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歐(即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校友會廣州分會走進樹根互聯,來自制造、化工、金融、服裝、醫藥、生物等數十個行業的43家企業,超過60位代表到訪,圍繞未來制造業轉變范式,以及企業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經驗,進行頂層對話,共同探討數字化轉型的“萬能公式”。
01 以“智”話智,頂級大腦的相遇
在2020年英國《金融時報》全球EMBA百強榜單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榮居第二,排名創歷史新高,憑借與時偕行的管理教育,緊跟商業發展趨勢,持續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中國管理智慧。中歐校友會廣州分會則集聚了大灣區商業精英力量,致力通過高效溝通交流、資源深度整合,與中國經濟、中歐、優秀校友企業共同成長。
樹根互聯作為中歐校友企業,同時也是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先行者,是連續兩年、唯一入選Garter IIoT魔力象限的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通過積極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向世界輸出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中國方案。此次到訪,以深入企業內部獲得前沿知識,不僅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讓管理知識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理念高度契合,更是同為企業管理和轉型智腦之間,一輪關于智能化、數字化轉型范式探索的深層次對話。
02 哨聲響起,下半場如何領跑
中國互聯網經歷了高歌猛進的發展,已經進入下半場階段,作為新型業態和應用模式,工業互聯網力求綜合運用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型技術,解決企業、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堵點、難點,為實體經濟新產能、新業態注入智慧大腦。關于上下半場的變化,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表示,互聯網上下半場要素一致,但無論是連接力量的網絡化、數據力量的數字化,還是算法力量的智能化都將面臨巨變。制造業轉型的本質將是以新的連接、新的數據源、低成本打通新技術和制造企業的鴻溝,讓更多企業以更低成本導入新一代數字化技術,完成企業數字化的“輕盈”轉身。
如何在變化中轉身搶跑,將對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共性技術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樹根互聯進而有為,其根云(ROOTCLOUD)平臺,專注工業操作系統的打造,已沉淀了三大通用的核心能力,即“多種類工業設備的大規模連接能力、多源工業大數據和AI的分析能力、多樣化工業應用的開發和協同能力”。基于這些共性技術能力,樹根互聯在幫助企業用戶實現業務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控的同時,還能為企業提供從智能研發、智能制造、智能銷售、智能服務,到產業金融、模式創新的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新基座”服務。
樹根互聯在支撐國內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不僅幫助企業完成了內部的各價值鏈環節的數字化轉型,建立起差異化競爭優勢,更依托“新基座”,打造了適合企業業務發展的數字化轉型平臺,持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不斷賦能新應用落地。
03 從企業到產業,錨定轉型新范式
交流中,現場各個行業的中歐校友企業代表,結合自身實踐和業務需要,對推進數字化布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校友交流
關于產線產能、設備健康管理、平臺數據安全性、跨行業賦能創新模式以及產業鏈轉型過程中存在的疑問,也得到一一解答。樹根互聯以雙跨平臺為底層共性技術平臺,以P2P2B(即Platform to Partner to Business )模式,攜手行業龍頭企業、地方政府、解決方案供應商,整合優勢行業經驗和應用場景打造了20余個行業云平臺,包括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平臺,實現了各行業更廣泛賦能,對產業鏈進行全局優化的同時,也將工業互聯網普惠價值落到了實處。樹根互聯聯合縫紉機龍頭企業打造的”智慧縫紉平臺”,引起了到場嘉賓的廣泛關注。通過對產業鏈上的下游上萬家的分銷商和十幾萬家的服裝企業賦能,幫助中國制衣產業鏈升級轉型。基于此,經銷商對下游終端企業的服務效率提升10%,降低備件庫存和維修成本40%。頗具廣東特色的全球定制家居產業鏈平臺,也因為在媒體上的頻繁“出圈”,引發了現場熱議。
這場匯聚頂級企業管理智慧與數字化經驗的頂層對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校友的管理理論在新的產業熱潮中迸發出了新的活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產業數字化的發展路徑也在思想交鋒中愈發清晰。樹根互聯將繼續專注打磨工業操作系統,夯實數字化轉型“新基座”,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同時攜手龍頭企業、產業鏈運營商,構建轉型新范式。未來,樹根互聯還將依托“燈塔數智行”等形式,打造數字化實戰營,構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共享、共學”交流平臺,與更多工業企業共創數字化轉型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