千方科技在杭州濱江交通綜合治理項目建設中給出了新解。
秉承全域交通數字化治理專家思維,千方科技遵循“政府牽頭、交警主力、部門聯動、企業支撐”的原則,凝聚多方力量,協同聯動,綜合施策,在“治堵”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園區核心道路延誤指數預計下降5%,全可變潮汐單行車道通行能力提升20%,公交分擔率提升5%。
多維破界 凝聚多方力量協同共治
道路交通問題是“人、車、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解決問題僅依靠交通管理手段遠遠不夠,需打破合作壁壘,協同政府、企業、社會等相關責任主體共管共治。
政府部門高效協同
在濱江項目中,政府部門邊界先被破除。千方科技協同交管與區住建委、城管、街道等各部門聯合治堵,重點對濱江龍湖天街、省兒童醫院、互聯網產業園、奧體實驗小學和江陵路地鐵站五大“出行難”熱點區域開展綜合治理。
政府企業長效聯動
其次是打破政企邊界。以往政府更注重對公共區域道路等外部交通組織的治理,而對于諸如醫院和園區等內部交通組織的問題關注度較低,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擁堵問題。在濱江項目中,千方科技聯合政府部門與企業建立聯動機制,政府部門主動到相關企業或主體單位就交通治理進行深入交流,充分聽取企業意見,進而制定個性化治理解決方案,實現共管共治。
以產業園為例,企業通過將內部道路出入口道閘退入園區,網約車開進園區,利用園區內環島、廣場等空地作為緩存區域等措施增加出入口的蓄車容量,充分釋放主道路空間,并優化出入口節點的指引標識與交通流線,改變潮汐雙向控制,從而均衡路網交通壓力,提升整體交通通行效率。據數據顯示,治理后互聯網產業園高峰擁堵指數下降11%,事故警情數下降32%。
內外部邊界重構
第三個,打破內外邊界。在濱江項目中,除了跨部門的協同共治,千方科技還推動了跨區域、跨層級的深度協同。比如內部保安跨出邊界,走出一步協助交警做好路面交通指引,尤其是內部出入口位置的協同。在浙二濱江院區,通過打破區域邊界,充分挖掘周邊寫字樓和酒店空閑車位,利用經濟杠桿,實現5處1380個停車位實時共享,解決“停車難”問題。
專家智慧 持續賦能交通綜合治理
破界困局存在已久,此次千方科技在濱江項目中的成功,依賴于其在多個出行領域的長期項目經驗和服務積淀,以此為基礎,千方科技在項目實施前綜合規劃,并保證足夠的本地化組織支撐,從而確保了項目的順利落地實施。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項目實施前,千方科技重視對項目的綜合規劃,聯合其他主體編制了《濱江全域智慧交通綜合治理兩年行動計劃(2020-2021)》,用規劃文件來指導整個綜合治理工作,組成工作專班,打通各部門工作流程。
全域交通綜合治理解決方案的精細化設計,離不開本地化組織的支撐。在項目建設前期,千方科技在杭州成立了本地化機構,團隊包括設計團隊、軟件研發團隊和工程交付團隊等,近20人花費約一年的時間開展設計調研,保證了項目前期對交通擁堵癥結的全知曉,針對性提出治理策略,最終保證項目順利落地。
杭州濱江交通綜合治理項目的成功實踐,進一步提升和驗證了千方科技在綜合調度、綜合規劃、設計方面的核心能力。凝聚政府、市場以及社會的強大合力,這一成功經驗將對其他區域交通數字化改革發展、創新建設有著重要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