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將于7月6日-8日在上海舉行,今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將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交叉融合(BTIT)為探索方向,計劃于大會首日7月6日下午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開啟“腦機智能與數字生命”主題論壇。
本次論壇由中科院上海分院為指導單位,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中國神經科學學會腦機接口與交互分會、上海市未來產業腦機接口專委會、上海腦虎科技有限公司、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聯合舉辦。
在腦機接口“商業著陸”漸行漸近的趨勢下,科幻片中的“未來科技”正在走向現實,大眾的目光越來越聚焦在以腦機接口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生命領域,關于腦機融合的核心技術與突破備受矚目。
據悉,主辦方在本次論壇上將面向科研市場發布智能化、共享化、可長期在體的電生理整體解決方案,包括多型號柔性電極、自動化科研手術機器人以及高通量神經信號采集系統,旨在幫助科研人員更精準、更高效、更便捷地開展臨床科研實驗。
本次論壇誠邀國家院士、科研院所專家、醫院專家、海外知名醫療科技企業代表等各方代表,共聚一堂,圍繞BTIT跨界融合,針對腦機接口、數字生命、生命存儲等話題進行探討。如何通過技術探索生命科學,關注人類醫療健康,基于國家戰略,從不同角度多維度把議題談透,并回應全球關切點。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副所長、腦虎科技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陶虎,長期以來一直從事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交叉融合(BTIT)研究,他創新地將蠶絲從傳統紡織材料轉化為新型醫用和信息功能材料,圍繞腦機接口、生物存儲、智能傳感器和植入式醫療器械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
“跨界,是最好的交叉融合。”陶虎說,“我們和臨床醫生合作,由他們提需求,我們用工程學的辦法幫他們實現;和生物學領域的科學家合作,例如在腦機接口里我們需要用到生物蛋白,他們幫我們研發所需的基因重組蛋白。這樣的交叉合作,互相的貢獻非常清楚,合作也非常愉快。”
在陶虎看來,腦虎科技目前是在正確的軌道上穩定發展。希望通過學術上的積累、商業上的探索,把經驗復制下來,應用到BTIT這個未來最有潛力的顛覆性領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