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騰訊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辦。論壇以“無限可能”為主題,聚集AI大模型領域,公布了一系列AI創新進展,在技術底座、創新場景、AI for Science三大領域帶來升級,也是繼6月行業大模型技術解決方案后的再次更新。
針對大模型AI技術發展,騰訊研究院、同濟大學、騰訊云、騰訊新聞基于產學研等多方在AI領域的研究,共同發布了《人機共生——大模型時代的AI十大趨勢觀察》報告,從技術、應用、社會等角度,提出大模型時代的關鍵性趨勢觀察。
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李強表示:大模型時代,數據、網絡、算力構成了底層基礎設施的“鐵三角”,除了提供MaaS服務,騰訊云也在通過云服務的方式,為行業大模型的打造提供HCC高性能計算集群、向量數據庫等基礎設施服務。
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 李強
同濟大學校長鄭慶華,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騰訊云與智慧產業CEO湯道生,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阮力,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書記施騫,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謝恩,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鐘寧樺,紅杉中國合伙人鄭慶生,NVIDIA英偉達全球副總裁、中國云計算和互聯網行業總經理何濤,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李強,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華東總部總經理張立軍,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等重磅嘉賓出席了本次論壇。
01
從技術底座能力到場景創新
全面提升智能應用效率
騰訊云在6月19日首次公布行業大模型研發進展,依托騰訊云TI平臺打造行業大模型精選商店,為客戶提供MaaS(Model-as-a-Service)一站式服務,助力客戶構建專屬大模型及智能應用。目前,騰訊云已經為傳媒、文旅、政務、金融等10余個行業提供了超過50個大模型行業解決方案。
現場,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負責人、優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運聲介紹了騰訊云在MaaS服務技術底座方面的重磅升級,自研星脈高性能計算網絡、向量數據庫,將為大模型的行業應用提供更充沛的算力基礎設施。在應用創新方面,騰訊云行業大模型能力應用到金融風控、交互翻譯、數智人客服等場景中,極大提升了智能應用效率。在AI for Science方面,在天文領域,騰訊、國家天文臺、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聯合啟動“探星計劃”,通過視覺AI分析,已發現30顆脈沖星,今年還首次通過AI技術發現2顆快速射電暴。在文化領域,騰訊創新性地將文字檢測、摹本生成、字形匹配等AI算法,綜合應用于甲骨文研究,截至目前已建立覆蓋143萬字的全球最大甲骨文單字數據庫。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負責人、優圖實驗室負責人 吳運聲
吳運聲認為,AI大模型技術發展和產業探索,離不開產業鏈協同和生態共建,騰訊希望與行業伙伴攜手,共同推進大模型在產業領域的創新和落地。
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在演講中表示,以應用落地推動產業變革,是AI浪潮最值得期待的商業圖景。AI正在推動IP產業進入新一輪迭代升級,從2002年的網絡文學平臺,到2020年的IP生態,再到2023年,IP孵化進入多模態大平臺時代。
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 楊晨
楊晨表示,在新的業務升級下,閱文將聯合創作者、用戶、產業伙伴,共建IP多模態大平臺,以AI全面賦能作家服務、用戶服務、IP開發等IP全產業鏈。依托于AIGC,立體的IP孵化體系、一體聯動的IP生態體系,將成為閱文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騰訊互動娛樂品質管理部總經理、騰訊先鋒云游戲總經理荊彥青在會上發表了《超級數字場景中的智能娛樂新時代》演講,展示了在人工智能引領的“玩造時代”下,智能娛樂行業的全新發展可能。
騰訊互動娛樂品質管理部總經理、騰訊先鋒云游戲總經理 荊彥青
荊彥青在演講中表示,AI正在推動智能娛樂不斷打開超級數字時代的全新場景。通過AI輔助用戶內容制作管線,大眾創作數字內容變得不再遙不可及,進入一個全新的“玩造時代”。同時,AI配合原生云渲染及引擎技術,助力打破傳統的交互體驗。騰訊首款體感健身應用《舞動極光》,作為客廳娛樂創新體感娛樂的先鋒之作,跨越次元界限,研發并應用了云計算和云渲染、AI動作捕捉以及虛實交互三大核心技術,為用戶帶來新奇的體感娛樂新體驗。
未來,AI將從智能娛樂走向教育、健康養老、電商、工業領域等更多行業。騰訊將助力更多行業的成長和誕生,助力更多商業化的嘗試和成果落地。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騰訊SSV銀發科技實驗室負責人竇瑞剛在演講中表示,騰訊于2021年進行了第四次戰略升級,將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作為新的戰略基礎,服務對象從用戶to C發展到社會to S。騰訊SSV承擔著推動公司產品和業務擁抱社會價值創新的責任,同時通過成立銀發科技實驗室等實驗室,在民生和發展領域下場去探索和實踐科技如何助力社會共益。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騰訊SSV銀發科技實驗室負責人 竇瑞剛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面臨的社會問題和挑戰,尤其在中國,老齡化問題規模大、速度快。銀發科技實驗室通過整合騰訊的核心科技和數字化能力,聯動行業生態和社會組織,為老齡化社會提供智慧、普惠、規模化、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關注身體健康、心智健康和財產健康,減少老人的失能、失智和失財風險。
