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的教育數字化團隊正在更加深入地研究當下教學土壤。
日前,華南師范大學周曉清、焦建利、黃星云、盧珺曦和廣東杏壇智慧教育創新研究院的羅行、梁杰共同合作的論文在《華文學刊》上發表,這篇論文叫《中小學技術精熟教師數字化能力模型構建研究》,通過訪談的方式,將中小學技術精熟教師的數字化能力模型摸索并構建。文中,一個關鍵的概念被提出,即“八力模型”,這一模型讓目前中小學教學隊伍中尚稀缺的數字化能力模型精細化,為技術精熟教師的教師選拔、評估和培養提供了理論參考。
在數字化教學的大背景下,教學隊伍依然對技術精熟和數字化教學經驗有需求,這一論文的出現讓人們有了更具支撐性的思考方向。
希沃杏壇計劃的“八力模型”到底是什么?它又是通過怎么樣的研究方法對數字化教學先行者們的能力模型進行建構的?最關鍵的是,支持這篇論文的大量研究對象——技術精熟教師,這樣極其具有示范性的樣本來自哪里?
1.權威期刊論文中的“杏壇計劃”
教育信息化時代正逐步步入教育數字化時代,在數字化轉型的初期,當下教師數字素養能力的構建和發展仍處于研究階段。“數字時代背景下,中小學技術精熟教師的數字化能力由哪些要素構成”?
問題亟待解決,論文脫胎而出。
日前,《中小學技術精熟教師數字化能力模型構建研究》在《華文學刊》上發表。這一論文以技術精熟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訪談的方式對25位中小學技術精熟教師進行半結構化訪談,提取它們的數字化能力維度的具體行為表現,期望總結歸納技術精熟教師的能力模型。
事實上,技術精熟教師作為特定對象的研究已有時日,這一名詞主要指代那些自身技術素養較高、比較擅長數字化教學,并且以身示范、影響與促進更多同行從事數字化教學的教師。在推廣數字化教學和中小學數字化建設的當下,對國內技術精熟教師群體進行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可以為培養、發展更多的技術精熟教師提供經驗和參考。
然而,這樣的研究樣本通常來說無組織性,評估是否符合研究標準也有難度,如何找到25位符合研究標準的技術精熟教師是個問題。希沃杏壇計劃為研究提供了中小學技術精熟教師的樣本。
希沃杏壇計劃是希沃旗下“以師育師”的教師專業發展計劃,匯聚對教育始終保持探索的優秀教師工作者,并通過信息化的學科融合培訓體系,助力更多教師專業成長,以創造面向未來的教育。在“杏壇計劃”中,希沃為教師提供了數字化教學的線上與線下培訓,同時支持加入“杏壇導師”成立名師工作室,通過開展沙龍、講座等活動,讓教師齊聚分享教學經驗,共創優質課例,助力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的提升。
根據《中國教育報》的報道,截至2022年6月,已經有超過13萬名教師加入了“希沃杏壇計劃”,這為教育數字化發展帶來了多樣變化與多種可能。
論文提到了這些來自“杏壇計劃”的研究對象均符合技術精熟教師:目前在基礎教育領域任教、具有至少5年經驗、熱衷于數字化教學創新,得到過教育領域的正式獎勵或認可,且在學校或區域有一定影響力。
而《華文學刊》是由新加坡華文教師總會與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出版的教育類半年刊,致力于促進華文教學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傳播有效的教學實踐,被收錄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海外版來源期刊,有一定的學術地位和權威性。
毫無疑問,這篇對技術精熟教師的研究在《華文學刊》上的發表,是技術精熟教師研究領域邁出的一步,同時也是“希沃杏壇計劃”多年“以師育師”的重要成果,在信息化學科融合培訓體系建設上得到權威認證的體現。
2.杏壇計劃里的“八力模型”
希沃杏壇計劃為了給教師提供更有專業性和價值的方向和目標,與華南師范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深度的課題合作,通過專業團隊的調研,輸出了“八力模型”。
八力模型是什么?顧名思義,是技術精熟教師的能力模型由八種能力構成。而根據論文,除了八種能力,技術精熟教師的數字化能力結構還有更豐富的層次和結構,這一模型從左到右,自下而上,包括:動力層、基礎層、關鍵層和引領層。這四個層次同時也展示出技術精熟教師由易到難、由低層次向高層次不斷發展的能力成長路徑。
