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芯片產業格局中,美國是芯片技術和產品的主導者,中國則是芯片的消費者。目前國外廠商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2020年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占了90%以上的汽車芯片市場份額。國內汽車主芯片公司雖然經過幾年的大力投入發展,獲得部分主機廠認可,但市場份額仍低于5%。長安汽車朱華榮深刻認知到,中國汽車產業的“芯病”。勵志提高芯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去年至今,全球范圍內的芯片短缺問題愈演愈烈,對于中國汽車產業而言,更大的風險在于中國本土缺乏高階自動駕駛等核心芯片的研制能力,一旦外資企業對中國本土汽車實施技術封鎖,中國汽車將只能聚焦于低端領域。
長安汽車朱華榮在“兩會”上提出《關于當前市場與輿論環境下,持續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社會認可度的建議》
在保證產業鏈穩定供應基礎上,國家出臺積極政策來推動汽車芯片國產化,維護汽車供應鏈安全。具體辦法包括設立汽車產業核心芯片及生產設備國產化重大專項,設立芯片薄弱環節的重大科技專項,掌握EDA設計軟件、生產設備(高端光刻機)、原材料等國產化核心技術,提升我國芯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強化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投入,支持芯片設計和制造企業,彌補空白芯片領域。推動和鼓勵主機廠敢于試用或大規模應用國產汽車主芯片,支持主機廠在整車開發過程中與國內汽車芯片商及早開展汽車芯片定制化研發,通過深度協作來提升汽車芯片品質與供應穩定性。以及從國家和行業標準角度制定準入和技術門檻,加強行業標準制定,主要是測試驗證標準,確保半導體產品達標,讓整車企業敢于使用國產化芯片。
權威媒體應更多展現中國汽車品牌形象,共塑行業輿論環境;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帶頭采購,鼓勵高知人群和公眾人物使用和宣傳中國汽車等。
朱華榮始終堅持技術為上的理念,也是想要督促自主品牌能夠正視技術問題,從而在技術方面投入更多努力,真正意義上贏得市場,而不是憑借性價比而讓消費者買單。講真,目前自主品牌不少,但是真正能從技術上征服消費者的品牌,真的是屈指可數。還是那句話,長安汽車在技術領域的堅持,不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整個國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