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實融合 數智賦能——高質量推進新型工業化”。6月15日-16日,2023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今年是《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實施收官之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實現整體躍升。據工信部數據,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2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5.5%。工業互聯網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5G+工業互聯網”在千行百業落地并向生產核心環節延伸。眾多行業的中央企業、大型民營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中小企業創新活躍,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為工業互聯網領域全球最大生態合作載體。
大會以“數字化綠色化融合發展 探索碳達峰碳中和新途徑”為主題舉辦了數字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高端論壇,并發布首屆“數字技術賦能碳中和實踐案例”等系列成果。海南海底數據中心示范工程榮獲“數字科技企業碳中和”授牌,以領先的能效獲得政產學研各界代表的高度關注。
海底數據中心是一種綠色低碳的新型數據中心系統。通過將服務器安放在海底的密封艙中,該系統以海洋作為自然冷源,從而獲得了“三省兩高一快”的獨特優勢,即省電、省水、省地、高安全、高可靠、快速部署。該系統運行PUE低于1.1,處于數據中心行業領先水平,較傳統數據中心節能30%以上;由于無需蒸發散熱,所以不消耗淡水;數據艙安放于海底,土地占用極小;自然及技術條件優越,抗火災、水災與極端天氣;服務器故障率僅為傳統數據中心的八分之一,引領熄燈式數據中心發展趨勢;工業化生產,模塊化部署,最快可90天內完成從工廠安裝、調試到實際運行。該系統適用于超算、云服務、災備等各類應用場景。海底數據中心填補了我國在海洋工程與數據中心新基建融合發展領域的空白,整體技術水平與產業化能力處于國際前列。
工業互聯網對時延性要求較高。這要求算力要盡量靠近用戶側。海底數據中心在東部沿海地區部署,可滿足沿海發達省市對低時延的需求??拷鼧I務、彈性部署,為低延遲高帶寬的業務場景提供了最好的性能保障。除此以外,省電省水省地、模塊化建設、可快速擴容,這些特征與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訴求簡直是天作之合!我國沿海省市約占全國GDP的60%及總人口的46%。從全球來看,約一半人口生活在距離海洋200公里以內區域。沿海部署海底數據中心,在地理距離上更靠近用戶,時延更低,更能滿足當地數字經濟發展需求。隨著ChatGPT大模型的興起,沿海地區的算力需求必將持續高漲。海底數據中心方案以其獨特的價值,將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創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