動力層包括學習力和信息力,學習力使教師關注自身專業成長,主動探索和學習新的能力,而信息力則讓教師更加高效地檢索信息,使用信息。
基礎層包括設計力、教學力和分析力,設計力是指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深度融合,設計教學培訓方案的能力。教學力是教師在數字化教學環境中組織、實施和管理教學或者培訓的能力。分析力則是教師能夠在數字化教學背景下基于數據進行學情分析,進行教學決策的能力?;A層的三個能力是數字時代作為教師本職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關鍵層包括的能力有指導力和協作力。指導力可以為其他教師做出表率,進行培訓。而指導力也使得這些教師借助杏壇計劃的平臺創建個人名師工作室或成為學科帶頭人,在團隊內外溝通中具備協作力,已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資源。
八力模型的最后一層是引領層,這一層是技術精熟教師形成的領導力。這一力量輻射的對象更加廣泛,擁有領導力的教師會領導其他教師和相關利益群體持續實現群體或組織的教育數字化發展目標,包括愿景規劃、團隊建設和推廣應用。
研究得出,這四種層次、八種能力共同構建了技術精熟教師的能力模型,而這“八力模型”也很好地為教師群體在數字化教學大背景下提供參考,更好地讓他們實現轉型。“八力模型”同時也體現了希沃杏壇計劃的專業性,教育數字化為教師職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和平臺,而杏壇計劃就是一個專業、強大的平臺,也做到了為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做貢獻。能夠作為“八力模型”的研究樣本,是希沃杏壇計劃在以師育師道路上的成功。
3.在杏壇計劃,發展技術精熟教師
《華文學刊》上發表的《中小學技術精熟教師數字化能力模型構建研究》也是希沃杏壇計劃發展成果的檢驗。
八力模型的研究離不開希沃杏壇計劃發展的技術精熟教師。正是因為希沃杏壇計劃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更多的技術精熟教師才得以在該平臺源源不斷地出現,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體系。在《中小學技術精熟教師數字化能力模型構建研究》里,許多內容都印證了希沃杏壇計劃發展的教師在八力模型中的突出表現。
比如學習力,一位老師提到“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要不停地學習新東西。”比如信息力,一位老師說,“我想要一個更好的途徑去系統地學習,我就自己去搜索,知道了某某公眾號,里面有很多學習的內容”。有老師提及“教師的教師的表現力要好,就是他要控場能力強,要有氣場”,而臨場反應也被視為教學力的一種體現,這位有教學力的老師還提到,“我這節公開課事先沒有跟學生預演,結果拿了省級優質課,評委說他特別喜歡我在上課時,學生這種臨場的真實反應”。在引領層,成立了個人工作室的老師會說自己會“帶著老師外出學習”、“給一些老師機會去做培訓”。
諸如此類的案例都說明了希沃杏壇計劃發展的教師在數字化教學大背景下突出的教學能力,他們借助平臺成長,又反哺這個體系,讓它生生不息地成長壯大。
2015年起,希沃教師發展中心開始關注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的提升。8年來,希沃完成的線下培訓覆蓋了430萬人次,來希沃進行線上學習的教師用戶也超過了660萬人。除此之外,希沃還努力地推動數字化應用與教學的深度融合,讓符合時代背景的數字化教學在校園中生根發芽,賦能更多教師,幫助他們實現數字化轉型,推動教學能力進步。
于希沃杏壇計劃而言,《華文學刊》的研究是助力教育數字化建設的又一次有益實踐,讓更多技術精熟教師的夢想成真,也是平臺發展和創造更多技術精熟教師的信心源泉。相信在未來,希沃將繼續陪伴教師們成長,通過杏壇計劃發展更多符合“八力模型”的技術精熟教師,共同創造優質的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教育數字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