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正掀起新一輪人工智能應用的熱潮。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中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已發布79個。除了百度、阿里、華為等發布了通用大模型,云知聲、商湯、科大訊飛等一大批行業企業也推出了大模型,并往具體場景落地。
大模型被認為是百年難得的技術機遇,而無論是通用大模型,還是行業大模型,都涉及大模型訓練、數據精調和推理的任務,使得算力需求正在呈現指數級增長。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大約每隔4個月,AI計算需求就會翻倍,比摩爾定律還要快得多。Gartner預測,2025年全球服務器市場規模將超過1320億美元,其中AI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318億美元。
最先受益的是云廠商,這是由于云計算能夠提供大模型所需的計算、存儲等資源與服務,并且靈活可擴展、彈性調度,幫助企業迅速起步、降低成本,成為大模型訓練、AI推理的必要基礎設施。最熱鬧的也是云廠商,大模型正在帶動云業務的發展,各家云廠商也在積極為企業訓練和部署大模型提供包括AI算力在內的多元算力。
作為國內眾多云廠商之一,青云科技(qingcloud.com,股票代碼:688316)面對新的市場需求,也快速走上了新的進擊之路:一是構建和不斷完善算力基礎設施,提供多元算力產品和服務;二是借助云原生技術能力,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云原生服務,幫助企業實現跨平臺的應用部署和構建。
01、算力需求井噴,多元算力如何滿足?
云計算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和普及,企業已經從簡單的上云進入深度用云的階段。尤其是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化,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比如,以前政企或金融客戶出于合規性和數據安全等考量,并不會把業務放在公有云上,但現在這些客戶會將部分非核心業務放在公有云上,以享受公有云的按需獲取和快速響應的特性。青云公有云曾為某大型銀行提供普惠金融云服務,既實現快速獲取計算資源,提高業務效率,也響應了國家金融信創戰略,發揮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傳統企業也愿意把相關的應用和業務,逐步放到云上。比如江蘇交控基于青云公有云打造了交通新基建,不僅實現了交通部門對高速行車的統一指揮調度,車主也能提前預知路況、收費站是否開放等信息。
不過,當前更大的需求來自于AI大模型。
青云科技副總裁沈鷗表示:“對于AI大模型,我們看到的是企業都有興趣,在這個領域也想要有所探索。相關AI算力價格隨之水漲船高、供不應求。”
“大模型對算力和高速網絡有很高需求,同時AI的應用也要求以云為載體,實現即插即用。AI與云融合,對云(計算)的增長空間和發展模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一位業內人士稱。
但AI算力需求井噴的同時,企業在獲取AI算力上也存在不少痛點。
首先,AI算力離不開計算、網絡、存儲等各種復雜底層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創新與支撐。這些客觀因素給企業自建數據中心,帶來了非常高的技術和成本門檻。
其次,AI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是一個復雜的技術體系,涉及多元算力統一、高效、靈活的調度和管理。而如何屏蔽底層異構基礎設施的差異,按需及時獲取不同的算力資源,滿足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也非常關鍵。
再者,除了底層基礎設施的支持外,強大的技術支撐團隊、快速的AI需求響應能力、協助企業快速落地AI應用等方面支持,也是當下企業的全新需求。
打造完整的算力基礎設施,一直是青云對外提供算力服務的優勢。目前,青云已經形成了覆蓋通用計算、高性能計算、科學計算等在內的多元算力服務矩陣,包括企業級e系列云服務器、EHPC高性能計算、QKE容器引擎、分布式存儲、企業云平臺、超級智算平臺等,為企業多場景AI業務開展提供穩定的算力支持。
眾所周知,算力更多是資源驅動,本身并沒有太高的競爭壁壘。市面上算力資源的提供方眾多,但普遍缺乏相應的運營能力。沈鷗認為,算力資源提供方和資源需求方之間往往是不對等的,實現統一的管理運營就變得特別重要。為此,青云打造了多元算力操作系統——超級智算平臺。它可以屏蔽超算服務器、AI 服務器、通用服務器等多種異構基礎設施的差異,向下接駁異構化的算力和硬件平臺,實現對算力的統一納管、調度、配給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進而向上支撐各種行業應用。
清華天津電子院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就是通過青云超級智算平臺對內和對外提供服務的,屏蔽了各種異構基礎設施的差異,形成了智慧運營的創新基礎設施,服務人工智能創新科研項目。
同時,青云通過高度解耦、分布式的體系架構,還能夠把第三方算力資源納入青云的公有云服務體系當中,為客戶提供更加高質低價的算力服務。
另外,青云也在積極拓展與大模型公司的合作,互相補齊能力,比如算力接口和標準協議的建立、成熟的監控運維體系打造,以形成行業方案或者場景方案,滿足AI客戶更多層面的算力服務和大模型應用需要。
面對企業關注的算力獲取和大模型落地“算力規模大、性能要求高、調度困難、訓練難度大、數據處理復雜”等難題,青云基于自身多年技術、產品及服務創新,以及在行業上的實踐積累,能夠為企業提供算力和模型微調服務,幫助企業打造契合業務需求、場景化的專屬大模型,提升企業數智化的核心競爭力。
02、云原生大勢所趨,云服務走向何方?
