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漢子東北長大,1996年開始滬漂,2003年放棄穩定的工作,轉行出來創業,成立上海企通軟件有限公司,從軟件代理做到數智化方案服務商,收獲超過萬家企業的好評。
一個程序員不看代碼,改看經商之法,這樣勵志的創業履歷背后,一定藏著一段非同尋常的故事。滬漂27年,他經歷了什么?他是怎么做到這一步的?
程序員有著產品夢 為創業想法注入DNA
1996年,一通電話“敲響”了于飛的創業鐘聲。朋友邀請他來上海工作,彼時的上海房價還只是幾千塊錢,但上海飛速發展的號角早已吹響,心懷志氣的年輕人都想來這里實現理想,于飛也不例外。
于是他辭掉當時穩妥的工作,離開第二故鄉沈陽,只身一人來到上海,23歲的于飛開啟了滬漂之旅。起初,他在一家公司做技術研發,負責銀行的傳呼客服系統。年輕、能吃苦、有沖勁兒,加上一身“好手藝”,很快便坐穩了技術部門經理的角色。在工作的過程中,于飛很善于思考,對產品和技術有自己的追求。
2003年,于飛真正踏上創業之路,和朋友一起成立了上海企通。但好巧不巧,那年春天非典爆發,廣州的業務陷入停滯,于飛創業生涯遭遇首個滑鐵盧。
這點挫折澆不滅他和團隊的信心,僅過一年,于飛便帶領團隊踏遍上海的17個區縣,業務可謂是遍地開花。而在開拓外地市場時,他發現電話咨詢系統這個產品,只能在一個城市上一套電話系統,市場的供需關系非常有限,市場前景很小。他開始思考,什么樣的產品能服務到更多的客戶,能有更大的市場機會?
20年服務超萬家企業 他的經營理念被業界效仿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家“政府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啟動,ERP市場迎來了蓬勃發展的契機,于飛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點,他希望通過一款產品,幫助信息化剛剛起步的中小企業做管理轉型。
于是在2004年,企通開始改變賽道,抱著一個學習的心態進入B2B的市場。起初,企通代理了包括T3(當年暢捷通推出的經典財務軟件)等爆款產品。
借著當時國內會計電算化爆發的市場機遇,于飛和團隊開始加大T3業務的拓展,企通的發展迎來了井噴式的爆發。
“無知者無畏”于飛在分享企通一年內成為用友TOP10和上海TOP3伙伴的成功經驗時說道。正如他說的那樣,10年的時間里,企通把賺到的錢投入到公司的建設上,這是企通特有的發展策略,所有管理層也都認同這種模式。
而于飛和他的團隊,始終跟隨暢捷通的產品發展路線,他相信中國的管理軟件能給中國企業帶來真實有效的賦能。
2017年,企業發展迎來上云時代的熱潮,T3軟件包升遷為好會計,基于SaaS過高的營銷成本,多數伙伴還在觀望。
企通雖有顧慮,但如果因此止步上云,錯過暢捷通的云戰略和趨勢更加可惜。于是,企通率先擔當起排頭兵的作用,聯合暢捷通全力推進小微企業智能云財務市場,制定了全面遷云的三步走戰略和階段目標,實踐出一套適合市場和軟件包老客戶的升云、遷云方法論。
2018年,企通實現T3軟件包老客戶30%以上的升遷,2019年和2020年度的持續投入,實現50%以上的有效升遷和客戶的活躍應用,在華東地區云業務收入和客戶規模上遙遙領先,為全國伙伴的遷云邁出了一條成熟的路徑。
莫以成功論輸贏 創業就是要始終相信
截至2022年底,企通實施服務的客戶超過1萬家,是暢捷通上海地區唯一一家“暢捷服務聯盟4S服務機構”。20年的發展,見證了一家軟件代理商成長為一家成熟的數智化方案服務商的華麗蛻變。
回望自己這段光彩的創業經歷,于飛并不用“成功”一詞來定義。
“我是技術出身,不太適合做領導。商業的事情,沒有人能做就自己試,按照自己的邏輯,唯有給客戶創造價值,才是企通的使命。我也希望我們企通人,在獲取相應的回報和財富中,都能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來進行自己的成長修煉,而不是用錢來定義成功。”
如今,越來越多的上海本地小微企業,正以特有的激情為這座時尚之都注入源源動力。這背后離不開像暢捷通和企通這樣的數智化服務商,以專業的數智化服務助力各行業加速成長。
面向未來,企通將攜手暢捷通,持續探索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數智化革新路徑,幫助更多小微企業在新一輪的優勝劣汰形勢下,立于不敗之地。正如于飛在訪談最后時說的一句話:“認準的事就執著去做,美好因相信終會遇見。”還有更多精彩的伙伴故事正在發生,下一期我們再見!
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用友旗下成員企業。作為中國領先的小微企業財稅及業務云服務提供商,公司秉承“用創想與技術推動小微企業發展/進步”的使命,以員工快樂工作,成就事業,分享成功的平臺為愿景,致力于為小微企業提供社交化、個性化、服務化、小量化的生意管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