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啟迪卓越智慧,以數智開啟無限未來。2023年7月6日,“科技引領 未來無限”未來科技首屆年度峰會在清華大學建華樓成功舉辦。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弗里曼講席教授白重恩,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成員、北京市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咨詢專家委員會專家李建秋,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吳華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會計系教授薛健出席活動并發表演講。清華經管未來科技校友以及來自全國多地校友親臨現場,清華經管EMBA教育中心主任賈莉主持活動。
探索前沿科技 分享戰略觀點
白重恩圍繞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主題,指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原始動力就是創新,包括科技創新、商業創新和制度創新。創新成功的宏觀條件包括滿足社會的需求,充分利用中國的發展優勢以及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白重恩結合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闡述了怎樣更好滿足社會需求,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分析了中國的發展優勢,并以問題導向提出了支持創新的政策建議。
【白重恩針對中國經濟的可續發展發表主旨演講】
當下,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經濟發展背景下作出的兩大戰略決策,聚焦當下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狀況。賀克斌在主旨演講中介紹了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倍增式發展-挑戰與系統解決方案。他表示,從能量流和物質流這兩方面中和分析,就能幫助建立可再生能源體系。其中,供給側可以通過風電跨區域聯合并網及裝機空間優化有效提高風電供電質量與穩定性,用能側可以通過交通融合的協同運行機制顯著減污降碳。
【賀克斌介紹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倍增式發展的挑戰與系統方案】
目前,電動汽車正成為未來出行的新趨勢,引領著汽車行業的革新。對此,長期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研究,并擁有多項專利成功的李建秋老師,圍繞智能電動車輛的現狀,深入分析其行業發展趨勢,帶領著現場嘉賓深入暢想未來出行,他提出:“我們需要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氣,推動能源的低碳化改革,助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是未來確保我們長遠富足的能源基礎”。
【李建秋深入分析智能電動車輛行業發展趨勢】
經過70余年的發展,集成電路已成為信息系統的核心,是支撐戰略性產業發展的基礎,深刻影響國民經濟、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作為集成電路學院的首任院長,吳華強長期從事新型存儲器及基于憶阻器的存算一體“卡脖子”技術研究,他在現場向大家介紹了我國集成電路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表示:“我們要深刻認識集成電路的戰略地位,加快‘卡脖子’攻關,并且要抓住后摩爾時代集成電路重大創新變革機遇,積極開辟新賽道,在這個關鍵時刻,要政產學研密切協作,保持定力,久久為功,推動我國集成電路事業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
【吳華強向大家介紹集成電路發展的最新動態】
薛健在致辭中表示,未來科技項目旨在為國家培養掌握核心科技,引領科技未來,貢獻人類社會的科技型戰略企業家,在清華大學各個院系的支持下,逐漸成為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紐帶,并于今年4月成立了清華經管未來科技戰略委員會。希望未來能夠不斷促進科技與企業實踐的結合,助力科研成果轉化。
【薛健致辭】
【賈莉主持】
探討未來趨勢 直擊行業變革
用科技鏈接未來,用數智連接萬象,用想象賦予未來無限可能。眾位老師的演講,帶領大家深入思考,在激烈的智慧碰撞氛圍下,由白重恩院長主持的圓桌論壇展開,賀克斌院士,瑞納智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301129)董事長、清華經管未來科技二期班校友于大永,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737)董事長、清華經管未來科技四期班校友陳啟章,清松資本創始人兼CEO、清華大學生物學博士張松進行圓桌交流。
賀克斌提到“幾乎所有企業的產品都是需要電力的。所以說如果我們規模上去的話,你所謂的綠電就不是一個稀有品,而是一個供給量比較大的常用品”。
【賀克斌圓桌論壇分享】
瑞納智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清華經管未來科技二期班校友于大永在回答白院長關于面向雙碳目標所帶來的機遇時說:科技企業要從注重贏利模式向商業模式升維,更加關注客戶的價值主張。客戶也不再是狹義的客戶,而是包括民生、環境、國家等更廣闊的范圍。通過基于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價值觀和文化升級來打造共生共贏生態。
【于大永圓桌論壇分享】
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清華經管未來科技四期班校友陳啟章指出“抓住了技術創新,才讓我們的產品有競爭優勢,要解決技術的問題,學校里面要把學生請來,研究生也好,本科生,博士生到公司來”。
【陳啟章圓桌論壇分享】
清松資本創始人兼CEO、清華大學生物學博士張松指出:“現在的企業,各個政府都會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但是真正要產生非常高昂的價值,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所以繼續投入”。
【張松圓桌論壇分享】
【科技引領·未來無限 圓桌論壇】
白重恩總結道:“可以預見到,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社會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前沿行業的發展必然將成為推動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