針對老人摔倒的問題,銀發科技實驗室與騰訊內部團隊合作,開發了基于人工智能和攝像頭的摔倒檢測和告警系統,實現了高準確率的識別。針對老年人聽力障礙問題,推出了銀發聽力健康小程序,結合助聽器和第三方服務網絡,幫助老年人解決聽力問題,并與助聽器廠商合作,推出更普惠的藍牙助聽器,并探索建立城市和鄉村的聽力健康服務網絡。同時,也推出了針對老年人的安全服務小程序,致力于幫助老年人防范網絡詐騙。
通過關注老年人的需求和體驗,創新技術、設計產品,并善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我們可以創建一個智慧、美好、溫暖、幸福的老齡友好社會。騰訊將繼續致力于推動科技向善,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負責人舒展在演講中表示,守護中華文脈、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使命,也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創新轉化的問題。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重點關注三個方面,首先是文物保護如何在數字世界中永生,如何實證中華文明、提高文物保護和修復的效率,以及關注數字化資源如何開放共享、利用文化資源的問題。
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負責人 舒展
實驗室利用新一代數字科技進行了大量探索和實踐。例如,在甲骨文數字化方面,通過AI能力和語言文字相關的技術構建了模型,更好地破譯和考釋甲骨文。在三星堆的智能考古和中軸線的案例中,通過AI算法和數字孿生技術,我們可以修復文物碎片,讓文物在虛擬化空間中恢復完整,并還原當年的材質。同時,也與國家博物館合作,開發了數字人解決方案,讓數字人成為優秀的信息傳遞者,提供博物館知識和應用的體驗。
智能科技助力煥活中華文化探索的旅程還很長,需要各界共同創造和加入。騰訊已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家文物局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發起了探元計劃2023,希望在AI和數字孿生技術的支持下,與更多團隊合作,在AI+文化領域創造無限可能。
02
發布AI十大趨勢報告
垂直領域應用將是大模型主戰場
論壇現場,騰訊還發布了《人機共生——大模型時代的AI十大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書記施騫,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鐘寧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玉臣,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華東總部總經理張立軍,騰訊云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付曼青,騰訊研究院副院長杜曉宇共同啟動報告發布。
報告由騰訊研究院、同濟大學、騰訊云、騰訊新聞共同編制發布,基于科技行業的發展情況,以及產學研等多方在AI領域的研究,從技術、應用、社會等角度,提出大模型時代的關鍵趨勢觀察。
十大趨勢分別為:LLM推動人工智能快速進化到AGI階段,多模態助力大模型解決復雜問題,生成式AI帶來更貼近人的交互方式,模型即服務(MaaS)生態呼之欲出,垂直領域應用是大模型的主戰場,Plugin工具讓大模型迎來App Store時刻,大模型為數字人“注入靈魂”,AI大模型將幫助個體成為超級生產者,版權“思想表達二分法”基石正在動搖,倫理和安全建設塑造負責任的AI生態。
騰訊研究院副院長杜曉宇現場對報告進行了介紹,他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已經給人類帶來了眩暈式的變革。某種程度上來說,隨著AI的這一輪爆發,每個人回到統一的起跑線,無論勞動者還是創作者,企業的管理者還是決策者,把握對AI的認知,對趨勢的判斷,都將成為一張通向未來的船票。當我們面對奇點,有改變的時候,我們將看到正確的方式,讓我們拭目以待。
騰訊研究院副院長 杜曉宇
03
探索AI for science
探星計劃以云+AI探測2顆快速射電暴
騰訊云行業大模型應用,除了在產業數字化轉型發揮效應,也加速推動大模型等AI技術在科學計算領域的應用,探索“科技向善”的更多可能。
2021年,騰訊、國家天文臺、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聯合啟動“探星計劃”,各方基于騰訊優圖實驗室領先的計算機視覺技術、騰訊云領先的計算能力,用云+AI幫助中國天眼FAST處理每天接收到的龐大數據量,通過視覺AI分析找到快速射電暴、脈沖星線索,截至目前已發現30顆脈沖星。今年,探星計劃再度取得進展,首次通過AI技術發現2顆快速射電暴。
與脈沖星探索相比,快速射電暴的發現難度更大。為了提高計算速度,騰訊針對快速射電暴探索,特別設計了一套全新的,端到端的AI算法。在同等算力下,這套全新的天文數據處理范式,推動信號處理效率相對常規處理流程提速1800倍。同時,結合騰訊云行業大模型輔助AI訓練,通過自監督預訓練+數據精調,提升模型精度,降低數據標注成本。
在文化領域,騰訊創新性地將文字檢測、摹本生成、字形匹配等AI算法,綜合應用于甲骨文研究。在“殷契文淵”甲骨文數據標注和處理基礎上,通過定制化算法,不斷豐富完善甲骨文模型庫,截至目前已建立覆蓋143萬字的全球最大甲骨文單字數據庫,提升甲骨文識別與考釋、甲骨論著內容提取等的效率。通過探索甲骨文研究的人機協同新模式,云+AI將進一步煥活漢字源頭,向更多人展現甲骨文的無限魅力。
04
行業專家展開圓桌研討
大模型應“盡精微”解決行業實際問題
去年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生成式AI、大模型等技術也逐漸被關注。當前大模型展示出了哪些驚艷的能力?在落地的過程中,又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又該朝著什么方向發展?
