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與中國網絡文學共同成長的網文閱讀平臺,閱文-起點中文網近日迎來19周歲的生日。對此,知名演員胡歌不僅為起點“回響”宣傳片配音,還在個人微博發聲稱,“曾經閱讀過的文字,無聲地陪伴著我們,也回響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那句刻在你心底的、給過你力量的文字,來自哪部作品哪個角色”,引發眾多關注。
閱文培育和誕生了包括貓膩、唐家三少、愛潛水的烏賊、孑與2等在內的900萬作家和創作者,涌現了《慶余年》《斗羅大陸》《瑯琊榜》《詭秘之主》等一系列爆款作品和經典IP。85后劉明(化名),是資深網絡小說迷,至今已經有17年的網文閱讀經歷。“我看的第一部網絡小說,是唐家三少的《光之子》,這本書打開了對我玄幻和魔法世界的認識。”
在劉明看來,早期的網文作品,玄幻、仙俠、修真類占據主流,內容充滿了無窮無盡的想象,波瀾壯闊的冒險,突顯主角不屈的斗志和對命運的抗爭。“比如大家公認的早期奇幻小說神作、煙雨江南的《褻瀆》,就傳達了凡人也有自己的堅持和反抗,哪怕與眾神為敵也絕不屈服的精神。”現在,他更喜歡科幻類的小說,“這兩年比較喜歡硬科幻類小說,像天瑞說符的《死在火星上》等。”
90后網文讀者李浩(化名)是盜墓文的忠實粉絲。2006年,正讀高中的他,被天下霸唱連載的《鬼吹燈》吸引。“那個時候只要下課,班里男生總會聚到一塊兒看小說,也會討論劇情,還經常幻想自己就是胡八一,幻想自己也能去哪個地方冒險,非常過癮。”李浩回憶道,“前幾年《鬼吹燈》被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劇,我都追了一遍,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但又好像回到了當年那種熱血追書的年代,說實話,有點懷念。”另一篇盜墓文,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也吸引了大量新讀者對網絡文學的關注。
與這兩部盜墓作品同時期爆火的網文,還有海晏的架空歷史小說《瑯琊榜》,直到現在仍被奉為經典。之后,都市、網游、科幻等多類型題材作品也相繼涌現。在網文發展的過程中,不少書粉也因為熱愛,最終走上了網文創作的道路。比如來自四川的著名網絡作家愛潛水的烏賊,閱讀網文就曾是他打發時間的最佳方式,從東方的武俠、修真,到西方的魔法、奇幻,以及歷史方面等各類小說,他都喜歡看。“有時候看到一些地方不太滿意,就會想如果是我自己寫會怎么樣,我來寫該怎么寫。”
2011年,帶著“想表達”和“賺點零花錢”的初衷,愛潛水的烏賊開啟了《滅運圖錄》的更新,之后的《奧術神座》、《一世之尊》、《武道宗師》、《詭秘之主》等,他創作的每一本書,都有著自己的強烈風格,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點。“我的很多靈感都是以前慢慢積累起來的。我寫這個東西,就會聯想到一些另外的故事橋段,一點點積累,自然而然就會有一個大體的故事出現了。然后再去查證資料、構思。”
如今的網絡文學,已形成都市、歷史、游戲等二十余個大類型,二百余種小分類,輕小說、二次元等題材類型,也在Z世代創作者和消費者的主導下崛起。宏大敘事和幽默吐槽共存,現實流與幻想流、都市風與歷史風、次元系與生活系兼容,種種題材和領域不斷“破圈”。 而隨著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加入到了網文創作隊伍中,不同身份、職業的創作者以各自的視角記錄和講述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大量都市文、行業題材優秀作品涌現,如《相聲大師》《投行之路》《朝陽警事》《復興之路》《大國重工》等,反映了網絡文學逐漸精品化、走向主流的趨勢。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閱文和起點中文網從內容、創作者、讀者、運營機制等多層面出發,打造多方共贏的平臺生態,整合資源不斷為文化產業孵化更多精品化、專業化、年輕化的優質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