幾乎所有云計算公司,都在強調云原生戰略。
“未來所有的應用都會長在云上。”青云科技董事長黃允松曾說,云原生定義了一條能夠讓應用最大程度利用云的能力、發揮云價值的最佳路徑。
云原生的先進性顯而易見。作為全新的IT架構體系,云原生以完全適配云架構的方式實現應用在云上開發、設計、部署和運行。它也可以把一個復雜系統,變成結構化系統,像搭積木一樣去搭建應用,不僅能大幅提升系統架構的穩定性,也能實現敏捷創新和降本增效。
當前,云原生正在從概念普及走向規模化應用。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25年,95% 數字化運維將通過云原生平臺進行支撐,而市場上85%的企業將會使用容器管理服務。容器、微服務、DevOps、可觀測性是實現云原生的核心技術和理念。
“當下,企業建設的重心已從基礎設施層面,往平臺層、應用層上走,更多聚焦在PaaS層,比如數據中臺的建設,或對應用進行微服務化改造、搭建DevOps平臺。”IDC分析師告訴數智前線。
基于議價權、數據安全等多重因素考慮,多云戰略成了越來越多企業的上云和用云的選擇。而云原生技術,可以無視IaaS底層的差異性,提供應用服務。在云原生的加持下,PaaS逐漸與底層的IaaS解耦,算力資源服務商和應用服務供應商會慢慢形成兩個群體。“青云將會借助云原生的能力,往應用服務的領域走”。
2018年,隨著云原生技術崛起,青云科技順勢推出了KubeSphere開源容器平臺,成為Kubernetes官方認證的服務提供商,現已發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開源容器平臺之一。
如今,青云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云原生產品家族,包括KubeSphere容器平臺、QKE容器引擎等多款容器產品,以及KSV云原生虛擬化、KubeSphere Cloud云原生SaaS服務平臺等,也形成了覆蓋多集群管理、DevOps、微服務、可觀測性、Serverless等云原生業務場景的解決方案,并積累了大量的生產實踐。
容器是云原生最核心的技術之一,但對于很多企業而言,容器和Kubernetes的應用都有不低的門檻。比如Kubernetes學習成本過高,原有的業務架構轉變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和時間。
教育賽道的技術服務商紅亞科技曾對容器平臺提出過三個要求:一是符合Kubernetes生態標準,開源開放,不被某個云服務商綁定;二是部署難度低且操作簡便;三是能做統一認證,符合企業組織架構管理體系。
最終,紅亞科技采用青云公有云的QKE容器引擎,實現了不同環境多集群的集中納管,簡化了集群運維工作,實現跨區業務部署,支持了超600所高校千人并發在線課堂。
QKE集成了青云云平臺的計算、存儲、網絡等公有云資源,能自動按需分配集群資源,且不用過度擔心集群異常和故障影響業務運行。同時,QKE也遵循青云的開源理念,提供不受綁定的云原生服務,可對接多種開源在線服務及產品,可管理不同環境、多個廠商的 Kubernetes 集群,并且提供托管服務,開箱即用。
建筑數字化解決方案公司盈嘉互聯通過引入使用QKE的CI/CD功能,完成流水線的自動打包,解決了開發復雜難題,提高研發效率。云南云天化引入青云云原生的設備預測性管理、智能巡檢功能,以及動態表單及流程引擎開發工具套件,滿足了數字化工廠個性需求。
數智前線獲悉,QKE能夠為企業提供自管版、托管版兩種版本服務,讓企業根據業務需求自由選擇,并正在研發Serverless版本,真正做到無需運維、開箱即用。
而在SaaS層,青云通過KubeSphere Cloud云原生SaaS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云原生備份容災、集群巡檢、輕量集群等SaaS服務,不受底層平臺限制,可以跨越所有的云服務商進行部署,滿足客戶云原生場景下備份容災、秒級創建Kubernetes集群,對集群安全巡檢防護,保障云原生業務的穩定運行需求。
03、青云持續進化,新篇章如何續寫?
