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業有句話流傳甚廣:談“性能”的時候不提“功耗”,談“功耗”的時候不談“性能”, 說的是性能和功耗的平衡難題。
5G的普及,使低時延、大帶寬、多連接成為可能。AR、VR和MR發展迅猛的同時,對低功耗的要求也與日俱增。
功耗的提升,續航的壓力就需要電池容量的提升。但是,目前鋰電池的技術始終沒有大的突破,都是通過增加電池容量來提升續航時間,緩解功耗的壓力。但電池容量的提升需要更大體積,這又對結構堆疊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挑戰,如何優化功耗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功耗的挑戰來自方方面面:
Modem方面:
5G讓用戶享受到更極速的上網,但高速率會對DDR帶寬、Modem內部加速器和DSP帶來負荷的大幅度提升,同時功耗會急劇增加。
多媒體方面:
目前市場上手機屏幕是以AMOLED為主,今年各大廠商都在拿屏幕的刷新頻率大做文章,120Hz成為旗艦系列的主流,手機的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6. 5 寸、6. 7 寸都成了標配;屏幕的分辨率又多以FHD+為主,2440× 1440 也成為主流旗艦機分辨率配置……這些功能在優化用戶體驗的同時,對功耗和續航的壓力成倍增加。
Camera方面:
4 攝成為標配, 5 攝已經提上了日程,“過億像素+多攝像頭”聯動工作提高拍照和攝像的效果,也帶來了數倍的帶寬壓力。
應用方面:
“手游+視頻”應用讓手機使用時間大幅增加,大屏幕、高像素、高刷新率,給用戶帶來娛樂場景體驗的提升。同時,游戲廠商和終端廠商為了增加游戲操作的準確性和更好的體驗感,游戲的幀率也在逐步提升,給CPU、GPU帶來更大的開銷,功耗越來越大,對續航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展銳唐古拉品牌下的 7 系5G芯片T760,主打性能和功耗的平衡優勢,帶給用戶不一樣的體驗。
T760 是怎么做的呢?
一、工藝提升來改善功耗。采用6nm EUV的工藝,與7nm工藝相比,晶體管密度提升18%,功耗下降8%。
二、通過能效提升來優化功耗。能效高,處理相同任務對電池的消耗就更小。能效提升的背后,是設計架構的優化、代碼質量的提升、芯片實現能力的增強,后端庫上都有較大提升。
三、多模融合的創新Modem架構,帶來架構上質的提升。展銳第一代5G方案T740(原T7510),采用的是分離的Modem方案,也就是AP和Modem是兩顆芯片搭配使用。
展銳唐古拉T760 是5G SoC方案,做到了AP和Modem融合。一般第一代5G方案都會拿之前的4G Modem,加上新設計的5G Modem一起使用,內部的模塊各司其職,滿足2G/3G/4G/5G的全覆蓋。而5G Modem SOC之后,會對2G/3G/4G/5G統一考慮,各個模塊會統一布局,效率會有大的提升,同時功耗也會有大的降低,更高速。
四、DVFS功能的模塊 & 全覆蓋的AI智能調節技術。對于這項技術,業內叫法各不相同。使用AI學習算法,對各個用戶的使用習慣和使用環境進行學習,來優化CPU的DVFS參數,在滿足性能的前提下去優化功耗。但是之前的做法一般用白名單的方法進行,也就是會針對固定的場景去優化,而不是對各個場景去檢測學習。而且傳統做法也僅僅對CPU的大小核、CPU的頻率進行學習調整,不會對DDR、GPU和AI等參數進行優化。
T760 的AI智能優化有大幅提升——不使用白名單,而是對涉及到參數調整的各個場景去學習優化;不僅對CPU一個參數,而是對DDR和GPU等各個涉及到有DVFS功能的模塊全覆蓋,對功耗的優化更加可觀。對于主要常用的場景,優化的比例都比較大,很多場景都超過10%。
確保用戶體驗,需要兼顧方方面面的平衡,展銳唐古拉T760,把性能和功耗都拿捏得穩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