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我國西部地區的近郊游、鄉村游成為小長假旅游的一大亮點。貴州的農村游提供了親子露營研學、地質公園科普、探險體驗;甘肅的農村游盡顯農耕和游牧兩種文化的交匯融合,彰顯出名副其實的青青田園色、悠揚牧歌調;寧夏鄉村游還整合了設施農業、休閑采摘、農家樂、民宿、垂釣等農旅資源,將村子打造成為以種、觀、吃、住、游、玩為一體的休閑民俗村……如今“鄉村游”如火如荼,側面展示出我國推進脫貧攻堅、農村振興的實效成果。
“修公路,引產業”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國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及合作機制,助力西部貧困地區脫貧,首要任務就是“修路”。
從農村人口比重及規模上看,西藏、貴州、甘肅、云南、廣西等西部省份農村人口比重均超過全省人口的50%,西藏更是有68.5%的人生活在農村,而“出行難”是制約西部地區農村發展的共性問題。
“要脫貧,先修路;挖掘機,先開路”,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實現脫貧攻堅的重點領域之一。而無論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還是電站、輸電和輸油輸氣等項目,都離不開“先頭部隊”挖掘機的開拓。
根據新華社報道,在樹根互聯定期發布的根云平臺“工程機械指數”中,2020年,甘肅、寧夏、青海、西藏等西部省份的挖掘機設備、路面設備作業時間量,均實現50%以上的同比增長,遠遠超出全國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根云平臺目前已支持多家工程機械龍頭企業數字化轉型,包括三一重工、星邦重工、衛華集團等,連接設備數量規模大、種類多,包括混凝土設備、挖掘機設備、吊裝設備、樁工設備、路面設備、港口設備等,在數據的沉淀和數據分析上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打造具有行業權威屬性的“工程機械指數”奠定了基礎,便于決策者更全面地了解基建項目進展情況。截至目前,該指數已成為反映基礎設施建設、觀察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變化的風向標,不僅為國家宏觀經濟分析提供重要的判斷依據,也被多家媒體報道引用。
工程機械指數展示出,鄉村振興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十三五”期間西藏公路通車里程達11.88萬公里,創造了年均增長8100公里的高原奇跡,打通了一條條“雪域天路”;貴州實現了農村“組組通”硬化路,從“地無三尺平”成為“萬橋之省”,解決沿線1200萬農民群眾出行不便;青海通車總里程達8.38萬公里,100%的縣級行政區通二級及以上公路,讓青海人民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迎來了“出門就有水泥路、抬腳就能上客車”的好日子……
“要振興,強基石”
路修通了,沒有產業怎么行?“特色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是加快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的三個重點。
農村特色產業要發展,離不開農村道路暢通、供水保障、鄉村清潔能源建設、生態環境優化建設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推動,助力農村產業發展,夯實鄉村振興之基。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署覺洼五村,海拔3300多米。以前,鄉民們只能以種土豆、蕎麥為生。如今,昭覺縣修路養羊,還開展了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開發了旅游景區,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這樣的故事,不只在四川上演,西藏、重慶、寧夏等省份也基于農村設施建設發展起養殖業、旅游業。
根據根云平臺“工程機械指數”,2021年西部省份基建項目多居于中、后期階段,同時新項目不斷落地。作為項目前期的主導設備,1~4月西部省份挖掘設備(挖掘機)的作業時間累計同比持續增長;作為項目中后期主導設備,混凝土設備、吊裝設備的作業時間量獲得較大增長,新疆、寧夏、西藏等西部省份吊裝設備(汽車起重機)作業時間累計同比增長50%以上,新疆等西部省份混凝土設備(攪拌站)作業時間累計同比增長50%以上,西藏累計同比增長接近100%。根據工程機械指數,西部省份的基建工程項目持續升溫、穩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不停步”。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的今天,我國西部農村正有序地邁向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