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假來臨,北京暑期游逐漸升溫,各地游客來到北京參觀游覽。圖為游客在故宮。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攝
“機票、酒店都訂好了,連年假都請了,沒想到門票總也搶不到!”“能不能成行,以前看交通,現在得看門票”……進入暑期,北京成為全國最熱門的出行地之一,不少游客對知名景點的“預約難”深有感觸。
不僅是北京,近期上海、成都、廣州、西安等地熱門景區和場館“不缺游客缺門票”的現象同樣突出。“預約難”折射出消費加速回暖、市場熱度提升的良好趨勢,也對如何對接需求提出新要求。
“預料到景點‘俏’,但沒想到這么‘難’”
“景點的熱度,簡直比最近天氣的溫度還要高!”上海市民李女士原本想趁暑假帶剛上小學的孩子到北京游玩一圈,做行程規劃時,卻意外地發現今年北京景區的門票實在火爆。“看了好多知名景點預約平臺,幾乎都是門票售罄,而且卡著點去搶也是‘秒光’。預料到景點一定很‘俏’,但沒想到竟然這么‘難’。”無奈之下,李女士和家人暫時放棄了暑期游北京的計劃,開始另做打算。
近期,許多游客體驗了旅游景區、文博場館的預約難、搶票難。社交平臺上有外地游客反映“人來了票沒約上”,還有業內人士笑稱“北京旅游從業者成為搶票‘機器’”。因各景區預約放票時間不一,網絡上還流傳著一份份“搶票日歷”,精準提示具體搶票時間……但“國博門票3分鐘售罄”“旅行社因為沒有景點門票而勸返游客”等情形還是頻繁見諸網絡。
記者7月10日查詢發現,故宮1周內門票已全部約滿;國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的入館門票預約頁面直接顯示“產品已售罄”;北京環球影城門票依然可以購買,不過近期優速通產品已漲價至1500元且全部售罄。
隨著暑期到來,不僅僅是北京,上海、成都、廣州、西安等城市熱門景區也是一票難求。比如,西安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兵馬俑、《長恨歌》演出等門票預約火爆。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截至7月3日,室內博物館門票預訂量環比上月同期漲了3倍,全國海洋館門票預訂量環比上月同期增長4倍。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青島海洋博物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成為最熱路線,部分場館門票預約十分緊張。
“一票難求背后有喜有憂。”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所副所長景俊美對本報記者說,這一方面反映人們更加重視精神世界的提升,文化休閑類需求增加,推動著消費不斷邁向品質化、多元化,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體現。另一方面,說明大家還是集中奔著熱點去,更多文化休閑空間和消費選擇還有待被更多人所知曉。同時,供給方在承接消費熱潮方面還有所不足。
出行需求井噴,供需矛盾更突出
預約訂票為啥難?因為需求實在火爆。
積累了3年的出游需求,在今年“五一”、暑假等各類假期迎來集中釋放。以暑期來說,去哪兒數據顯示,6月23日后,暑期機票預訂量進入快速增長期,7月首周為首個預訂高峰,此后每周預訂量都將維持在較高水平,預計將持續到8月13日后才會逐漸下降。
“得益于航班量增加和龐大的旅客出游需求,6月30日國內旅客量已接近‘五一’假期峰值。從往年預訂數據來看,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肖鵬說。
需求井噴且集中涌向部分目的地時,供需之間的矛盾凸顯。一般來說,景區都有最大游客承載量,文博場館為了保證古建、文物安全和游覽質量,尤其如此。故宮、國博等場所近期門票“秒光”就是直接體現。
其實,預約難,難住的不僅是游客,也考驗著景點和城市的管理水平。最近,多方推出舉措,在擴大供給方面做文章。
