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酒管財經,作者 | 勞殿,編輯 | 阿聰
繼新東方殺入文旅,又一匹黑馬進入。
就在新東方高調官宣入局文旅的當天(7月21日),抖音也在成都成立了一家成都海闊天空旅行社,由抖音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持股。
從全資持股的態度來看,抖音是想獨立經營酒旅生意。
不僅抖音,去年小紅書已經成立了旅游公司,璞真鄉里(上海)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便是由小紅書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
在《酒管財經》看來,抖音親自下場做酒旅背后的原因不難理解,既然積累了大量的線上流量,當然想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利用流量來變現。
無論是小紅書還是抖音,他們想做的絕不僅僅是“旅游中介”,而是打敗OTA,成為旅游行業中獨樹一幟的存在。
王興曾發表過著名的“無限游戲論”,稱有限游戲在邊界內玩,無限游戲卻是在和邊界即“規則”玩,探索可以改變邊界本身。
很明顯,抖音也想改變邊界。
線上流量增長已經趨于飽和,尋求新增長模式自然免不了跨界出圈。
抖音親自下場,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中
這次,日活8億用戶的抖音,開始打造新的酒旅“試驗田”。
《酒管財經》觀察到,從抖音新成立的旅游文化公司經營范圍來看,基本形成了做文旅行業的商業閉環,而最終還要看具體落地方式。
事實上,抖音入局酒旅產業的邏輯并不難理解。
超 4億旅游興趣用戶在抖音觀看旅游內容,這是抖音最大的底氣。
今年發布的《2023抖音旅游行業白皮書》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景點、酒店住宿、航空公司、OTA、旅行社等各類旅游企業賬號數量,在抖音上平均增長了20%,其中以酒店住宿、商旅票務、旅游景點的增長最為明顯,分別為61.5%、46.0%、35.5%。同時,與去年一季度相比,有關旅游的內容分享量增長了62%。
這說明,短視頻、直播已經是文旅企業常用傳播渠道了。
其中,直播也被認為是更高效的工具。數據顯示,2022年1—3月,95%文旅相關的成交額以直播形式完成。各企業、各景區紛紛加入抖音平臺,不斷在平臺實踐獲益,收獲了大量粉絲和熱度。
更為重要的是,抖音這類的短視頻與直播、興趣電商體系和本地生活似乎有著天然的互補性,這就讓抖音有機會分食攜程、美團等傳統OTA的市場。
此外,近年來中國不斷演變的旅游業態正催生新的OTA平臺,抖音、小紅書的入局就是例證。
前兩年受疫情影響,云直播、云視頻成為旅游業維持生計的常態,也令更多城市、景區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大眾視野中。在此過程中,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也成為一種更加立體的傳播渠道。
如今的抖音,已經不滿足只做超級流量平臺,而是要做一個與旅游產業緊密結合、商業化效率高的超級OTA平臺。
過去,人們的旅游消費流程是先有出行計劃,后去OTA平臺上進行對應的產品與信息檢索;但現在,人們是依靠直播、視頻等內容被引起了對某一目的地、某一民宿酒店或某一地方文化活動的興趣后,再按照內容平臺上提供的信息去進行相應的出游規劃。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短視頻迅速崛起,碎片化、可視化信息的分享反而更加容易影響人們的出行決策。
啟發用戶旅游靈感的可能是一個短視頻、一場直播,流量極其分散,而抖音正好有能力將開發上述內容的人聚合在平臺里,引流后的服務則由相應的商家去承接。
漢莎創新中心認為,抖音向綜合旅行預訂平臺的轉型將進一步鞏固其在中國移動應用行業中的重要地位,并對中國旅客的旅行規劃和預訂方式產生深遠影響。
所以,對抖音的進場,業內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認為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可以說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中。
抖音做文旅的野心,到底多大?
進軍文旅,其實抖音書早就釋放出了零星信號。
其實,早在2018年抖音就已經開始與美團、攜程、同程等第三方合作,通過嵌在抖音中的預訂小程序,實現酒旅產品閉環交易。
在別的平臺想更長地占有受眾的注意力、爭做流量蓄水池時,抖音已經開始嘗試減少旅游者篩選信息的時間,把信息服務做到極致。
今年5月16日,抖音悄悄地上線了日歷房,正式切入旅游業OTA平臺。同時,將酒旅業務升級抖音生活服務一級部門,與到店業務平行。
在《酒管財經》看來,抖音從未掩藏過自己想要進軍酒旅行業的“野心”。
之前,抖音大多是以媒介平臺身份介入文旅行業,與民宿平臺、城市旅游局或是文旅品牌聯動。而現在抖音成立旅游公司,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在向上游供應鏈企業發力,甚至想打通從整條旅游產業鏈。
文旅產業鏈上游是景區、航空公司、12306以及酒店;中游是為下游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及服務的平臺,如攜程、飛豬、美團等;下游是旅游垂直媒體以及營銷平臺。
要知道,之前抖音還只是把旅游視作流量入口,側重對于內容的運營,將流量導向產業鏈中游的合作的OTA或者旅行社,做一個“旅游中介”。
