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營銷大戶”——BOSS直聘邁出了上市的第一步。
今天凌晨,BOSS直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擬于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BOSS直聘一直以“洗腦廣告”的公眾印象為人所熟知。在2018年的世界杯上,BOSS直聘投放了大量廣告。"找工作!上BOS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談!升職!加薪!找工作!上boss直聘!",也因此與某乎、某蜂窩一同被網友稱為“世界杯三傻”。
觀察三家公司在2018年的共同點,不難發現,選擇較為出位策略的公司,往往是成長型的互聯網公司。在那一年的世界杯中場,投放廣告的還有貝殼找房與拼多多。如今貝殼找房市值近600億美元,拼多多市值1600億美元。
事實上,世界杯之后,BOSS直聘的廣告策略也逐漸回歸主流,例如聘請劉濤、沈騰這樣更有國民度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不再追求“洗腦廣告”,選擇回歸公眾的BOSS直聘,能不能維持增長?最新發布的這份招股書給出了答案。
從最新的招股書數據上看,不再選擇“洗腦廣告”策略的BOSS直聘,增長情況還不錯。
BOSS直聘2020年與2021年市場與營銷費用分別為9.16億美元,13.47億美元,分別占總收入的91.8%、69.3%,下降22.5個百分點。其中廣告費用非標為5.39億元,8.12億元。這意味著,雖然表面上BOSS直聘在廣告上花了更多的錢,但在收入上的回報變高了。
2020年,BOSS直聘實現營收19.4億元,較2019年的9.98億元同比增長94.7%。這意味著,在2019年,每1元廣告支出平均帶來1.85元收入;但是到了2020年,每1元廣告支出平均帶來的收入變成了2.39元,上漲30%。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從0月活到1150萬月活,BOSS直聘用了6年。但是從1150萬月活到1980萬月活,BOSS直聘只用了1年。這一年,正是BOSS直聘不再選擇洗腦廣告,轉向公眾的一年。而到了2021年,僅僅一個季度,BOSS直聘月活就完成了與2014年-2019年相當的絕對值增長量。
能夠完成這樣的增長,僅僅考慮營銷策略是不全面的。
據招股書介紹,技術能力是BOSS直聘的核心。智能匹配系統的升級迭代,可提供更精準的匹配結果;篩查與監測系統的運行認證,將持續檢查與驗證企業端職位的真實性。
截至2020年底,BOSS直聘擁有902名研究及開發人員組成的團隊,負責包括智能匹配與風控在內的產研職能,占總員工數的26.6%。BOSS直聘2019年、2020年研發支出分別為3.256億元、5.134億元,同比上漲57.7%;分別占收入的32.6%、26.4%。
這意味著,BOSS直聘現在每年的研發投入,正在趕上營銷投入。
這種在技術上的創新,顯然比廣告大戰香了太多。由于在技術與產品上的投入,用戶的體驗與效率提升,自然會形成口碑傳播,并且來了還想來。
招股書稱,BOSS直聘服務630萬家認證企業,既有《財富》中國500強的所有公司,也包括82.6%的中小企業。對比另一組數據,行業另一家以銷售見長的公司,過去三年服務的用戶數分別是48萬家,42萬家和36萬家,每年穩定減少。
根據招股書,這次上市募集到的資金,BOSS直聘主要會用于加大在求職招聘科技基礎設施與研究上的投入,升級人工智能等有關招聘服務的技術能力。
或多或少也證明,BOSS直聘終于想通了:相比大規模投入廣告,大規模投入技術與產品,無疑是更加良性健康的增長引擎。
多年以前,曾經有人爭論“洗腦廣告”到底好不好,但或許更重要的問題是,廣告背后的產品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