——最大程度滿足消費需求。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表示,頤和園、天壇等市屬公園將動態調整放票量,及時將退票、爽約票回填票池。
——深度挖掘休閑資源。比如北京不僅有故宮、國博、長城等知名景點,還有大量名人故居、歷史遺跡、文化會館等遍布城市空間。近期,一些網絡平臺上線了“趣玩”地圖,除熱門打卡地外還挖掘出小眾寶藏景點供旅客選擇,CITYWALK(城市漫步)、中軸線騎行等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游客過度集中在部分場所,既影響了大家的出行體驗,也不利于市場活躍度的整體提升,甚至對相關消費形成制約。”景俊美建議,相關部門可以搭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充分挖掘城市內的休閑文化資源,合理分流、導流,讓大家獲得良好的城市體驗。
也有游客發現,在官方渠道搶不到的門票,有時卻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或“黃牛”買到:還有的場館,免費門票預約不到,收費的套票、特展則有余票;面對散客的票早早顯示“售罄”,通過旅行社則可以買到票。
“面對預約難、訂票難的問題,首先要做的是盡可能科學調配資源,讓服務更加細微立體,不給投機分子可乘之機。同時,開展必要的文化執法,打擊市場亂象,凈化市場環境。”景俊美說。
靈活調整,做好品質化個性化服務
暑期出行熱,引起各方對“預約”如何進一步完善的思考。
近年來,旅游景區預約制逐步推開,尤其是前幾年出于新冠疫情防控需要,預約制走向常態化。一方面,實行預約制,優點很明顯。不少業內人士分析,對景區而言,實施門票預約制度是加強精細管理、提升景區品質、保護旅游資源的重要手段。對游客而言,預約制可以分散客流,避免因“人滿為患”影響體驗,同時節省排隊購票時間等。可以說,預約制和線上化是大勢所趨。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反映,預約常態化不宜“絕對化”,還應多一些靈活調整。
在北京生活的龍女士就曾有過不太愉快的經歷。今年初,龍女士和家人外出時無意中發現街頭有一家感興趣的專業博物館,上前詢問,卻被告知只有提前預約一種入館方式。“當天入館人流量并不大,如果參觀瀏覽量未達上限,我們卻單純因為沒有提前預約而被拒之門外,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抱憾而歸的龍女士說,預約制雖好,但不能太刻板。
比如,莫把老人拒之門外。實行預約制,雖然對多數人來說操作輕松便捷,但對不熟悉網絡的老年群體來說卻相當于新的門檻。據了解,部分場所設置了老年人愛心服務窗口,可以辦理現場購票,消費者希望類似做法可以普遍推廣。
再如,在預約制之外增加一些靈活安排,以更好滿足市民需求。“生活在城市,或是突然趕上好天氣、或是偶得空閑,總有一時興起、臨時起意的時候,在當日預約參觀量未達上限的情況下,作為城市公共資源的景區、文博場所等在預約、售票方面可以更加靈活,為市民保留一份隨性和浪漫。”龍女士說。
此外,預約服務要更精細、透明、便利消費者。據了解,目前有的景區門票需要提前1周搶,有的需要提前5天;放票時間有的在下午或傍晚,有的則在夜里12點。“深夜搶票”甚至在社交網絡上形成熱點話題。對此,有關專家建議,能不能把放票時間集中在白天?能不能合理分配,對接團隊游客和散客的不同需求?在出行消費迅速攀升的背景下,相關方面能否及時評估市場變化,在承載范圍內盡可能增加旺季門票的供給?
預約制下,對于大量免費場館,消費者“先約了再說”的行為不同程度存在,此時不僅應把爽約票及時回填票池,還應做好測算評估,根據爽約票占比適當擴大門票的投放量。
“預約制終究只是一個手段,為大眾提供品質化、人性化的服務才是目的。”景俊美說,作為城市公共資源的景區、文博場所等切莫在門票預約上走向極端,不要以“智慧生活”為名筑起“數字圍墻”,而應充分調度資源、做好精細服務,努力讓乘興而來的人們滿意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