為他人做嫁衣,成了抖音多年來的一塊心病
視頻火了,用戶下單卻不在抖音。
所以,抖音馬上換了新的打法,拋棄輕資產運營,抖音也像新東方那樣打造出一個從線上引流到線下消費體驗再回到線上分享的消費閉環。
而完成這個閉環的最后一環,就是親自下場做文旅,直接提供服務和產品。
今年年中剛過,抖音就露出了更明顯的獠牙。
有媒體報道稱,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的真實GMV目標接近4000億元,其中到店及酒旅業務2900億元,而2022年,美團到店GMV約2360億元。
據國信證券預測,2025年抖音本地生活的收入,會趕上同一年美團到店酒旅的收入。
而抖音這位不講道理的新人強勢殺入,顛覆了傳統OTA的運營模式。
相較于傳統OTA,抖音有自身的優勢。
首先,抖音通過短視頻提供真實的內容,能夠為用戶呈現精準的細節。相比之下,AI以文本形式推薦的內容難以進行驗證,信息的準確性存疑。
其次,抖音能夠根據用戶對其他類型視頻的瀏覽習慣和偏好,定向推送旅游類視頻。與此同時,抖音的社交功能與聊天機器人不同,在不久的將來,抖音用戶可以預訂朋友推薦的活動,打造獨特體驗,這是聊天機器人無法做到的。
但抖音的野心,不止于此。
如今,它已成功繞開攜程、美團的腹地,一邊自己開旅行社,做旅游產業鏈的中上游,另一邊手握流量這張牌,自己做營銷,利用社區優勢做好下游。這樣一來就能直接縮短鏈路,提升效率。
抖音,是否會成為攪動文旅行業的鯰魚?答案似乎已經呼之欲出。
對傳統OTA平臺來說,攪局者的雄心壯志投射出的是行業未來更為慘烈的競爭。
如果純拼流量,傳統OTA平臺顯然要遜色一籌。所以,構建更深入的內容、更吸引人的旅游項目路線,將會是攜程、美團這些傳統OTA平臺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這場新老玩家爭奪戰,抖音真能虎口奪食?
想在這個新老對手扎堆的文旅市場中占住一席之地,前路仍然多挑戰。
本質上看,旅游業雖門檻低,但在消費升級趨勢下,用戶對服務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這對新入局者且想長期布局生存的企業而言,都是挑戰。
小紅書、抖音這些新晉玩家對旅游市場上已經存在的老一套“游戲規則”還不算熟悉,初入賽道,仍舊會靠燒錢補貼來吸引客戶。
途牛創始人于敦德曾明確表示:“任何一個品類要做好都必須整合產業鏈,只是現在低客單價品類產業鏈比較好整合,所以大家先從容易的切入。”
與新入局者相比,攜程、途牛、同程等資深玩家不僅深耕旅游行業十多年,規模更龐大、服務更專業,早已形成了服務壁壘。
而抖音的短板也十分明顯,畢竟決策只是消費行為的前置環節。
抖音要想分食文旅企業的市場蛋糕,就必須拓展OTA業務。
OTA的商業模式主要分為三種:
1、代理模式:為消費者與旅游產品供應商提供交易服務,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
2、批發模式:以批發價格從供應商處購入,再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賺取差價。
3、通過攻略等信息產生流量,利用聚眾效應進行內容展銷和廣告植入來獲取收入。
目前,代理+批發是OTA企業最主流的商業模式。僅在酒店住宿上面,攜程最為強勢。
而整個旅游鏈條上,酒店住宿是最賺錢的。各地的酒店資源一部分是跟攜程等第三方簽約的協議價,一部分是酒店自身的推廣資源。抖音能夠撬動的市場,可能主要是酒店自己推銷的一部分。
因此,留給抖音的市場或許并不大。
在交通票務上,目前抖音對機票火車票涉足不多,多是集中在景區門票和景點門票等本地生活服務層面,交易體量距離攜程仍有差距。
所以說,抖音需要補全的環節還有很多,目前看來,積累資源、打造產品壁壘、提高服務能力等無論哪條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力能夠攻克的。
抖音在內容和流量上更有優勢,但在交易的習慣培養和交易的閉環上,可能還有挑戰。
攪局者出現,傳統OTA警報拉響,這些老玩家們也紛紛撿起內容的牌子。攜程曾表示要通過旅拍、直播、點評、KOL等不同手段構建內容生態,飛豬則計劃培養3000位旅游行業達人。
未來,流量的爭奪會進一步加劇。
隨著抖音、小紅書等新玩家的入局,OTA平臺的競爭格局已經悄然發生變化,OTA平臺內容化競爭將成為長期趨勢。
《酒管財經》認為,未來的酒旅服務平臺很可能不再只是旅游內容平臺,而是一個偏向文化旅游的綜合性媒體。
越來越多的OTA和流量平臺擠在旅行內容賽道,種草信息必然過載。
如何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真實有效、符合游客需求的內容,這成為眾多涉足旅游的平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誰能做出真正差異化、有價值的內容,誰就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消費者是很現實的,內容實用、線路好玩固然重要,但價格同樣不可或缺。
怎樣打造一個高性價比、高娛樂性的旅游線路,將直接關乎這些平臺未來的成敗。
雖然現階段OTA平臺在旅游資源控制方面占據著絕對優勢,但內容時代洪流說來就來,誰也擋不住。
如果OTA平臺仍停留在過去交易平臺的傳統觀念上,很可能會失去先機。
文旅,是一個持續求新求變的行業。
只有那些勇于面對變化、勇于創新、同時擁有廣闊視野和遠大格局的企業,才能持續發展壯大。
無論是老玩家找到新招式,還是新玩家重塑老玩法,在旅游業強勢復蘇的今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