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消息,騰訊在3月20日推出QQ圈子的測試頁面,僅針對QQ2012測試版用戶可以體驗測試,截止發稿已有超過33萬用戶進行了體驗測試。用戶通過QQ圈子發現,很多多年失散的朋友和潛在認識的二度關系均被挖掘出來。用戶在驚呼“強大”的同時,也對自身信息安全性有一些隱憂。下圖為某用戶的體驗頁面,QQ圈子將其前女友進行歸類。
用戶QQ圈子測試截圖(不排除為PS)
而據內部人士透露,QQ圈子在騰訊內部同樣引起很大爭議。QQ圈子功能隸屬于即時通訊部門開發,是QQ2012版最重要的創新舉措,而此功能和騰訊之前推出的“朋友”業務在產品屬性上幾乎雷同,和“朋友”不同的是,QQ圈子強制性的挖掘了用戶關系圖譜以及二度關系,在擴展關系上完全超越了“朋友”。而另一方面,在發表微博、日志、問答等多種SNS特有功能上,又完全沒有涉及。一旦QQ圈子正式通過測試,將會和隸屬于QQ空間部門開發的“朋友網”直接產生競爭關系,這是之前騰訊的任何業務之間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局面,以前類似的同屬性產品中,騰訊微博已經完全取代了“說說”。
騰訊內部對于QQ圈子的評價是“性能強大”,SNS的“功能缺失”,用戶僅能通過此產品挖掘關系圖譜和補充好友的真實身份備注。而這兩個功能的準確性竟然驚人的高達80%以上。對于如此一個“偏門”的產品,騰訊內部對于在4月11日結束測試后也有如下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保留此業務,完善其他SNS特有的功能,弱化并漸漸取代“朋友網”。
第二種意見,測試后關閉此功能,僅保留“智能備注”功能,將二維擴展人脈關系擴展融入到其他搜索好友和添加好友的頁面中。保留下來的智能備注功能其實是將通過其他用戶添加的“備注”推算得出好友的真實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實現了QQ大部分用戶的真實身份的驗證。
第三種意見,將智能備注功能移植給“朋友網”,關閉“QQ圈子”。
而據目前情況來看,第二種意見目前在騰訊內部占據了主流,而在4月11日后,QQ圈子究竟將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騰訊一款內測產品“QQ圈子”,可將網上用戶按照實際生活中的關系自動歸類,引來數十萬網友體驗,卻也招來隱私安全之憂。工作人員對此解釋說,會嚴格保護隱私安全。本周,“QQ圈子”功能開始試用體驗,網友發現,他們的QQ好友、群好友及可能認識的人等,會自動分成同學、同事、家人等幾個圈子,甚至可做出大學、高中、小學同學,原單位、現單位同事等精細劃分。進入“圈子”,網友能直接查看資料等。消息一出,30多萬網友參與“圈”人潮。
有網友感嘆:“功能太強大,老底兒都給你翻出來,還是實名的。小時候光屁股玩的伙伴都給圈出來了。”
該功能也引來擔心和質疑,實名制歸類或會暴露個人隱私。
對此,騰訊相關工作人員稱,QQ圈子是一款內測的試驗性產品,目的是方便用戶管理社交人脈,會嚴格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
該功能會根據用戶當前的QQ好友關系、分組名、備注名等信息智能生成圈子,而不會涉及任何用戶的聊天內容、歷史操作等個人信息。
如果用戶在圈子中發現了已刪除多年的同學,那是因為其QQ好友中還有多人與該同學是好友,并非被使用了歷史信息。
用戶可設置訪問權限,也可拒絕加入“圈子”,只需在QQ圈子右上角的設置圖標里選擇“停用圈子”,就將不會再出現在別人的圈子里。
律師說法
今天上午,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趙恒律師表示,“QQ圈子”從用戶應用的結果上說,涉嫌獲取和公開了用戶的個人信息。如果“QQ圈子”明確提示了用戶,該應用可能導致的結果QQ可以主張免責。否則,騰訊公司確有侵犯用戶隱私權的嫌疑。
雖然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網絡隱私權保護相關法律,但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