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貿市場里
打燈銷售自家的生鮮、農副產品
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這種燈
行業內叫生鮮燈
生鮮燈照射下的鮮肉、海鮮等生鮮食品
顯得格外新鮮紅潤

近日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修訂發布管理辦法
要求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不得使用生鮮燈
引發多方關注
記者走訪廣州多家農貿市場
發現無論戶外或室內光線是否充足
攤主們大多會打著一盞盞的燈
照亮自家的產品
記者注意到
不同種類的產品攤位前“生鮮燈”的顏色不一樣
海鮮攤是清一色的白色LED光
豬肉、牛肉攤是偏紅色光,而蔬菜則是綠光
在“生鮮燈”照射下
鮮肉、海鮮等生鮮食品顯得格外紅潤
蔬菜則會看上去綠一點、新鮮一點

在網購平臺上,此類“生鮮燈”的銷量比較大
價格在幾十元至上百元不等
而每個攤檔
平均需要安裝5、6臺

但生鮮燈的使用規范不統一
相關投訴也時有發生
有消費者認為
檔主使用了生鮮燈會影響他們分辨肉質
看久了也刺眼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對這類“生鮮燈”誤導消費者問題作出了明確回應,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不得使用對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等,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
不少檔主表示
農產品等入場都會執行嚴格的檢驗檢疫流程
使用“生鮮燈”的初衷
只是為了照明
即使停用對他們影響不大

據悉,新規將于今年12月1日正式施行,多個農貿市場的管理方也表示,該辦法施行后,他們將按照新規管理商戶們的用燈行為。
廣東民生DV現場綜合 央視新聞、中國市場監管報