從最早上線公有云,服務互聯網客戶,到率先布局“公私一體”架構的混合云,服務中大型企業客戶,再到布局算力基礎設施,為企業提供云端多元算力,引領云原生浪潮,加速企業落地云原生,青云一路走來沒有局限于資源供應商的角色定位,緊緊抓住企業深度用云的需求及其對前沿技術創新的渴求,不斷精進,實現自身能力的升級迭代。
在算力領域,最新的消息是,青云即將發布新一代計算型e4云服務器。它搭載了第四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最多擁有60個內核,最大可支持8路平臺,實現了性能全面提升。相比上一代,e4云服務器CPU性能提升50%,存儲IOPS性能提升35%,物理網絡性能提升100%,網絡延遲降低30%,并通過英特爾高級矩陣擴展(AMX)、數據壓縮與保護技術(QAT),實現實時推理和訓練性能大幅提升,SSL解密效率提升6倍,壓縮、解壓縮效率提升8-9倍,非常適合企業AI推理、高性能計算、大數據、數據庫等業務場景。
順勢打造e4云服務器,將進一步提升青云在多元算力上的能力,更好地為當下最火熱的大模型、AI推理等提供服務。
在云原生領域,青云的KubeSphere容器平臺也在不斷地迭代升級,已經從單純的容器平臺轉型為賦能企業轉型的數字化運營平臺。
眾所周知,容器的作用是幫助企業屏蔽底層基礎設施差異,高效靈活地調用資源,快速敏捷地部署應用,但企業同樣需要能評估云原生效果的工具。為此,青云KubeSphere容器平臺企業版對一系列功能進行了迭代,比如全新的可觀測中心,能把分散在各個集群的數據匯總在一起,幫助中大型企業客戶對配額、資源狀態做到精細化管理,并提前預警。
今年下半年,青云KubeSphere容器平臺企業版4.0也將上線,其最大的亮點是采用了全新的LuBan架構,實現平臺高度模塊化,并提供豐富的插件中心,滿足企業各種功能和場景需求。圍繞LuBan架構和插件中心,KubeSphere企業版將攜手合作伙伴、客戶圍繞云原生展開生態共建,加速企業云原生轉型。
03、結語
最近,不少云廠商都有價格戰的苗頭,但青云科技并沒有參與價格戰的打算。“價格不會成為企業客戶選擇某個云的唯一考量,非價格敏感型的客戶,更看重服務質量、個性化需求的滿足等。”
這也是青云作為獨立云廠商的機會,市場比拼的不僅僅是資源和財力,還有對客戶需求和技術趨勢的精準把握、對云技術實踐應用的積累和精進,為企業提供更完善的工具、方案和相關的配套服務,從而真正幫助企業實現業務的持續創新,降低經營成本。
如今,左手AI算力,右手云原生,不斷進擊的青云,找到了一條更適合自己、也更有市場前景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