同濟大學校長鄭慶華,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負責人、優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運聲,NVIDIA英偉達全球副總裁何濤,紅杉中國合伙人鄭慶生等行業專家,圍繞上述問題展開圓桌研討。騰訊新聞運營總經理黃晨霞擔任主持人。
騰訊“無限可能”主題論壇圓桌研討
鄭慶華認為,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術,現在已經可以理解人類意圖,能夠自動生成一段文字,甚至是一個場景,人類也可以跟機器互動對話,這是一個重大的技術突破,未來還會延伸到更多應用場景中。
同濟大學校長 鄭慶華
但鄭慶華強調,ChatGPT目前還只是“致廣大”,達不到“盡精微”。ChatGPT學習了互聯網上面很多開放數據和資源,所以“知識面”比較廣,但ChatGPT有些回答不準確,或者答非所問,邏輯也不嚴密,ChatGPT距離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既要重視AI帶來的各種變化,也要有我們自己的定力,特別要把內功練好,要把基礎數據集、資料集準備好,特別是培養一批人工智能人才,并且人才培養要和企業研發、產業應用形成互動機制。
鄭慶生認為,AI可以升級原來的產業和產品形態,形成AI+,同時也存在很多AI的原生的場景。要高度重視AI原生場景,在每一個時代里,新技術的原生場景都是催生一個超大型企業的契機,例如PC時代的社交和移動時代的短視頻,盡管現在的確很難做出預測,到底哪些場景是AI原發性場景。目前從生成內容的正確性、可信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啟發性等維度評價,結果離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未來AI不僅能夠獲取知識,還能夠幫助人類整理、歸納、演繹形成邏輯結果。因此,下一步人工智能尤其大模型發展,需要在“盡精微”層面下功夫,要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滿足一般性的信息或知識需求。
紅杉中國合伙人 鄭慶生
相比于未來的難預測性,騰訊今年選擇公布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MaaS一站式服務。
吳運聲表示,面對新一輪的技術發展浪潮,一方面要在基礎算法上持續迭代,同時也要把相關技術和產業結合,真正落地到行業當中去,通過行業的反饋,不斷推動技術演進,最后使得技術能夠真正服務行業。不管什么技術,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現在用大模型去解決行業問題,需要做到精準,因此不能從網上扒一些比較泛的數據,而是要深入行業,獲取高質量的數據,來進行訓練,才能讓大模型具有非常專業的行業知識。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負責人、優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運聲
如果從企業的角度看,面對如此多的大模型,又該如何選擇?吳運聲表示,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去幫助企業做出選擇,判斷模型的優劣,都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的,企業應該深入思考自身的真正需求,從規模、資源、成本等多個方面去考慮,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模型,那就是最好的。
吳運聲還強調,AI浪潮過去幾十年起起落落,從業人員要持續去跟進技術的發展,持續推動技術與行業問題結合,所以現在企業不太需要去考慮先發優勢和劣勢的問題。
何濤表示,技術創新會推動整個生態的發展,而生態發展的先發優勢巨大。希望大模型的發展中能夠建設健康、完善的生態,這是非常重要的。
NVIDIA英偉達全球副總裁 何濤
面對大模型時代需要的強大算力,何濤也指出,目前產業界對算力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短期內可能會出現算力緊張的情況,這需要綜合性的數據中心規模來支撐,在擴大算力的同時更要講究效率。模型和數據的規模和質量近幾年飛速增長,傳統的數據中心已經不能適應這樣的發展,所以需要推動產業界做數據中心的轉型,把數據中心打造成為面向 AI 的大型的計算機,行業也已逐步形成這一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