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差評
不知道大家平常出去吃飯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到了餐廳準備點餐,被服務員說掃碼點餐,結果掃碼之后卻要關注公眾號。。。
不過差評君這兩天看新聞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
是的,終于有人對掃碼點餐這件事出擊了!謝謝你,深圳市消委會!
不過說到這事,差評君就正好來借這個機會給大家講講關于掃碼點餐的這點事兒。
首先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事實,那就是我們每天要關注的公眾號確實越來越多了。
但很多公眾號其實并不是我們自愿關注的,基本上都是點菜的時候掃碼強制關注的。
包括差評君在內的許多人,也對動不動就掃碼感到很厭煩,可是你不掃碼就沒法點菜啊。。。
于是你去一家餐館就要關注一個公眾號,去十家不同的館子就多了十個公眾號。
雖說有些是服務號,一周只能發一條消息,但很多服務號都習慣在周周四或者五推送,于是差評君每周五起床的時候都會發現多了十幾個小紅點。。。
差評君也天天跟微信打交道,知道大家想多幾個粉絲,掃碼關注才能點餐我也認了。
但是我真的不得不吐槽幾句,有些公眾號的引導步驟,實在是多得離譜。。。
比如說你去一家店里吃飯,一般情況下只要掃碼 - 點菜 - 下單就好了。
然而許多餐廳的步驟卻是掃碼 - 關注公眾號 - 點擊點菜選項 - 點菜 - 下單,結算可能還要等服務員掃碼或者去前臺才行,明明三步就能搞定的事情,硬是來到了六步。
而之所以商家們都開始這么干,主要是為了讓顧客關注公眾號,具體的原因上面也提到了,無非就是多幾個粉絲,漲漲關注和閱讀量,以后也能多推送點優惠,吸引一波顧客。
你永遠不知道
你有多少微信好友關注了南京大牌檔 ▼
但很多商家現在已經本末倒置了,因為消費者掃碼不是為了關注你的公眾號,只是想要點個菜而已啊。。。
但關注只是第一步,有些號還會自動給你開通會員。
看著好像還不錯,然而這在商家那邊是另一種說法。
因為開了會員之后,你就有可能愿意去進行消費或者閱讀公眾號,這樣可以提高用戶所謂的忠誠度。
編輯部同事高貴的涮羊肉 VIP 會員卡 ▼
除了忠誠度,在關注了商家的公眾號之后,商家就會不定時給你發放一些優惠券,或者推送一些新品之類的文章。
粉絲多了,到店消費的次數和文章的的閱讀量自然就上去了。
所以咱們看著是麻煩,但是對于商家來說,關注的人越多,自己賺的錢就越多。
差評君順便在這里給大家講一個叫做轉化率或者留存率的東西,比如說 100 個人里面有 50 個人關注了公眾號,這樣轉化率就是 50%。
而對于餐廳來說,由于點餐就必須掃碼關注,所以理論上講轉化率是 100% 。。。
差評君作為一個寫公眾號多年的老狗,看到這個驚人的 100% 轉化率之后,羨慕的頭都快掉了。。。
可是這粉絲數量是上去了,但你問問消費者樂意嗎?反正差評君是一點都不想關注商家的公眾號。
而且咱們再退一步講,關注公眾號是為了點餐,可是你這點餐也不咋方便啊。。。
什么菜單加載不出來,一桌人同時點菜有延遲,重復下單,菜單邏輯混亂等等,你說這方便了個寂寞。。。
等就完事兒了 ▼
而且差評君去網上查找了相關的新聞,發現最擔心的情況之一還是出現了,那就是老年人去飯店沒辦法點菜。
那老年人不能用智能手機點菜,叫個服務員來不行嗎?
不行,因為現在一些餐廳壓根連紙質的菜單都沒有了。。。
這就相當于讓老人無餐可點,想想也挺可笑的。
還有更過分的,有些公眾號甚至會申請各種權限,什么定位啊通訊錄啊啥的,你說你一個菜單要權限干什么。。。
合著商家是省了人力財力,結果把這些事全扔給消費者去強迫接受,甚至有泄露隱私的風險,消費者咋就這么慘呢。。。
盡管手機掃碼可以節省人力,餐廳忙不過來的時候可以自助點餐,但是排除這個前提條件之后,手機點菜有時候并沒有紙質菜單用著舒服。
而且紙質菜單不僅看起來更加直觀,點起菜來也很省事兒,有些餐廳還能直接用代碼來點菜。
點名表揚薩莉亞 ▼
差評君最喜歡的是那種自己用筆在紙上打鉤 √ 的菜單,吃啥鉤啥,這不比在手機屏幕上面劃來劃去快多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確實有許多東西都被電子化了,但是商家不能因為圖省事就來了個無腦一刀切操作,直接把紙質菜單砍掉了。
而最近一段時間,掃碼這種行為已經不僅出現在了餐廳,像 KTV 這樣的地方也開始需要掃碼了。
然而等過一段時間再去看這個公眾號的時候,卻發現已經物是人非,轉移給了其他公眾號,俗稱賣號了。。。
也就是說,KTV 先讓你掃碼關注一波,等粉絲數量差不多了,就以一個合適的價格賣給別人,而消費者就這樣成為了 KTV 賺錢的流量。。。
這種行為也俗稱養號,就是把一個微信號或者社交媒體賬號一點點養起來,等體量足夠大了之后就賣掉賺一波錢。
但相比掃碼點單,這么做屬實是有點太缺德了,餐廳最起碼只是讓你關注一下,KTV 這波操作可以說是直接讓消費者被迫 " 賣身 " 了。。。
那話說我不關注任何公眾號,只是掃個單純用來點單的二維碼,總沒什么問題了吧?
其實也有,那就是第四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們介于銀行和商戶之間,像是商家擺在柜臺上面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二維碼等等,這些都算是第三方支付。
而第四方支付也被稱做聚合支付,可以理解成無論什么支付方式,都可以掃第四方支付的這一個二維碼。
所以第四方支付是介于商戶和消費者之間的,它們并不需要支付許可牌照。
盡管第四方支付在一定程度上比較方便,但這也給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機。
由于沒有牌照,所以通過第四方支付的錢有可能被卷款跑路,也有可能通過廣告甚至違法的方式來獲取利益,安全可靠程度不如第四方支付。
這里扯得有點遠了,但上面說了這么多的二維碼亂象,差評君也確實覺得掃碼這種行為該管管了。
小到強制關注公眾號,大到遭受利益損失,有時候僅僅是吃個飯的事情,卻能因為一個二維碼產生許多麻煩。
好在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已經開了個好頭,推出了《 掃碼消費行業自律承諾 》并進行了監督。
但差評君還是覺得掃碼關注這事兒,一時半會兒沒這么容易改變。
因為前面也說了,服務號是和聊天放在一起的,這就讓人感覺我們不是在用微信聊天,而是在一堆商家中找自己的好友和群聊。
即使服務號一周只能發一條消息,但是一旦商家集中推送,那么這時的微信頁面可以說是災難性的。
但不知道還有誰記得,微信是一個私人聊天工具呢?
就連微商都管微信叫做私域流量,現在可倒好,商家直接闖進了你的微信。。。
在以前,人們去飯店吃飯,二者之間只有現金交易,吃飯,付錢,走人。
而到了現在,商家可以每天掛在你的聊天首頁,直接變成了 " 大寶天天見 " 。。。
所以這才是人們反感掃碼強制關注的原因,我自己的微信,憑什么被一群商家給闖進來了?
這既是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現狀,也是微信的現狀。
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只能希望這種現象以后能有所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