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人機共生——大模型時代的AI十大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書記施騫,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鐘寧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玉臣,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華東總部總經理張立軍,騰訊云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付曼青,騰訊研究院副院長杜曉宇共同啟動報告發布。
報告由騰訊研究院、同濟大學、騰訊云、騰訊新聞共同編制發布,基于科技行業的發展情況,以及產學研三方在AI領域的研究,從技術、應用、社會等角度,提出大模型時代的關鍵趨勢觀察。
十大趨勢分別為:LLM推動人工智能快速進化到AGI階段,多模態助力大模型解決復雜問題,生成式AI帶來更貼近人的交互方式,模型即服務(MaaS)生態呼之欲出,垂直領域應用是大模型的主戰場,Plugin工具讓大模型迎來App Store時刻,大模型為數字人“注入靈魂”,AI大模型將幫助個體成為超級生產者,版權“思想表達二分法”基石正在動搖,倫理和安全建設塑造負責任的AI生態。
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在序言里表示,人類見證了AI的快速發展,這些新工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范圍改變著我們的世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不僅具有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而且也在創新和創造性任務中取得了進步,但這種進步也引發了擔憂,因此人類需要重新思考AI的影響。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玉臣認為,希望人類面對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也能加快自身的進化步伐,不斷強化自己的“內腦”,合理運用大模型、AIGC等技術提供的“外腦”幫助,協同創造出更加美好和燦爛的未來世界。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負責人、優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運聲表示,在數字科技革命的奇點上,騰訊的目標是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具創新性和商業價值的解決方案。騰訊云愿意貢獻自身的能力,深入理解行業需求,與行業伙伴攜手推動智能產業的發展,讓智能普惠于每個人的生活,創造更加創新的未來。
技術趨勢:大語言模型和多模態技術將助力人工智能向AGI發展
AGI(通用人工智能)是一種具有所有人類智能能力的機器,它可以理解、學習、適應和實現任何知識工作。報告顯示,自2010年代初深度學習問世以來,人工智能進入到第三次高潮,而2017年出現的Transformer算法,又將深度學習推向了大模型時代。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展現出來的推理、思維鏈等能力,讓人類感到驚訝,尤其是GPT4在多種能力測試中達到人類頂級水平,更是讓人類看到了AGI的曙光。
未來真正的AGI可以自然地處理多種類型信息,它需要具有高效的多模態信息處理機制。報告認為,多模態AI不僅能夠處理單一數據類型的任務,而且可以在不同數據類型間建立聯系和融合,為解決復雜問題提供支持,因此多模態AI也將助力人工智能向AGI發展。
報告還強調,多模態AI也將帶來創新應用的藍海,例如多模態AI可以擴展在社交媒體中的實時語音、文字、圖像和視頻的處理能力,為傳統游戲和增強現實/虛擬現實(AR/VR)應用帶來更為豐富和沉浸式體驗。
應用趨勢:AI將給產品交互、企業生態、商業模式等多個領域帶來變革
在應用層面,報告重點提到了AI對產品交互、企業生態、商業模式、個人創作能力等方面的變革。
在產品交互方面,過去人類用鍵盤鼠標與電腦交互,用手指觸屏與手機交互,用喚醒詞與智能音箱交互,但生成式AI讓人類可以用自然語言的方式跟機器對話,機器也可以通過大模型擁有理解人類語言的能力。報告顯示,過去的數次人機交互變革,都帶來了從終端到連接,到各類應用的顛覆式變革,生成式AI也必將帶來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的重塑。
在商業模式方面,大模型促進了AI的工業化,并且正在重構現有的商業模式,未來將形成模型即服務的MaaS生態。報告顯示,未來的數字化商業將分為大模型基礎設施型企業、垂直行業領域的小模型應用企業,以及更加貼合個人用戶的模型應用和服務。這一生態的建立和發展,將更廣泛地賦能各行業應用,加快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帶來全社會的生產效率提升。
此外,垂直領域應用將是大模型的主戰場。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它已經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全新的商業價值。在中國,諸多行業企業也已經看到生成式AI、大模型可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金融行業、文化娛樂行業等頭部機構預計會在一年內,在相對成熟的場景中嘗試引入大模型以及生成式AI能力。
與此同時,MaaS服務正助力加速行業大模型落地。騰訊云從產業客戶需求場景出發,基于大模型高性能計算集群和大模型能力,依托騰訊云TI平臺打造模型精選商店,為客戶提供MaaS一站式服務和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全面降低落地門檻,助力客戶構建專屬大模型及智能應用。截至目前,騰訊云已聯合行業頭部企業,為10大行業輸出了超過50個解決方案,提供一整套模型服務工具鏈,幫助企業高效宰、高品質、低成本創建和部署AI應用。
對于個人來講,AI大模型將助力個體成為超級生產者。報告指出,基于生成式AI的新應用快速進化,涌現出許多新型面向個體的生產力應用。在創意制作、文本生成、圖像和視頻工具、學習工具、閱讀工具、市場分析、編程等各個領域快速融入工作流,從信息處理、個性化學習、輔助創作、智能優化等方面協助人類創作,賦能個體成為超級生產者。在大模型的加持下,人工智能正在從“工具”變成“伙伴”,人機關系將進入到下一階段。
社會趨勢:重點審視版權歸屬難題和倫理挑戰
在社會觀察層面,報告重點關注當下受到AI沖擊最為明顯的兩個領域:版權與治理。
傳統的版權制度立足于“思想表達二分法”這一基本原則,即“只保護自然人思想的表達,而不保護自然人的思想本身”。報告指出,在人工智能時代,版權制度如果無法對“人的創造性思想”和“AI模型的獨創性表達”加以有效回應,那么其適用價值將會受到極大影響。
同時,生成式AI也帶來了更加復雜難控的風險,包括對人類未來生存的潛在風險。報告指出,AI時代需要成為一個負責任創新的時代,人們需要建立合理審慎的AI倫理和治理框架,塑造負責任的AI生態,打造人機和諧共生的未來。
其中,生成式AI領域的創新主體需要積極探索技術上和管理上的安全保障措施,為生成式AI的健康發展和安全可控應用構筑起防護欄。
附:一圖了解《人機共生——大模型時代的AI十大趨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